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對大兒子的珍愛僅次于供奉菩薩吧。那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大哥小時,明明婆婆的奶水足,壯娃娃娃,公公還是整天琢磨錦上添花再給自家大娃買點啥來吃。他到處打聽,聽說羊奶粉比牛奶粉更營養(yǎng)。他那時的工資也不高,依然很慷慨買了一大袋羊奶粉回家給大哥吃。可惜大哥吃了羊奶粉上火便秘。慌得公公不敢再喂兒子羊奶粉,又不懂大人也可以吃嬰兒奶粉,一生節(jié)約到極致的他居然把那袋羊奶粉扔來喂豬了。
晚年的公公經常跟我講述他當年隔一個月回家時,要么給幼時的大哥買新衣服穿上,看大哥手舞腳蹈,呀呀學語。要么親自給大哥洗澡,捏著大哥白白胖胖,如蓮藕般的胳膊,真是愛不夠的親不夠。
大哥出生后的那幾年,農村的糧食一直很緊張,尤其公公所在丘陵地區(qū),適合種水稻的水田少。農民吃玉米面、小麥面甚至高粱面為主,很難吃到白米飯。但公公竭盡所能,保證了大哥斷奶后的每頓飯都是白米飯。即使大人吃雜糧,也要把白米飯留給娃吃。當然后來孩子多了經濟跟不上了,后面娃就沒享受到如此高規(guī)格待遇。我先生作為家里老三是第一批70后,他后來回憶說,他小時還吃過糠饃饃,就是把糠用磨子磨細,再用篩子篩過,把篩過的細糠加水和野菜捏成團,上鍋蒸來吃。當然那時大哥也和他一樣吃過糠饃饃。但大哥畢竟小時獨享過一段黃金歲月。
所以大哥雖是四兄弟之首,但他出生時期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小時享受父母恩寵最多,而且也比后面的弟弟吃苦少。
大哥從小到大的長相都酷似公公,他后來也當了公務員。隨著歲月漸長,他的神情和走路姿勢也越來越像公公,如同一個模子倒出來一樣,我曾經笑稱他為蔡老干部二世。而且大哥小時是瘦瘦小小的人精一個,腦袋很聰明,從小學到初中的成績都很好,那時的學制很短,五年制小學,兩年制初中,兩年制高中。大哥在初中畢業(yè)之前簡直就是公公心頭的驕傲。
公公當年在心底無數(shù)次設想過大哥長大后如何學業(yè)有成,光宗耀祖,給他爭光。1979年大哥16歲初中畢業(yè),他的中考成績差點上了中專線,好像只比中專線差三分。當年都是成績最好的初中畢業(yè)生考中師中專,考不上中師中專的才讀普高。公公在驚喜和惋惜之余,親自送大哥去離家十幾公里的另一個鎮(zhèn)讀高中住校。
大哥第一次脫離父母的管轄,立刻像只快樂的小鳥沖向云霄,云里霧里找不著北了。高中學習壓力本來就大,加上他對自己要求放松,他高中兩年的成績急劇下降。把公公急得團團轉,又無計可施。公公曾在下班后,騎著自行車去學校逮他的大兒子是否在貪玩好耍。結果一逮一個準——公公到校時正是學生上晚自習時間,大多數(shù)同學都在教室里坐著認真做作業(yè)看書。他的大兒子還在操場上幫學騎自行車的女同學掌自行車后座,正嘻嘻哈哈累得滿天大汗,追著搖搖欲墜的女同學跑……公公的苦口婆心勸說也不起作用,大哥在1981年高考失利。
農村普通人家的孩子一般很難供書供到讀高中,而且高考失利的娃娃也只有老實回家務農。但大哥和公公都不甘心,想重頭再來,還想選個好學校復讀。這時已在自貢工作的大保伸出援助之手,她盛情邀請大哥到自貢來復讀。她親自幫大哥找學校,讓大哥在她家里免費吃喝住宿一年。當然復讀學費還是公公出的。
自貢大保對大哥的印象一直很好。當年她看到三兄弟等了那么多年終于得到個兒子很是羨慕,而她等待一生也沒生過一兒半女。據(jù)公公后來說大保夫婦不育原因是因男大保的精子多為死精子,大保身體沒毛病。那時也沒更好的醫(yī)療手段和試管嬰兒技術。幸好大保夫婦恩愛一生,并沒因為不育而造成家庭失和。大保在大哥一歲多時,看著這個粉雕玉琢的小孩兒實在可愛,曾提出讓公公把大哥抱養(yǎng)給她。這個要求在公公看來無疑是要挖去他的心頭肉,那是萬萬不能的!盡管公公感念大保供他讀三年初中才有今天的好工作。公公畢生對大保恭恭敬敬,嘴里經常千恩萬謝。出于報恩目的,他盡量滿足大保提出的任何要求,包括要他的命他可能都要同意。但大保要抱養(yǎng)大哥,卻是比要他命還可怕的事情。所以公公想也沒想,就一口回絕,決絕到不留任何商量的余地。大保沒有抱養(yǎng)成大哥,才轉向抱養(yǎng)伯伯的二兒子——就是那個6歲時曾被公公抱回家養(yǎng)了兩個月的娃,當時那娃已經滿8歲。公公親自給小侄兒跑各種抱養(yǎng)的繁瑣手續(xù),在農村下了戶口,申請把他農村戶口遷移到自貢城市戶口。辦好手續(xù)后,公公又親自護送這個8歲侄兒到自貢,交到大保手里。
1981年大哥到自貢大保家復讀時,他那個抱養(yǎng)在大保家的堂哥已結婚了。堂哥看到這個堂弟也來駐扎,內心還有一些警惕,以為大保又把大哥抱養(yǎng)過來,和他爭寵。彼時大保已當上了自貢市勞動局正局長,而且由于工作干得好,她一直擔任局長多年。男大保也是自貢市政府工作人員,她們的家庭條件好,至少比農村的弟弟妹妹們好不知多少倍。
于是,大哥又落在福窩里無憂無慮又過一年,他一出門,不知情的人還以為他是大保的小兒子。結果復讀一年再高考,他毫無懸念地落榜了。這次他沒其他更好道路選擇了,只能接受現(xiàn)實回老家務農。
大哥在老家務農一年后,于1983年又抓住接班機會,順利進入岳池某鄉(xiāng)政府派出所當工作人員,結束他在農村吃苦一年的歷史。那年他20歲,比他父親早一年進入國家公務員隊伍。他的高中學歷在當時也算文化水平高的,再加上他本來就天資聰穎,所以在那批同去政府部門上班的新人中發(fā)展得不錯,后來他又在職進修,拿到大專文憑。從一個普通辦事人員,最后當上了副鎮(zhèn)長,超越了公公的發(fā)展水平,他成了貨真價實的蔡干部,現(xiàn)在老了才是如假包換的蔡老干部——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