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內景,大都大明殿,春、日、元惠宗、脫脫。
元惠宗正翻閱找一個奏折,脫脫走了進來。
脫脫:陛下,臣關于治理黃河的奏章,陛下批閱了嗎?
元惠宗:朕正在批閱你的這個奏折,脫脫愛卿,這些年黃河不斷泛濫成災,壅塞河道堵塞漕運而且淹沒農田。按理確實該修治。可是有大臣上奏折言,修治河道這樣的大工程需要大量的民工,最少也要十幾萬。他們擔心這些民工聚集起來,萬一有圖謀不軌者煽動反叛朝廷,這人多勢眾鬧騰起來,攪得天下不寧,恐怕比那黃河決口的災害還要大上幾十倍。到那時,局面就不可收拾了。所以朕拿不定主意,是準你這奏折呢,還是不準。
脫脫:陛下,這些大臣是不顧百姓死活和朝廷的安慰,且純屬庸人自擾。黃河決溢,千里蒙害,浸城郭,飄室廬,壞禾稼,百姓深受涂炭,沿河人民背井離鄉,賣兒賣女,生活悲慘不堪。而治理黃河,拯救百姓于水火,是一件造福蒼生的好事,朝廷和皇上為了天下蒼生謀利益,百姓感激還來不急呢,大家為什么要造反?依我看擔心修治黃河會出事,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相反,不治理黃河,水澇洪災不斷,沿河百姓溺于水火,民不聊生,這才容易引發事端呢!
元惠宗:那朕就準你這個奏折。你覺得讓誰去主持這修治黃河的大計比較合適?
脫脫:臣認為工部郎中賈魯可擔當此任。賈魯擔任過行都水監,精于治水之道。且習知河事,其在任行都水監時便極力主張治理河患,提出堵塞決口,同時疏浚下游河道,挽河回故道的治水方案,可惜方案未被采納,朝廷又將他調離了行都水監之職。臣以為,此人是最合適的治河人選。
元惠宗:我看行,那朕就任命賈魯為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進序二品,授以銀章,全權領受治河事務。脫脫愛卿,去擬旨吧!
脫脫:遵旨!
11
外景,夜、春、在一個獨立的農家院子里,劉福通、韓林兒、石匠、及數名扎著紅頭巾的民工。
韓山童劉福通和數名趙紅頭巾的民工圍繞著一個石頭人,這個是人有一米二高,寬三十公分,鼻子耳朵齊全,但只有一只眼睛。石人的背后刻著一行大字: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石匠:教主,這個石人刻好了,完全按照教主的吩咐鑿刻的,教主看行么?
韓山童:嗯,不錯,劉先生,給他錢,我們抬走這東西。
劉福通:好。(從兜里取出一些碎銀交到石匠手中,面向手下的幾個扎著紅頭巾的農民)你們把這個石人用衣服包裹好了抬走!
韓山童:(面對石匠)這件事不準你和任何人提起,我為宋徽宗八世孫,當為天下主。這天機不可泄露,否則,我會用教規處死你和你全家,知道嗎?
石匠:放心吧,我至死都不會和任何人說的。
12
外景,春、日、黃河中游河南段,黃河故道灘涂,數十萬民工,劉福通、韓林兒。
在二百八十公里的黃河故道河灘上,二十萬疏浚黃河古道的民工揮汗如雨地勞作,挖溝的、挑土的,一派繁忙景象。
賈魯和幾個治河官員走在工地上,觀看著這規模浩大的景象。突然在一段河道上,有個工人驚叫起來。
工人甲:大家看,我挖出了一個石頭人。挖溝的工人把那石頭人從土里拋了出來。
數十個工人停下手中的工作圍上來觀看。
農民乙:哎喲,你看這石頭人怎么只有一只眼。
劉福通:(故作驚訝狀)嘿,這石人身上怎么還寫著字。韓教主,我們不認識字,你給我們大伙念一念這石人身上寫得是什么字。
韓山童:(大聲嚷)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劉福通:(煞有介事地重復)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這是什么意思呢?愛大家快來看,挖出了一個石人,石人身上還有字,大家快來看。
劉福通的喊聲迅速招來了工地上許多民工的圍觀。賈魯和幾個官員也被吸引,走了過去。
劉福通:(不懷好意裝糊涂)賈大人,你看這石人怪不怪,一只眼睛,身上還有字,你看一看這幾個字寫的是什么意思?
賈魯:(臉色陰郁著)你們這里不是有認識字嗎?還用問我嗎?剛才是誰念這幾個字了?
韓山童:是我,怎么了?
賈魯:你叫什么名字?
韓山童:本人乃白蓮教教主韓山童。
賈魯:哦,你不是識字嗎,你給我解釋一下這幾個字是什么意思?
韓山童:本教主只是粗略的識得幾個字,但并不知這石人身上文字的真正含義。
賈魯:不知道就好!你們給我把這妖言惑眾裝神弄鬼的石人咂了,要砸得粉碎。塊!
幾個民工找來了大鐵錘把這個石人砸得粉碎。
賈魯眼見得是人被砸碎才與其他官員離開。在路上幾個官員交談。
官員甲:賈大人,怎么河槽故道里挖出了石人?那上面的文字是什么意思?
賈魯:什么意思?八成是白蓮教徒謠言惑眾圖謀不軌。我告訴你們,要多注意那個名叫韓山童的家伙,我看這人不是什么好東西,這個白蓮教的活動你們也要密切注意。
官員甲:賈大人,這白蓮教是怎么回事?
賈魯:你身為朝廷命官,難道連這個組織都不知道嗎?我告訴你,這個、白蓮教最初稱摩尼教。本是波斯人摩尼所創,唐武則天時傳入中土。因教義崇尚光明,又稱明教。這個教門自稱信奉彌勒莫,依附佛門,謹慎蔥乳,也就是不吃辛辣和葷腥,戒殺生。但其實這就是個打著宗教旗號企圖造反危害朝廷的邪教組織。歷代民間起事,借白蓮教為組織基礎的。北宋方臘、南宋鐘相楊幺都是白蓮教的教主,從唐到宋,這個組織一直受朝廷限制和查禁,只是到了我朝,這個組織受到朝廷的承認和獎掖,才迅速發展壯大起來。因為他們“在家出家”,不剃發,不穿僧衣,又被稱為不剃染道人或有發僧。我朝由白蓮道人組成的堂庵遍布南北各地,聚徒多者千百,少者數十,規模堪與佛寺道觀相比。堂庵供奉阿彌陀佛、觀音、大勢至(合稱彌陀三圣)等佛像,上為皇家祝福祈壽,下為地方主辦佛事,也有一些修路筑橋之類的善舉。堂庵多擁有田地資產,主持者往往父死子繼,世代相傳,堂庵的財產實際上是主持者世傳的家產。有些頭面道人勾通官府,交結豪強,成為地方一霸。有的教徒夜聚明散,集眾滋事,間或武裝反抗廷統治。至大元年,朝廷忌白蓮教勢力過大,下令禁止。可是到了仁宗時期,又被開禁,允許公開活動。我奇怪,這治河工地上,怎么出來了什么白蓮教主?是誰征召這位教主來工地上的?他又有哪些背景?
官員乙:回稟賈大人,這個韓山童父子本是灤縣人,在家組織了一個白蓮社,自命教主,信奉什么彌勒佛,有許多信徒,他經常召集信徒開會,練香功。夜聚曉散,最多的時候,聚集人眾逾千。而上工地治河,則是他自愿的。
賈魯:那你們為什么不制止他們的活動?
官員乙:大人,我朝律令規定,無論任何宗教道門,都可以自由發展,官員不得對信教者和教務活動進行任何限制和干涉。有朝廷和法律的支持,我們奈何不得這些教眾。
賈魯:是啊,我朝的各種宗教教主和教徒高高在上,禍國殃民卻受到朝廷支持,真是件可悲的事。不管怎么說,你們要多派一些軍士盯著這個韓山童,那個石人無疑是個陰謀,一定是有人提前鑿刻好埋在土里用來蠱惑人心的,一旦發現那個韓山童有什么異樣的動靜,就把他抓起來,交給朝廷處理。
官員:是,大人。
13
外景,安徽潁州,春、日,韓山童、劉福通、杜遵道、及扎紅巾的農民數千人、元朝官軍數萬人。
韓山童與其信徒劉福通、杜遵道、羅文素、盛文郁、王顯忠、韓咬兒等聚眾3000人于潁州(今安徽阜陽潁州區),殺黑牛白馬,誓告天地,準備起義。韓山童站在高臺上演講,發布文告。
韓山童:白蓮教信眾們,“彌勒降生”、“明王出世,我乃宋徽宗八世孫小明王,元廷蒙古人欺壓我漢人由來已久,使我江南貧瘠,賣兒鬻女,民不聊生。從即日起,我們聚義造反,蘊玉璽于東海,取精兵于日本。以“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推翻元廷,驅除韃虜,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
紅巾軍:(光著膀子,頭上扎著紅毛巾,手里拿著鐵鎬、鐵鍬和棍棒,振臂高呼)我等愿隨教主赴湯蹈火,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推翻元廷,驅除韃虜,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