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這個河北大地的形勢就是:狼外婆曹操在慢條斯理地挖運河,小白兔袁氏兄弟繼續隙墻相殺。
曹操是工程師而不是農民工,工程師就能用最小的工程量來完成最大的工程作業。
公元204年4月,曹操用巨木為樁、一排排地釘進河道,逼迫淇水改道注入白溝,于是運河建成,曹操大軍立至鄴城,而此時袁譚和袁尚還在平原打擂臺。
再臨鄴城的曹操,再不會輕易退兵了,定要拿下鄴城。
于是曹操再次搞起了工程:挖掘運河的曹軍,繼續土木作業,堆土成山,向城中射箭;下挖地道,從地下偷襲。
上面堆土成山、下面挖掘地道,這是官渡之戰時,袁紹玩得手段,此時全讓曹操學會了。
曹操學袁紹,審配卻學曹操,挖橫溝、細查曹軍地道,然后煙熏火燒。
見土山和地道不行,戰場較量得創新,老套路從來都起不了作用,于是曹操接著挖運河,圍著鄴城挖了一條長達四十里的溝渠,用“運河”把鄴城圍了起來。
同時,曹操大軍以鄴城為中心開始攻城略地,把鄴城徹底變成一座孤城。
直到公元204年7月,袁尚才從平原趕到鄴城附近,要解鄴城之圍。
搞工程的曹操,遇到了敢演戲的李孚。
為了能夠里應外合,袁尚派主簿李孚先行入城探查、聯絡守城的審配,然后再回來報告。
且不說鄴城之外的四十里溝渠,就說溝渠邊上站滿的曹軍,哪可能讓主簿李孚入城聯絡,還要再回來向袁尚匯報。
但是,故事的腳本是三國,這里不僅有萬軍中取上將的首級的武將,也有進出圍城如入無人之境的文官。
主簿李孚穿著曹軍軍官的軍服,騎著戰馬、拿著荊條,一面斥責兵卒、一面指指點點,竟走到了溝渠邊上。
再之后,他竟然尋了個不是,把守圍的曹軍士卒給幫了起來、一頓荊條伺候,再之后就是:打開營門、奔至鄴城。
這就是三國,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拿筆的也是膽色過人。
見到守城的審配之后,李孚與之約定舉火為號,里應外合、夾擊曹軍。
之后,李孚建議打開城門放出城中數千百姓,然后自己混跡其中,跑回去跟袁尚匯報。
袁尚和審配的計劃很周密,但這些統統全在曹操的算計之中。
所以,結果就是:出城夾擊曹軍的鄴城軍,被早有防范的曹軍打得打敗,只能退回城中。
曹操對眾將說道“如果袁尚從大道上返回,我們應該避讓;如果沿著西山而來,肯定會成為我們的俘虜。”
袁尚果然從西山前來,沿著淦水河扎下營寨,趁著夜色攻打圍城的曹軍,然后被曹操率領大軍迎擊敗,并且趁勝包圍了袁尚的營寨。
……
看著沿河水搭建的袁軍大營,曹操笑道:“鄴城城高墻厚還能阻我一二,現在你出了鄴城,難道還指望這小營寨保你性命嗎?”
笑罷,他抽出腰間的長劍,遙指袁軍大營,怒吼道:“前進。”
一面面玄黑色的戰旗隨風飄揚,明晃晃的戈矛劍戟森嚴奪目,一隊隊披甲精銳排著整齊的隊列,踩著一致的步伐,在雄厚低沉的鼓聲指揮下堅定地朝袁軍大營走去。
本就是倉促之間搭建的營寨,士兵們又才從戰場上下來急行軍至此,他們此刻可以說是連兵器都拿不穩了,哪里還能作戰喲!
看著黑壓壓的一片甲士如同黑云一般壓了上來,木墻上的袁軍可謂是心臟都要跳出來了。
“包圍此處營寨,莫要放跑了袁尚。”隨著曹操一聲令下,曹軍將士迅速圍了上去。
看著密密麻麻的曹軍,袁尚心中害怕,派陰夔、陳琳向曹操請求投降,卻被拒絕了。
趁著包圍尚未合攏,他趁著夜色領軍逃跑,結果袁將馬延、張凱等人臨陣投降,袁尚軍全面潰敗,最后袁尚僅帶著一百余人逃到了中山國。
曹操命人拿著繳獲的袁尚的印章、綬帶、符節、斧鉞招降鄴城守軍,城中斗志崩潰。鄴城遂被曹操攻破。從這一年起,曹操把自己的據點北遷到了冀州鄴城,政令軍隊此后皆從此出,而漢獻帝的都城許縣則只留些許官吏。
就在曹操圍攻鄴城的時候,袁譚立馬叛變,趁機攻占了甘陵、安平、勃海和河間,并且又進攻中山國,逼迫袁尚再逃故安投奔袁熙,順便兼并了袁尚的殘余兵力。
曹操寫信給袁譚,說他違背盟約,與他斷絕了姻親關系,把他的女兒退回娘家去了。
面對率軍前來討伐袁譚的曹操,袁譚十分害怕,從平原撤出連夜跑到南皮城,靠近清河駐守。
曹操在十二月份進入平原,平定了被袁譚攻占的郡縣之后,于建安十年正月,率領大軍向袁譚發起了總攻。
烏桓峭王欲領五千騎援助袁譚,但為牽招所說服而不出兵。
袁譚的士兵本來就因為才打了敗仗,已經是驚弓之鳥了,可謂是毫無斗志可言。
在曹操的猛烈攻擊下,很快就丟失了南皮,袁譚披頭散發,死命打馬逃跑,追趕他的虎豹騎士兵料想他不是一般人,加緊追趕。
袁譚從馬上掉了下來,回過頭來說“喂,放我過去,我能夠使你富貴……”,可是話沒說完,人頭就已落地。
這時候被袁譚丟棄在城中的郭圖等人和他們的妻子兒女也被曹操下令給殺了,曹操一舉平定了冀州。
亂世,最多的就是叛徒,所以叛徒活得都很長,因為它們最怕死、最知“時務”。
袁尚兵敗,部將叛變;鄴城孤城,審榮叛變。
但是,亂世也是試金石,最能試誰是真君子。
鄴城守將審配寧死不降,北面受戮,言:我君在北。
審配與逢紀不和,袁紹向逢紀詢問審配的為人。而逢紀的回答卻是:審配天性烈直,有古之忠義節操,“愿主公勿疑”。
袁紹便奇怪地追問:你不是厭惡審配嗎?怎么還替他說好話。
而逢紀的回答則是:先所爭者私情,今所陳者國事。
公不讓私的逢紀,被袁譚斬殺于黎陽;忠義不二的審配,兵敗而受戮于鄴城。
審配在對待袁氏父子這件事上,他對得起逢紀的評價,也對得起忠義二字。
官渡戰后,曹操汝南逐劉備、南皮斬袁譚、敗袁尚取鄴城,幽州平袁熙繼而又勝郭援,滅高干,降張燕,斬蹋頓,用了整整八年的時間才讓北方大地重歸一統。
建安十三年,他抱著吞吐天下的雄心親率十幾萬精銳大舉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