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公公決定提前10年退休好讓大哥接班時,二哥16歲已初中畢業,我先生13歲在讀初中,四弟10歲在讀小學。公公認為接班是對大哥一人的福利,其他兒子沒享受到同等福利。為了以示公平,他要求大哥立下字據,承諾公公以后的養老全部由大哥負責,公公死后遺產只分給其他三個兒子,大哥不得參與分配。當然他這個要求在今天看來不合理,事實上也從沒這樣執行。但當年公公是想一碗水端平,不讓其他兒子有話說。而大哥能得到改變自己命運脫農皮的機會,高興還來不及呢,叫他承諾任何條件,只要不取他命都愿意。于是兩父子鄭重簽下承諾書,互換了工作環境,皆大歡喜。可惜公公后來沒保管好這張承諾書,導致他時不時想翻老黃歷時卻苦于證據不足。
1983年公公自50歲退休回到家里,雖然退休金少了點,但受益最大的是時年也50歲的婆婆。婆婆從18歲結婚就與他長期兩地分居,直到現在才夫妻團圓,一起種田。他們夫婦二人從此形影不離,一直相伴到2012年婆婆79歲去世,又是整整29年,剛好與公公上班的工齡一樣長。
大哥到了工作單位自然如魚得水,也沒有浪費他讀的那么多年書。他踏實工作四年后,于1987年24歲認識了自己的另一半。大嫂生于1967年,也出生于本縣一個農村家庭,大嫂是家中老大,家里有個弟弟和妹妹。大嫂從小讀書成績很好,初中畢業一路過關斬將考上中師——當年能考上中師中專的學生一般都是年級前幾名的種子選手。大嫂于1985年中師畢業,18歲就分配到本縣某鄉小學任教。她的個子高,教學能力出眾,很快引起同校另一個中年女教師的注意。這個中年女教師正是公公家族的堂妹之一,我們稱之為四保(今年在公公葬禮酒席上,我第一次看到她這個大哥大嫂婚姻的介紹人。我看到的四保今年已70多歲,個子高,皮膚白,腰背挺直,自帶書卷氣的氣質)。女人的共同愛好之一是做媒,四保當即介紹大嫂與大哥正式認識,開始耍朋友。我前面說過,因為公公個子不高,他四個兒子雖然都超過1米6,但總體也不高,且身材普遍單薄。而大嫂身高接近1米6,穿上高跟鞋,感覺比大哥氣場還強。從身材上看,大哥要弱點,但人與人相知相識不只看外貌,更要看內在及工作單位來綜合考慮。大哥畢竟在體制內上班,文化水平不低,又寫一手好字(他的字在幾弟兄里算寫得最好的),而且大哥與公公一樣外向健談。
在大哥看來,大嫂形象好,文化水平高,工作也不錯,更是無可挑剔。于是大哥大嫂一見如故,正式談起戀愛來。當年流行買線織毛衣,心靈手巧的大嫂還購置毛線,給大哥四弟兄一人打了一件背心,有那么一點長嫂為母的感覺。
大哥很早就離家求學和工作,剩下三弟兄都在農村,當地農村自1982年起實行家庭責任田承包制,家里人口多,分到的田土也多。我先生是四弟兄里個子最高,長得最壯的一個,他在家里算是個壯勞動力。他平時住校可以短暫躲脫干農活,但周末及學校放農忙假、寒暑假還是在家干了很多擔抬的重活。
多年后,我先生還記得他在老家經常擔糞水去坡上澆菜地。由于他們農村地處丘陵,山坡和下面的水田有落差。田間小路狹窄崎嶇,起伏很大。他擔著滿滿的糞水上坡,不小心沒掌握好平衡會摔下來。人在坡下方往下面水田滾,糞水四溢的糞桶在他頭上往下滾……我先生印象最深刻的是1987年暑假某一天,17歲的他穿著干農活的臟舊衣服又在烈日下滿頭大汗擔糞,24歲的大哥穿著新衣服,20歲的大嫂穿著花裙子,兩人衣冠楚楚,輕輕松松,游手好閑在田間小路和山坡陰涼處胡亂轉悠耍朋友——對比太鮮明啊哈哈!
大哥大嫂談了一段時間戀愛后,很快扯證結婚。1988年底,我那胖乎乎的大侄女就出生啦!據說當年他們的婚禮在老家辦得相對隆重。這是兩個家庭長子和長女的結合。這邊是公公的心頭肉,那邊是公公親家的掌上明珠。雙方都嚴陣以待,嚴格按照農村舉行婚禮的各種禮節進行。當年舉行婚禮那天,公公還租了汽車去接新人,接回老家的一個新房寢室住一晚。公公農村老家那個布置過的寢室后來依次在娶二媳婦和四媳婦時派上過用場。只有娶我時沒有用作新房,因為我和先生的婚禮只在我們這邊辦,沒有在老家辦過。
大哥大嫂的孩子出生后,兩個人都忙于工作脫不開身,公公婆婆在農村種田也脫不開身。婆婆還是擠時間到大嫂家來帶了半年娃娃,幫他們渡過一段最困難的時期,才回鄉下。我那個侄女生來就胖,小時長得也胖,就像一個肉滾子。我婆婆身材也單薄,報娃娃很吃力。多年后她對我回憶說,那個大孫女啊抱起多重,很累。每天晚上要等大嫂在家里把作業批改完,她把娃娃交到大嫂手里才算脫手。(這個侄女后來一直長得高大,完美遺傳父母雙方優點,成年后長成一個身高1米68的苗條美麗大姑娘,她從小情商智商都不低,性格也外向,獨立生活能力強,為人處世很成熟,自西南石油學院畢業后工作幾年,又公招考上大學教師崗位,讀了在職研究生,找了一個西南交大研究生對象,現在添了一個寶貝女兒,一家人生活和和美美,非常幸福。)
大哥大嫂從參加工作起,各自能力比較出眾,發展不錯,都在各自單位慢慢升職。他們換了幾次住房,住宿條件越來越好,生活也越來越好。當然大哥大嫂對大家庭的支持也很多。當年大哥算是公公家族一個能露臉的角色,家里大事小事,特別有些需要與村上干部和公社干部打交道的事情。人走茶涼,蔡老干部這個退休人員的面子已經不靈,需要大哥這個在職蔡干部出馬,別人才肯賣個面子好辦事。當時農村大家庭的事情也多:一會兒二哥得膿毒敗血癥住院要花錢了;一會兒我先生讀大學畢業分配要交高價給師院換取提檔權了;一會兒我公公與隔壁親兄弟小老子之間爭地基需要找干部調解,甚至打官司了;一會兒親戚朋友之間人情往來,要請客送禮了;一會兒二哥超生娃娃要找干部接受罰款好落戶了;四弟后來又接著超生娃娃也要罰款落戶了;當時公公在農村家里當家做主,這些事情都是公公與他大兒共同商量,共同定奪完成。此時,大哥相當于公公的親密戰友和得力助手。總的說了,公公對他大兒那些年的表現是非常滿意的。比如雖然公公1990年包完二哥生病住院費用,大哥利用工作之余跑上跑下,也從不多的工資里資助了一點。比如我先生1992年要交1400元給師院,其中公公出700,大哥也出了300元,我父親出了500元。比如大哥幫著找干部調解,和小老子打地基官司,最后官司打贏了。比如大哥為二哥和四弟的超生娃娃跑腿,請客吃飯,交罰款落戶。二哥四弟當時都在外面打工,文化也不高。家里所有事情需要大哥張羅。大哥大嫂每年在公公婆婆生日那天,都要請假回老家。大哥親自下廚,幫著做一桌豐盛的酒席慶賀父母生日。過年時更是幾個兒子都聚齊,闔家團圓,其樂融融。
這些年公公在農村大家庭王國里掌控一切,大哥這個大兒是他肱股之臣。他和大哥繼續父子情深,親密無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