粽子的生意很是火爆,除了剩下自己吃的,還有要給杏花村送的,其他全都賣光了。
過了今夜,明天就是端午了,這幾天只要出了錦春記,到了鎮上街道,滿街都是香囊的氣味,成了一片香海。
楊氏也買了好些個彩色布頭,和冬娘一塊做了好些個香包。
“奶奶,你們還要做啊。”
收拾完廚房,謝春兒進到楊氏的屋子,見楊氏和冬娘還在做著香囊,滿屋都是香囊的氣味。
“咱們家小孩子多,得撿著寓意好的都給做上了,到時候都掛著保佑一生順遂,興旺發達,特別是大寶那小子,整天亂跑,不得多做點,防蟲子。還有瑤兒那孩子,也得多掛些,這樣邪祟才不侵。”
“你看,冬娘手里的那個,給大寶做的,可精細了。”
謝春兒隨著楊氏的目光看去,只見冬娘白皙的手中,拿著針線,往一個娃娃狀的香囊上落去,那娃娃頭戴狀元帽,身著紅衣,其上繡著狀元二字,娃娃憨態可掬,有謝大寶的三四分影子,謝春兒笑道:
“好精細的活計,冬姐姐這一手的針線活可真不是蓋的。”
冬娘抬頭,房間微黃的燈光趁的冬娘越發的柔和了,輕輕一笑,“姑娘,大寶要去學堂了,給他繡一個這個,保佑我們大寶好好讀書,考個狀元。”
“冬姐姐偏心,都沒給春兒做個。”
冬娘一笑,“哪里沒做,你看這個金元寶就是給姑娘做的。”
謝春兒一看那個金元寶,上面一側繡著錦春記,一側繡著財源廣進,看著也好,可是不是俗氣了點。
冬娘看著謝春兒抽抽的嘴角,笑道,“姑娘這個桃花朵朵也是給姑娘做的。”
看著冬娘從背后拿出來的香囊,那一串串的桃花被連綴在一塊,朵朵簇擁著,就像一支正在盛開的桃枝,好看極了。
“多謝冬姐姐。”從冬娘手里接過來,謝春兒放在鼻尖聞了聞,藥材清香的味道就鉆進了鼻腔,讓整個都放松起來。
“好好聞啊,冬姐姐。”
楊氏看著春兒丫頭小孩子氣的樣子笑著說道:
“這是我從許老大夫那里買的他配好的香料,里面有艾葉、蒼術、山奈、白芷、雄黃還加了香草,這些東西放在一塊能不好聞嘛,還能驅蟲驅蚊,提神醒腦,作用可大了。”
“呀,說道許老大夫,忘了給許老大夫粽子了,今天忙了一天,都忘了。”
“沒事,春兒明天咱們又沒事兒,我一大早給許老大夫送過去,反正離的也近,徐娘子那邊送了吧。”
“徐娘子、王屠戶這些相熟的人家都給送了,杏花村的等二叔明天過來,讓他回去的時候給帶上。”
“哎,你記的就行,現在也晚了,你和冬娘快過去休息,我把這里一收尾,就弄好了。”
“那奶奶你早點收拾,我和冬姐姐先過去睡了。”
一夜無話,次日一大早,楊氏起了個早,從自家吃的粽子里分了一部分出來給許老大夫送了過去。
送完,趕緊回到鋪子,今天是大節,得好好準備,一家人也和和樂樂的過個端午。
謝春兒一大早醒來,換上冬娘做的新衣,手腕腳腕都帶上了五彩繩,桃花和金元寶香囊也掛在了胸前,看著顏色加了不少,今天是大節,帶些顏色鮮艷的沒事,只要衣服素凈就行了,也不犯亡人的忌諱。
冬娘也穿了那身桃粉色的衣服,顏色鮮嫩,將冬娘的美貌襯的更是美了幾分,那道翠眉越發濃了,盈盈秋水似的眼里更是清澈,一眼便望到了底,胸前帶著紅艷艷的梅花香囊,嬌嫩的花兒就如同冬姐姐一般,看似嬌弱,可最堅強不過。
“冬姐姐,這身衣服,真好看,配你。”
“姑娘的也不差。”
待兩人穿上新衣走到眾人面前,謝柱子看向冬娘的眼神都直了,還是楊氏看到,重咳了一聲,謝柱子才收回直愣愣的眼神,不過還是不斷偷瞄著。
宋進看著一身淺藍布衣的謝春兒,青絲被一支木釵簡單的綰住,行走間衣角輕輕的掀起,若有若無的香氣鉆進了宋進的鼻里,不敢盯著看太久,只覺得這一身的謝春兒煥著光彩,讓他挪不開眼。
“宋大哥,你身上這個繡青竹的香囊也好看。”
“這楊奶奶給做的,我很喜歡。”少年郎長發藍巾,青竹香囊配身,長身玉立,翩翩潤和,輕聲一笑,便就種在了謝春兒的眼里。
“奶奶,你少抹點,黃黃的,不好看。”
聽見謝大寶的聲音,謝春兒才從宋進的美色中醒來。
向著大寶看去,只見楊氏拿著雄黃在大寶的耳垂上正抹著,黃黃的,謝春兒有些幸災樂禍,
“大寶,這抹了好,讓奶奶給你多抹點,奶奶,給大寶腳心抹了吧。”
“怕這小子不愿意,我早上早早起來就給抹了,這過端午啊,腳心手心眉心都得抹,來春兒過來,我給你抹,冬娘大郎你們也過來。”
這下子輪到自己身上,謝春兒頓時有些笑不出來,不過過節嘛,就應該有這些風俗儀式感,要不然光是吃頓飯,哪有過節的樂趣。
待楊氏一陣操弄下來,眾人與剛才都變了個樣子,謝春兒、冬娘和宋進還好些,就耳垂和眉心點著金紅色的雄黃,可宋瑤和謝大寶就慘了,被楊氏給弄成了方外人仕。
謝大寶和宋瑤的眉心和耳垂,人中也都給抹著雄黃,人小臉也小,雄黃抹上去,襯的整張臉都成了金紅色,再加上掛著滿身的香囊,渾身的喜氣,似端午節慶的化身,滿是端午的元素。
謝大寶不算腳腕和手腕帶著的串串五彩小蒜香囊,就光胸前掛著不下十個香囊,有冬娘做的狀元郎,有楊氏做的金元寶,生肖豬等等,掛在身上一大堆,盡是些寓意好的。
宋瑤是人還小,掛多了怕小孩子受不了,楊氏就給宋瑤四肢帶上了五彩繩,胸前掛著一個小小的綠如意香囊,看著也好。
“大寶,待會吃完飯,出去玩的時候,身上的大香囊不能和其他人換,手完上的小蒜可以和其他人換著帶,知道了嗎?”
“知道了,奶奶。你還不放心我。”
看著大寶臭屁的模樣,謝春兒道:“大寶,明個你就要去學堂了,我考考你,你知道端午要紀念個人,你知道是誰嘛。”
“我知道,我知道,奶奶以前就告訴過我了,要紀念詩人屈原的,姐姐我說的對吧。”
“對對...大寶真棒。”
“哈哈。”
每一個人都因為今天的節日心悅不已,連謝柱子都不例外。
謝春兒感受著濃濃的節日氛圍,心想,習俗之所以為習俗,節日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代代相傳,等到沒有人去思考去繼承這些節日的意義,所以那世的我們才會覺得節日乏味無趣吧,忘了這些節日的儀式感正是原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