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木魚對中州的歷史了解甚少,他自然沒有能力將蘇水潘家的那個大秘密從這些零星的歷史記錄中推測出來。
這時,潘求生已經緩過神,盡管對他祖父的事他還沒有想透徹,但他卻不失禮數,頗為客氣的對莫木魚抱拳行禮,然后說道,“多謝鐵鋼兄將我祖父之事告訴我,不然,我可能永遠都無法知道他老人家的生平事跡。”
莫木魚擺了擺手,笑著說道,“無需言謝,能遇到傳奇人物的后人,也是我的榮幸。”
客套寒暄,莫木魚并不擅長,能在上梨山的途中,巧遇故人的后人,并將故人的平生說給他的后人聽,這是莫木魚意料之外的。這讓他不得不感嘆命運難測、造化弄人。
故人已經不在人間,或許,在往后的路程中,他還會遇到更多故人的后人,那些故人已經被歲月遺忘的平生,他都還記得,他希望,他能一一說給故人的后人聽。
來福看了一眼天色,便躬身在潘求生身側說道,“少爺,天色已經晚了,我們是在此處扎營,還是連夜上山。”
“連夜上山。”潘求生說道。
在原本的計劃中,潘求生并不著急上到梨山,也并不著急回蘇水。他的目的是上梨山求見梨山老人,這一路來他都是游山玩水,好不快哉,為了這次外出,他也準備充足,不惜耗費大價錢,從天樞閣的天才驕子手中求購了大量能在荒山野嶺保平安的符箓,這些符箓可不是他家秀水閣中售賣的那些低階之物。
可現在,他想立即見到梨山老人,并立即回到蘇水去。此中緣由,僅是因為他從莫木魚口中聽到了關于他祖父的事。
他的祖父已經去世了十六年,但他祖父曾經深居簡出的那座老宅這些年來一直沒有被破壞過,這一點潘求生可以肯定,而且經過他一番細想回憶,他也可以肯定,他的祖父在年少時確實外出游歷過,他祖父再次回到蘇水,也是在北莽王佐天佑被冤殺之后。這難道只是時間上的巧合?
北莽王佐天佑有兩柄劍,自然該有兩位劍童,在佐天佑被冤殺之后,一位劍童留在了梨山,一位劍童回到了蘇水,這也未嘗不可。
不管北莽地關于他祖父的傳聞是不是真的,不管莫木魚所說是不是真的,潘求生都認為他有必要去他祖父故去的老宅認真的看看,或許他能從祖父的遺物中找到一些線索。
他的祖父能修行,這便說明他潘求生也可能能修行。能修行,這對沒有修行稟賦的潘求生而言,是極大的誘惑,不管希望如何渺茫,都值得他試一試。
但現在,潘求生最大的疑惑并不是莫木魚所說是不是真的,而是他祖父既然能修行,為何在壽數七十就死去?
這也是莫木魚的疑惑,按照莫木魚對潘復來的了解,即使這些年來,潘復來的境界停滯不前,也不可能在壽數七十就死去,至于這其中的原由,梨山上的那位劍童或許知道一二,到時一問便知。
“鐵鋼兄,你此行上梨山難道也是為了求見梨山老人?”
潘求生問道,他雖然不知道莫木魚的身份,但他已經知道莫木魚是修行之人,這就夠了,如果他們此行的目的相同,或許,借助莫木魚的身份也好,能力也好,能讓他更容易見到梨山老人,再者,他還想問問莫木魚,北莽地是否還流傳著其他關于他祖父的事情。
“我此行確實是為了求見梨山老人,不過我已經見過了。”
莫木魚并不想讓潘求生過多的了解他的身份,若是同行上山,必然會有不方便之處。
但想到潘求生是故人的后人,還是應該幫他一把,于是,莫木魚從身側的草叢中折下一截一尺長的青藤,編了一枚看似簡單卻難以看明白是如何編的環扣,遞給潘求生。
“我與梨山老人有些淵源,你拿著這枚環扣上山,看在它的薄面上,梨山老人必定會見你一面,至于你能否從梨山老人處,達成你的心愿,還要看你的造化。不過,你的祖父與梨山老人都曾是北莽王佐天佑的劍童,想來他也不會為難你。”
話雖然這么說,但莫木魚很清楚,潘復來和梨山上的那位劍童雖說都曾是佐天佑的劍童,但兩人曾為了一個女人相看不順眼,甚至暗地里相互爭斗過不少次,難較高下,誰也不服誰。
“那就先謝過鐵鋼兄了,實不相瞞,我此行上梨山確實是有要事要求見梨山老人,如今有了鐵鋼兄這枚環扣,必然會事半功倍。”
潘求生接過環扣,對于莫木魚與梨山老人之間的淵源,他極為好奇,卻也不好過問。
他也知道莫木魚先前必然已經聽到了他此行上梨山的目的,而對于不能與莫木魚同行上梨山他多少還是有些惋惜。
此行,他雖然做足了準備,但連夜在荒山野嶺中趕路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位修行之人在側,自然會安心一些。
今日的夜似乎要黑得早些,春日的林間在刮起夜風時也有些陰冷,潘求生不禁打了個冷顫,他看見來福已經準備好了兩個火把,他也就準備起身向莫木魚告辭,這時他卻聽莫木魚說道,“求生兄,我有一事相詢。”
叫潘求生為求生兄,莫木魚心里多少還是有些別扭,畢竟當年叫他祖父為復來兄,如今這么叫,輩分上有些凌亂。
“知無不言。”潘求生大方的說道。
“方才我無意間聽求生兄說過一句,天磐之石靈就要動了,火樹國門戶將大開,這是真的?”
莫木魚本來有兩個問題想問潘求生,這只是其一,還有一個便是冤殺北莽王佐天佑尚茍活于世的最后一位兇手在哪。
但這個問題是潘求生能否請梨山老人下山的依仗,莫木魚自然不好過問。
再者,即便莫木魚不問,此后,他也能從梨山上那位劍童的口中知道答案。
而所問的這個問題,于他而言,才至關重要,因為他莫木魚就來自火樹國。他并非火樹國人,卻成長在那片土地上。
關于火樹國,中州奇書《異域傳》中有如此記載,“中州之西南,有異域曰火樹國,亦被稱之為火源之國。然,中州與火樹交壤之地,天降神石阻兩地互通之道,此神石方百里,名曰天磐。”
《奇物志》中亦有記載,“火樹國不識四時晝夜,有火樹名遂木,屈盤萬頃。”
當然這只是中州的書籍對火樹國的記載,而中州之人沒有誰比莫木魚更了解火樹國。
在莫木魚的認知中,火樹國地形奇特,仿佛就是天圓地方的最佳佐證。
火樹國東面與中州相接的門戶,被天磐阻隔,其他三面則是被永夜海包圍。在過往的歲月中,火樹國人也曾想渡過永夜海探尋對岸的世界,他們手持火把,駕著輕舟,向永夜海深處劃去。不過沒走多遠,永夜海之上便有一道無形的壁障,阻絕了他們探索的路程,無法穿越而過。
中州歷史上曾有很多學者窮盡一生之力也無法在已知的五州版圖上標注出火樹國的確切位置。
天磐位于中州西云地邊緣,緊挨著八千里昆侖山脈。
幽谷一線天將方高百里的天磐一分為二,可真正讓人在西云地邊緣看到的天磐不過只有十數里,仿佛幽谷和天磐一直插入昆侖山脈的山腹之中。
中州學者在曾經很長的一段歲月里,都一直將火樹國標注在昆侖山腹中,稱其為山腹中的國度,難究如此國度是如何而成。
但在中州有一個流傳極廣的傳說,告訴了世人,火樹國究竟是如何而來。
中州世間,自古以來便有三皇五帝的傳說,在那些虛無縹緲的傳說中,三皇五帝乃是大圣人,修行數萬載,而德合天地,最終得道飛升,到達天朝神國,成為俯視五州蒼生的神袛。
那些傳說中說道,三皇之燧皇在飛升之時,在昆侖山下種下一棵樹苗,這棵樹苗長大之后便是大名鼎鼎的火樹,火樹下自成天地,這片天地就是火樹國,而火樹國人皆是燧皇的后人。
為了庇佑后人,庇佑這片國度,燧皇在飛升入天朝神國之后降下神石天磐阻隔在中州與火樹國之間,以防止貪婪的中州人禍亂那片土地。
雖然這只是傳說,卻成為中州人心中,甚至五州之人心中,火樹國真實的由來。
……
“自然是真的,難道鐵鋼兄也想去火樹國尋獲機緣?”潘求生笑著說道。
傳說之中,火樹國的由來與三皇之燧皇有莫大關系,甚至五州之間有傳聞,火樹國乃是燧皇遺留下的道統的所在地。
所以,在潘求生看來,莫木魚這樣的修行之人,在知道火樹國門戶將大開之時,必然想去尋獲機緣,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火樹國上一次門戶大開,還是三千年前的事。
莫木魚搖了搖頭,雙眸中在轉瞬之間出現了一絲陰霾,他問道,“這個消息,你是從哪里得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