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這天氣越來越熱,毒蟲子都出來了,別拉著小羊進草叢里,小心別被毒蟲給咬了。”
謝春兒邊給謝大寶身上撒著雄黃酒,邊細細叮囑著。
“知道了,姐姐,我不會去很遠的地方的,就在后面田埂拉著小羊走走。”
現(xiàn)在大寶距離上學堂的日子越來越近,也越發(fā)舍不得小羊,畢竟是他從小慢慢養(yǎng)大的,自然不舍。
看著謝大寶拉著小羊走了,謝春兒心里也是一嘆,端午過后,大寶就要上學堂了,以后見他只有過一個旬日的休沐了。
“奶奶,這天是越來越熱了。還好廚房地方大,要不然這么熱的天,擱里面做飯,非得把我們熱暈了。”
“這才哪到哪兒,還沒到三伏天,等到了三伏天,那才熱。也不知道你柱子叔怎么樣了,上次來鋪子大概有十幾天了吧,這馬上就過節(jié)了,也不知道來看看我。”
聽楊氏提起謝柱子,謝春兒嘆了嘆,到底是母子,那會有那么大的嫌隙,不過二叔也算是變了些樣子,聽村里人說,家里的地也照顧的有模有樣的,這樣便就行了,不打歪主意就好。
上次謝柱子來,送了些桃子過來,是謝春兒家門口的那顆桃樹結(jié)的,今年結(jié)的多,不禁個大,汁水也足,送過來的那些,謝春兒他們吃不完,還送了一些給徐娘子他們。
走的時候,謝柱子也沒提要什么東西,還是謝春兒開口,給謝柱子帶了好些炸出來的肉臊子,鮮肉,炸雞,米面油這些東西,夠謝柱子吃好久了。
如今雖說沒了媳婦,可謝柱子的生活水平那是飛越了好幾層臺階。
“奶奶,放心,二叔怎么會不來,肯定會來看你的。”
俗話說的好母子連心,今天上午才剛談過謝柱子,下午謝柱子就過來了,帶了一大堆山上的還未長大的青杏。
“二叔。”
謝春兒不咸不淡的打過招呼,就坐在一旁看著楊氏和謝柱子。
“娘,我來看你了,給你帶了好些個山上的青杏子,村里的杏兒都快黃了,山上的還綠著呢。”說完,又看了看謝春兒,接著道:“春兒丫頭也嘗嘗看。”
謝春兒看著那翠綠翠綠的拇指大的小杏,心道,上次帶的桃子還說的過去,這次帶的青杏,奶奶能吃嗎?這二叔還是這么不著調(diào)。
可看著謝柱子盯著自己,也不好抹了他的面子,只得捏起一顆,咬開,頓時一股酸意剎那間盈滿口腔,可待咽下去,反而回甘,讓人胃口打開,暑氣都消了不少。
“恩,味道還不錯,奶奶你嘗嘗,不是很酸,不過奶奶可不要多吃,您上了年紀,吃多了對胃不好。”
謝柱子聽春兒丫頭說不錯,他也很高興,總算沒有白費自己一大早去山上摘杏子的力氣,他算是看明白了,春兒丫頭開的鋪子這么賺錢,把春兒丫頭給巴結(jié)好了,以后自己的日子肯定不差。
每次從鎮(zhèn)上帶回去的東西,都趕上每年過年買的東西了。
現(xiàn)在自己只要照顧好那幾畝田,不禁有銀子拿,還有這么多的好處,有了現(xiàn)成的好處,對以往好吃懶做的謝柱子來說,可不是最大的誘惑,那里還會搞那些虛頭巴腦的小動作,小算計。
“冬姐姐,你也嘗嘗,你這幾天不是愛吃酸的東西么?這杏子你肯定喜歡吃。”
謝柱子看著一旁安安靜靜坐著的冬娘,說實話謝柱子還打過冬娘的主意,不僅相貌比翠花好看,性子也比翠花好了不止一星半點,可看著楊氏像對待親孫女一般,春兒丫頭像對待親姐姐一般的對待冬娘,謝柱子只好歇了心思。
經(jīng)過王翠花那件事兒,謝柱子算是看明白了,惹了春兒丫頭肯定沒好果子吃,連娘都不會饒了自己。
謝春兒吃著吃著杏子,突然想到,上次若蘭說,沒有酒,自己不是剛好想釀一些果子酒嘛,看到這些青杏,不是正好能用。
說干就干,謝春兒將自己的想法告訴眾人,現(xiàn)在基本上謝春兒說事兒,大家沒有不信服的,只要謝春兒安排了任務(wù),眾人都盡著自己的力量圓圓滿滿的完成。
謝柱子一聽,春兒丫頭要拿自己摘得杏子釀酒,忙搓著手,陪著滿臉笑,對著謝春兒道:
“春兒丫頭,這些杏子可夠,不夠的話,二叔再去山上給你摘。”
“那就多謝二叔了,盡量多摘些。”
“那春兒這.....”
看著謝柱子搓著手,臉上帶著些猥瑣的表情,謝春兒哪里不知道謝柱子想要什么,
“放心,二叔幫了忙,肯定會給二叔好處的。”
謝柱子一聽,那里還有不行動的道理,立馬回村摘杏子去了。
“春兒,你二叔就那個性子,你別和他一般見識,奶奶知道春兒你不容易。”
“奶奶沒事兒,畢竟是我親二叔,打碎骨頭還連著筋,奶奶放心,何況二叔是真的幫了忙,給些好處是應該的。”
謝春兒給眾人分配完活計,買冰糖的買冰糖,買罐子的買罐子,買白酒的買白酒,待謝柱子駕著一車的青杏過來的時候日頭已經(jīng)偏西,天色漸暗,看來只有等到第二日再釀了。
同樣,這次謝柱子回村的時候,也給他帶了好些東西回杏花村。
到了第二日,眾人忙完店里的活計,開始合起伙來釀起青杏酒。
罐子昨日已經(jīng)洗干凈控干了水分,杏子眾人合起伙來,挑出了爛果,洗干凈放在大太陽底下,很快就晾干了。
這釀酒一定要控干水分,要是水分沒弄干,這酒就保存不住,容易壞。
待一切準備妥當,謝春兒和冬娘依次將青杏和冰糖依次放入,最后倒入酒,酒有兩種,一種是高度的白酒,一種是低度的米酒,混合著倒入,這樣差不多就好了,將罐子在密封陰涼處靜置一旬或一個月,青杏的精華就會溶萃到酒里,青杏酒就做好了。
這做法還是前世謝春兒跟著一位美食博主學的,待做過一次,就忘不了那個味道,幾乎每年杏子上市,都會做,如今這世搬到了大孟。
謝春兒做了些微調(diào),有的加的糖多,有的加的糖少,有的白酒多,有的米酒多,這樣做出來,基本上可以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了。
看著擺滿小院的陶罐,謝春兒滿滿的成就感,不枉他們做到太陽落山。
“姑娘,那杏子可真好吃,釀出來的酒肯定也好喝。”
“恩恩,冬姐姐到時候要多喝些。”
眾人合力將陶罐堆放在靠墻背陰處,這下只待時間賦予給青杏酒芳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