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男一女。
遙望著辛明瑤和葉尋離開的方向,男子開口了:“那個女的,好像有點眼熟,你覺得呢?”
女子道:“看那樣貌,應當是辛府大小姐。不過,早有傳聞說她死于大火。”
“辛府大小姐?你說的是鳳岐城那個?”
“正是。”女子點頭,頓了頓,又道:“莊主,她旁邊那個男子,屬下有點眼熟。”
“但說無妨。”
“好像是上回陪著莫辛公子來山莊的那個侍衛。”
“哦?是嗎?”
“屬下不確定。”
男子挑眉,盯著那個已經空無一人的方向良久,突然笑了起來:“哈哈哈,莫辛,辛明瑤……有意思,有意思!”
……
辛明瑤回到老宅,天色還早,她仔細思量了今日在所羅山上偶然發現的這事兒,然后手書一封,讓葉尋找人送回了鳳岐城。
晚膳不像昨日那樣一大家子聚餐,便是各人在自己的院子里做,辛明瑤本想等著辛長昊一起吃的,結果丫鬟傳回的話說,他被辛凱松叫去商量事情了。
辛明瑤便自己吃了晚飯,早早休息了,明日就是祖母出題爭奪金字腰牌了,她得養好精神。
第二日一大早,裴湘將五兄弟姐妹聚齊了,說起來是五人之爭,但辛曉雪只有十二的年紀,很多事情都拎不清楚,只能靠她哥哥,而柳晶柳黎是姐弟,兩人自然同心。五個孩子來自三家,所以,這實際上就相當于是辛念珍,辛長昊和辛凱松之間的爭奪罷了。
祖母掃一眼這五個孩子,雖然各人氣質不同:柳家那兩姐弟性子偏沉靜些,而辛絡言和他妹妹,就顯得要跳脫直率些,只有辛明瑤,也許是因為了解不多,裴湘她不太能看得透她的性子,五個人都是神清氣爽,腰桿挺直地在院中站成一排,等著裴湘出題。
穆萍從旁端出來一個小盒子,裴湘道:“金字腰牌是咱們辛家主事人地位和權利的象征,要想獲得腰牌,即便沒有經世之才,也必然要有治家之用,今日這道題,是考量才干的,老身昨夜將十道題目寫好放入了這個匣子中,現在當著你們的面抽出一題,即作為你們文考的題目。”
她說完,伸手在那盒子中掏了一會兒,取出其中一卷紙條,展開,大聲念了出來:“抽中的題目是‘家規訓誡’,你們下去,每人書寫一篇文章,來闡述自己對于家規訓誡的看法,期限一日,明早時交于老身。”
幾人得了題目,就各自散了,辛明瑤回到自己的屋中,葉尋便為她展紙磨墨。
這題目可不就是理解成‘請闡述你心目中的家規是怎樣的’或者是‘家規家法需要包含哪些方面’,諸如此類罷了,辛明瑤雖然是個孤兒,養父母家也沒有這種東西,但她讀的那些書可不是白讀的,別說是考這種如何小層次的家族題目,就算是經世致用,兵法軍事,甚至是真刀真槍地干,她也一樣不輸。
葉尋將墨端過來,辛明瑤毛筆一蘸,大筆一揮,便刷刷寫了起來。
她的字勁道大氣,似有揮斥方遒的氣場和力道,筆走龍蛇間留下的,是完全不像個女子的風流筆墨,她能寫得這一手好字,都要歸功于她的養父,當初跟隨養父讀書學習時,是養父讓她用毛筆謄寫詩篇,才練成的書法。
葉尋默默站在一邊看,他知道自家主子能寫得一手好字,相信就是只看字,主子也會給祖母留下好印象的。
但是當葉尋仔細一看她寫的內容時,差點就拍案叫絕了!
題目是關于家族訓誡的,辛明瑤便從‘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這四個方面展開了論述,滔滔不絕引經據典,而且除了尋常家規中那些孝父母、睦宗族、隆孝養以外,她還把自己的看法融入了進去。
葉尋看得目瞪口呆,他是見過人寫文章的,當年隨辛長昊走南闖北的時候,也參加過不少次選官大考,然而他由衷地覺得,主子這水平,當真是可以秒殺他見過的任何一個考生!
比如,葉尋隨意地從她的文章中挑了一句:十載親燈火,論高才絕學,休夸斑馬。風云太平日,正驊騮欲騁,魚龍將化。
這句確實妙絕,葉尋忍不住輕念了出來。
辛明瑤聽得他的聲音,便出言解釋,手下也不停:“這兩句是出自于《琵琶記》中第二幕的句子,說的是一位書生和趙家女兒的愛情故事,這部戲講的是勸忠勸孝的故事,我便借以引用了。”
其實《琵琶記》辛明瑤只記得這兩句話,再要她寫別的她也想不起來,好在就這兩句,也足夠了。
葉尋聞言,佩服地點了點頭,又默念了幾遍,將這兩句驚艷人眼的句子記入了腦海中。
辛明瑤不過半個時辰就寫完了全文,葉尋正以為她要停筆的時候,辛明瑤道:“重新拿一張紙來。”
“主子,你還要寫嗎?”
“不是,我要重新謄寫一遍。”
“主子,屬下覺得已經很好了,一處錯誤都沒有啊。”
辛明瑤搖搖頭:“不,有些句子有語病,我要改一下。”
“語病?”葉尋沒聽懂,卻還是給辛明瑤重新鋪開了一張紙。
辛明瑤小改一番,又謄寫了一遍,及至一個時辰后,她終于寫完了,長舒一口氣,將毛筆撂下。
葉尋在一旁看著這近乎完美的作品,感慨地讀了一遍又一遍,簡直都要把全文背下來了,辛明瑤好笑地看著他:“你做什么?”
“屬下當真覺得,主子明年來年可以去參加選官大考,以主子的才干,定能高中一個官位!”
“可我是女子啊,你忘了?”
“主子可以以莫辛公子的身份去。”
葉尋說到這兒,倒是一下提醒了辛明瑤。她現如今在衛兵監張大人的手下做事,雖然官已至五品,對平常人來說是極大的躍進了,但是,她要在鳳岐城強大起來,五品的官職遠遠不夠,葉尋說的也不無道理,與其在衛兵監升職,倒不如參加明年的選官大考。
“嗯,這是一個有建設性的提議,明年再看吧,若是合適,我就去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