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光聽到這親切的問話,有點不適,轉瞬,他微微抬頭,輕輕語之。
“是的,老師,我的讀書小主題--‘我不要臉’的,在我看來,老師您出的這個小主題有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指讀書,持續的讀,深入的讀,思考的讀;二,是指讀書不要只看書名和封面讀,而是要更細心專注的讀它的內容。”
他話語一轉,又接著解釋起來,“年齡的不一樣,我認為讀書是要分‘選它臉’,和‘入它心’的讀。”
劉榮光的話剛完,班里的一雙雙小眼都好奇的彈射了過來,還有這等理論?
‘選它臉’和‘入它心’?什么意思?
他們好奇的時候都是小眼雪亮,就如此刻。
小蔡老師挑了挑眉頭,笑臉歡迎,有興趣的說:“哦?說說看。”
后方的各位老師們,聽到這話則是移身坐正,聽得更細心。
劉榮光看著小蔡老師,臉正心安的回答著:“老師,從前,我年紀小,選書都是看臉選的,選些顏色鮮艷生動的,書名以偏概全的看,也即是‘選它臉’。
讀這些書,更多是激發童趣童心,從小熏染愛書和為以后‘入它心’的讀書做準備。
現在,我長大了些,我選書就不會再看封面和選書名,除非它的書名是別出心裁,能瞬間吸引我的眼球,我就會匆匆一刷,看看到底書名和內容是不是能一樣吸引人,能從中學到東西,如不是,就放棄,因為再讀下去就是浪費時間。
一般情況下,經典和名著是我的首選,因為前輩大師作家,嘔心瀝血的佳作,不得不讀的同時,更是要‘入它心’的讀。
其中的道理和理念是經過幾千年來人們實踐和膜拜后的結果,是古人的智慧,是中華民族遺留的結晶,更是歷史的鏡子,我們有充足的理由崇拜它,讀懂它,領悟它。
一而再,再而三的讀,也即是‘入它心’的反復讀。”
教室里靜得出奇,仿佛連心跳聲都被掩蓋得一點也不留聲說,唯有劉榮光的聲音淡淡的慢慢的此起彼伏,撩撥著,充滿著各人的心頭。
小蔡老師重重點了點頭,手伸了出來,蓋在他肩膀上,溫柔一說:“說得好,還有嗎?”
劉榮光會心一笑,眼神瞟向黑板上那‘我不要臉的’一行字,腳步再站穩,聲音還是輕輕。
“老師,若是按照我上面所理解的意思一,那我是--深入書路,思考反復。
按照意思二,那我是--十年讀書如一日,我不要臉的快樂。”
“好。”小蔡老師高聲一喊,及時的抽回手,雙手一合,掌聲響動,帶著班里的同學高拍起來,一上一下,節奏分明,力量正好。
陳老師一直瞇著的眼終于在聽著劉榮光的話后張開發亮,似有贊許的眼神和蔡老師交流了一下,蔡老師邊拍手,邊回應著給她一個表揚的小表情。
陳老師收到,點頭默認。
后排的丘校長,小眼一動,對著一旁靜坐無聲的李主任低聲交耳,“不錯,這是那個總遲到的劉榮光,你認識吧?”
李主任笑臉過來,“認識,他成績不錯的。”
校長再低一句,“甚好,甚好。”
迎陽小學在自己的管理下是越來越好了,連一個一年到頭總是遲到的學生都這般的沉著--論讀,以后,誰還敢說他的六1班不好,學生參差不齊,誰就是跟他過不去。
他想著,老臉欣欣向榮。
李主任看著丘校長這一臉掩蓋不住的得意之色,他心思動了動,微微一轉頭,就看到課室前排依然站得筆直的陳俊臣背影。
哎,他暗暗低嘆--參差不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