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木魚的記憶很好,修行到他這個境界的人,記憶都不會差,在聽到談往生說出這段話時,他便回憶起佐天佑問起他那個問題的場景。
那是莫木魚和佐天佑第一次爬上天山險脈的時候,兩位劍童抱劍站在他們一側,青山綠樹,藍天白云,佐天佑問,“木魚,你為什么要修行?”
“你為什么要修行?這第一個問題,我是替佐天佑問的。”談往生說道,“這么多年你想明白了嗎?”
莫木魚不知道佐天佑當時為什么要一本正經的問他這樣一個問題,他也不知道這個問題的意義在哪。他思考了片刻后說道,“我從來就沒有仔細想過這個問題,我不知道這個問題的意義在哪?”
“那我問你,在你看來,我修行是為了什么?”談往生問。
“幫佐天佑侍劍,幫佐天佑,或者該說是幫中州抵御北州精怪妖物南侵。”
“對,這就是我為什么要修行的答案,那么你為什么要修行的答案呢?”
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卻難到了莫木魚,談往生不容許莫木魚再去思考,他繼續說道,“佐天佑曾私下評價過你,說你重情重義,可以做一輩子的兄弟,哪怕他將七十萬北莽鐵騎交給你,他也絕不會懷疑你、擔心你叛變,但他還說,如若讓你坐上北莽王的位置,不出三年,北州的妖物大軍就能成功翻越天山險脈,南侵直下。”
“他不是懷疑你的能力,他說你天賦異稟,境界之高,世間少有,你卻遺憾的缺少了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歸宿感,就像你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修行,你更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佐天佑猜測,這或許與你的出生有關。我不知道佐天佑為什么要這樣評價你,但我相信他的評價是正確的。”
出生、責任、使命,聽到這幾個詞,莫木魚想起了那座極少有人知道的神山西儀,那是他的家,如今,對于他的家人,他的心中充滿了愧疚,就是為了補救這份愧疚,他才會踏入他曾經發誓永遠不再踏入的中州。
佐天佑的評價是對的,他莫木魚就是缺少了責任和使命,才會讓家人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這一點他在這次踏入中州之前就認識到了,今夜,又被談往生直接了當的說了出來,他覺得自己愚蠢好笑,別人能一眼看出的問題,他卻很久之后才清醒過來。
天賦異稟又有何用?修行境界再高有用何用?還是不能做一個明白人,明白自身的人。
“耕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此在土地上獲得糧食。獵人在荒野叢林中前行,與野獸搏斗,九死一生,去獲得獵物。漁民明知危險,也要劃著漁船起伏在狂風巨浪中,為了獲得魚蟹。耕農、獵人、漁民等,無數的人艱難的生活在世間,他們很清楚自己為什么要耕種,為什么要狩獵,為什么要捕魚。”
“糧食、獵物、魚蟹,因為獲取方式的不易,才顯得彌足珍貴。耕農、獵人、漁民等無數人,明知幾十年后總有一死,卻艱難的生存著,也從一面彰顯出生命的可貴。”
“而你莫木魚呢?你生在神山西儀,我沒去過那里,但我對那里無限神往。你莫木魚生而就是三境修身而立道,你只要呼吸,境界就會不斷的往上升,根本就無須修行,更別說去考慮天賦、資源、機緣這些事。修行、境界,對你而言,來得太過簡單了,所以你不知道它們的珍貴。對于唾手可得,或許根本就不要伸手你就能得到的東西,你會去思考它存在的意義?”
“你可知,對于常人而言,想踏上三境修身而立道,這樣一個你一出生就有了的境界,他們得付出多少辛酸努力?”
“中州之上,一萬個人中或許只有一個人身具修行稟賦,這些身具修行稟賦的人中,百分之六十的人終其一生都踏不上修身而立道這個境界,而這些終其一生都踏不上三境的人,至少有百分之六十死在了北莽,死在了天山險脈上,這是中州多數修行之人修行的意義,他們不求得道長生,他們求的是天下安寧。就是因為這些人的付出和白骨,春秋朝這延續四百余年的安定局面才顯得彌足珍貴。”
“你的摯友佐天佑向往自由,他幻想中的一生是無拘無束,游遍天下五州,嘗盡美食,看遍風景和美人,可盡管他時常有些荒唐的舉動,但他此生從未踏出過北莽,一生守在北莽,直到因為莫須有的謀反罪,他從北莽被押往上京,他才走出了北莽地,看到了除了荒涼的北莽地之外的世界。”
“我跟在他的囚車旁,見他一路都未合眼,他從北莽到上京,看了一路的風景,他在囚車中還寫了很多贊美那一路風景的詩詞,你走時,可以拿一份回去讀讀。”
談往生喝了一口茶水,他說了這么長一段話,并不是為了跟莫木魚探討何謂責任使命,何謂生存艱辛,只是因為他想說,有些話他憋在心里已經近七十年。
談往生也不是想通過這一番話來告訴莫木魚何謂何謂責任使命,何謂生存艱辛,莫木魚是天賦異稟之人,只是因為他的出生太高,高到讓他無須去思考這些問題,只要他開始去思考,開始去體會,他必然會在些問題中有獨到的見解,并將付出行動去改變。
隨性而活,在佐天佑看來,這只能作為一個人的生活態度、生活方式,卻不能當作一個人的生活目的和意義所在。
佐天佑的這個觀點,作為劍童的談往生是認可的。
莫木魚逐字逐句認真聽完談往生這番話,他的感觸很深,他想到了他的家神山西儀,那里的情況現在很糟糕,但他卻不能將那里的情況告訴對面的談往生。
對于談往生的第一個問題,他仍然沒有答案,就像當年在天山險脈之上,佐天佑問他的那樣。那一次,佐天佑問過之后,他便將之拋之腦后,這一次,他必然要去思考一番。他說道,“你的第一個問題,我暫時無法回答你,我會好好去思考,等我回去之前,我會想好,即時,我會再上梨山來告訴你。”
談往生笑著拍了拍手,“好,我會在梨山等你的答案。”
莫木魚接著問,“你的第二個問題呢?”
“你為什么要回來?”這才是談往生最為關心的。
莫木魚一直想避過這個話題,但他也知道談往生的性格,如果他不回答,談往生也不會告訴他他想知道的一些事。“我可以告訴你,你畢竟是我的劍童。”
“誰是你的劍童?”談往生反駁道。
“佐天佑有兩柄劍,他將其中的一柄送給了我,你是那柄劍的劍童,你自然就是我的劍童。”
“你把那柄劍丟了。”談往生無言以對,莫木魚的說法還是有些道理的,“說吧,說你回來的目的。”
“我回去之前把它丟了,回來之后必然會將它找回來。”莫木魚笑了笑,“至于我回來的目的有二,其一,我要找到二十七件不惑境以上的道器,兩個月之內帶回去。”
“兩個月之內?二十七件不惑境以上的道器?”談往生驚呼出聲,就是一夜都在震驚和驚喜中的小六,都因為莫木魚這句話目瞪口呆。
人道九境,亦稱人道九重。
一境,聞道始于盲,凝識而引氣,引氣而煉竅。
二境,知禮而后作。
三境,修身而立道。
四境,不惑而知行。即,先不惑,再知行。
……
而道器是器師煉制的一種器物,與修行之人一樣,也有境界之分,但道器是死的,只有在修行之人的手中才能發揮對等的威力。比如修身境的道器,必須在修身境的修行之人手中才能發出堪比修身境的威力,在知禮境的修行之人手中也只能發出知禮境的威力。當然,不惑境的修行之人手持修身境的道器,也只能發揮修身境道器的威力。
道器的境界在成行出爐之時就已經限定了,除非回爐重鑄,不然無法改變。
看著談往生和小六的神情,莫木魚疑惑,“有難度?”
“何止有難度,難比登天。”談往生苦笑道,前面他還說,只要莫木魚不在中州鬧出大動靜,兩個月后就從中州消失,想來春秋朝和無相山上那兩位神使也不會有太大的動作,結果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莫木魚回來的目的何止是鬧出大動靜,簡直是天翻地覆的大動靜。
“我們先且不論春秋朝和無相山那兩位神使對你的阻撓和威脅,單從不惑境的道器來說,看你想在兩個月內從中州帶回二十七件不惑境的道器難不難。”
不論莫木魚想尋獲如此之多的道器有何目的,談往生都想讓他打消這個念頭,一來,這樣做很危險,說不定封凍了近七十年,好不容易撿了條命回來的莫木魚會因此喪命。莫木魚修為境界是高,卻怎么也高不過無相山那兩位傳聞中已經踏上超凡入圣之大境界的神使。二來,這根本就沒有可能。
“在中州,修身境以上的道器基本上都記錄成書,這些書并不難找到,你下梨山之后可以買本來看看,看我接下來要說的,有沒有在騙你。”談往生說道,“中州沒有出現過六境及以上境界的道器,至少書中沒有言明,坊間也沒有確切的關于六境及以上境界的道器的傳聞。五境的道器有兩件,一件在北庭城北莽王府,這個你知道。還有一件在上京皇城中。而不惑境的道器,記錄在冊的只有十一件,其中有四件在北莽地天璣樓,四件在上京地天權府,剩下的三件在江南地天樞閣。也就是說,你就是將中州不惑境及以上境界的道器都搜刮走,也只有十三件,二十七件的一半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