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賢瞪了四兒子一眼,李青風一頭霧水,還納悶呢,突然想起來他爹之前交代的,知道自己說漏嘴了,恨不得給自己兩個嘴巴子。
李青文趕緊補救道:“爹不是跟我說過,甜的東西很多都能做成糖,我剛吃了那秸稈,挺甜的,應該也能做糖吧,爹。”
李青風也立刻道:“對對對,爹不是你告訴我們的嗎,你都忘了?!”
村子里才人從來不知道也沒聽說秸稈能做糖,如果是別人說的,怕是都嗤之以鼻,覺得是癡人說夢,秸稈是燒火和喂牲口的,糖那么貴,這兩樣東西根本一點關系都沒有。
可現在村里人都知道李家會做糖了,這哥倆一唱一和,大家伙都覺得可能是真的,立刻七嘴八舌的打聽起來。
“叔,那秸稈真的能做糖?怪不得你大老遠的帶種子回來呢,原來秸稈都有用啊……”
“大侄子,甜秸稈要是能做糖,一畝地能出多少糖啊,以后咱們可就種甜高粱了,你從前咋不說呢,早說咱們就多種點。”
李茂賢哪里知道這些,但他反應機敏,對眾鄉鄰道:“我聽人說這種高粱桿子可以做糖,拿回來種著試了一下,沒成,就把這事給撂下了,就是小孩子還在這惦記著。”
村里頭的人也知道李青文家只種了一年就沒繼續種了,所以并沒有覺得李茂賢藏私,急切道:“叔,你懂的多,再想想輒,真要是能弄出糖來,以后咱們地里都種高粱,哪怕能得五斤十斤糖也行啊。”
“是啊,這事就麻煩你,要是真成了,以后咱們村每家每戶都給你拉一畝地秸稈……”
李青文去過縣城,知道這里的糖很貴,粗制的白糖還要三十多文一斤呢,十幾斤高粱才抵一斤糖的價,所以大家伙對這事才這么上心。
只可惜,大家注定要失望了,他當時只是粗淺的看了一遍,只記得最簡單的做糖漿的法子,可不知道如何做成沙塘和塊糖。
這么多人開口了,李茂賢沒法不回應,道:“我再試試,可不保證能成。”
“試試,快試試!”眾人一臉欣喜,“要是在弄不出來就不尋思了,要是我們能幫的上什么忙,只管開口。”
好在這個時候米碾完了,李茂賢和李青木背著糧食和糠回家,留在這里的人還在說著秸稈和糖的事情。
李茂賢說沒事了,李青木回去吃飯,李青風溜到屋子里,生怕被爹罵。
他的擔心是多余的,李茂賢到家先把李青文叫道跟前,問他秸稈做糖的事情。
李青文把他還記得的事情說了,也講明了,高粱秸稈沒法做成像麥芽糖或者白糖那樣的,只能先做成糖漿。
不等李茂賢發問,李青文道:“這也是在夢里見過的,那里有很多手段能做成像是白糖那樣的,可是我不記得了。”
李茂賢盯著小兒子黑亮的眼睛看了半天,鄭重道:“仔兒,你這個夢的事情,可萬萬不能同別人說。”
本來兒子的變化就很離奇,萬一再被人知道夢的事情,怕是會引起禍事。
李青文重重點頭,“爹你放心,除了咱們家的人,我不會同外人講的。”
他莫名其妙的來到這里,本來心里就虛的厲害,瞞不過家里人才找到這樣的借口,為了小命考慮,也肯定不會在外面亂說一個字。
高粱秸稈的事情暫且不提,晚上,李茂賢又把家里頭的人叫到一起,逐一叮囑,然后又出去了一趟,夜深了才回來。
第二天,李茂賢才仔細的問了秸稈做糖的事情,李青文正講榨汁的工具,村里的里長郭大全來了,不單他,東頭的韓家幾個長輩也跟著一起。
一看這陣仗,李茂賢大概猜到他們的來意,趕緊把人讓到屋里,一開口,果然是為了秸稈做糖的事情。
柳山縣這一片大都種高粱,一家多則幾十畝,少則幾畝,加在一起不是個小數目,若真是秸稈能做糖,這可是天大的好事,所以昨天才有風聲,今天就驚動這么多人。
李茂賢還是昨天的那套說辭,“我同六叔說了,等他家高粱收了,便把秸稈拉過來,我試著做,村里想看的都過來,能不能成到時候再看。”
再著急也不能現在就砍高粱吧,怎么也得等,得到了李茂賢的話,來的人也都說,不會讓你白忙乎的,真要成了,村里各家各戶都記你的功勞。
雖然都是一個村子的,可能做糖就能賣錢,能賣錢的就不是小事,總歸要先探探口風才好。
客套了一頓,那些人放心的離開了。
不管高粱秸稈怎么樣,麥芽糖還得繼續做,在縣城買的麥子只泡了一半,家里的鍋不夠用,分兩次。
昨天碾好的高粱米被去了殼,把殼子和糠揚干凈了,粒子再磨成粉,這次不用糯米了,改成了高粱面。
磨粉的事是李青木搶著做的,李茂賢一直在琢磨兒子說的榨汁床。
李家的族長李本善晚些時候過來了,身后還跟著好幾個孫子,他們這一支人丁向來興旺,跟李青文同輩的有三十多個,這里面大的都當爺爺了,小的還光著屁股。
他來自然也是為了這事,對著本家的人,李茂賢也就多說了一些,李本善連連點頭,“這是大家伙的事,不能讓你一個人忙,我讓家里頭閑著的人都過來幫把手。”
李茂賢連忙說不用,“秸稈收回來才需要人手,現在要做趁手的工具,還差幾塊木頭……”
“我們家棚子里有,你挑就行。”李本善痛快的道,“真中,這玩意都能搗鼓出來,真給咱們老李家長臉。”
一窩小的在西屋,同輩分的人嘴上跟李青宏和李青風說話,眼睛卻不住的往李青文身上瞟,他們這個弟弟不傻了以后,變好看了!
其實臉還是那張臉,就是眼睛比從前有神了,所謂畫龍點睛,眼睛對五官是非常重要的,李青文已經聽村里人夸過很多次了。
李青風不耐煩他們偷偷看弟弟,道:“看什么看,眼珠子快掉到地上了,也不怕踩碎了!”
李青勇嘿嘿笑了一下,“咋了,從前我們多看一眼你都不讓,現在還不行,你們家仔兒也不是個丫頭,就算是丫頭也沒有護著這么嚴實的。”
“仔兒要是個丫頭,你們這樣看,我就把你們眼珠子給挖下來。”李青風哼了一聲。
幾個小子無話不說,又問了麥芽糖的事情,看上去饞的不行。
李青文突然開口道:“你們想吃麥芽糖的話,可以把高粱面拿過來,順便一起做了。”
“高粱面都能做糖?!”幾個小子都驚到了,那玩意不咋好吃啊,沒覺得甜,怎么做出來的糖。
“不信就算了。”李青風翻了個白眼。
他這樣,幾個小子都覺得是真的,屁股像是著了火,一個個的往外躥,都想回去問問爹娘。
說完話,李本善發現孫子都跑了,罵了一聲“猴崽子”,來的時候一個個都攔不住,溜的時候更快。
罵完,發現小孫子們一個個拉著爹娘又來了,嚷著說要用高粱面做糖吃。
大人一頭霧水的被拉來,脾氣好的還在問咋回事,脾氣不好的已經上手鑿了好幾下了,但是為了那口吃的,被打的疼的咧嘴也沒撒手。
陳氏聽小兒子說了,把幾個妯娌迎進來,說家里過幾天做糖,誰家想要麥芽糖,可以把高粱面端來,一并做了。
來的幾個女人也是頭一次聽說高粱面能做糖,好奇但是沒有多問,畢竟是人家換口糧的本事,打聽多了也不好。
都是本家人,陳氏也沒有客氣,直接說了,一斤高粱面出糖多少還不一定,只有出鍋之后才能知道。
做東西都有損耗,這個都明白,被拉來了,要是不點頭孩子不定回去怎么鬧,幾個女人嘴上一個勁的說著麻煩了,心里頭想著,回去定然笤帚疙瘩往屁股招呼一頓。
李茂賢跟著李本善去挑木頭,家里頭都是一攤子活,女人們沒坐一會兒也都走了。
剛送走這波人,邱貨郎就跟著來了,這回沒挑著擔子,一看就是說說事兒的,李青宏都忍不住嘟囔了一句,“今天是啥日子啊,可真是熱鬧。”
說完,他就去二爺爺李本善家里喊人。
邱貨郎看上去有點激動,進屋后屁股還沒坐下,就問道:“嬸子,家里頭還有字糖和熊貓糖沒有,我拿去縣城的那些都賣光了,鋪子那邊托人催好幾次了。”
陳氏也聽說這糖賣的好,但是家里頭實在是沒有了,上次做的那些家里頭一塊沒留。
“那啥時候能做出來?”邱貨郎追問道。
“還得個三四天吧。”陳氏估摸著,“做好給你挑到家里去。”
說了一會兒話,李茂賢被喊回來了,進屋同邱貨郎道:“昨天才去了縣城,早知道往你家走一趟,省得你還跑一回。”
“沒事,叔,我沒啥大能耐,就是腿腳勤快。”邱貨郎笑道,他上次賣糖可得了不少糖和銅板,頭一次賺這么輕巧的錢,巴不得往這邊多跑幾趟呢。
“聽說你們昨個去縣城還特意去鋪子里打聽了……”邱貨郎道:“那糖賣相好,招孩子稀罕,賣的特別快……眼瞅著快要秋收了,到時候肯定忙,叔,你們這次可多做點。”
李茂賢點頭,“這個你放心,秋收也耽誤不了做糖。”
夸完了,邱貨郎又道:“掌柜的托付我問問,能不能再弄的甜點,樣子是夠好看了,就是味道有點寡淡。”
這個事情爺幾個早就說過了,李茂賢道:“可以往里面加白糖,不過到時候價可就不一樣了。”
“那是,那是。”邱貨郎連連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