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青說:“能否再簡潔一些?衣袖處圖形太大不好看。”
苗二郎想了一下,干脆以花朵相連,每隔兩朵上面飛一只蝴蝶,僅用線條勾畫。
二人看完后當初當場拍板定下。苗二郎先用厚實的油紙雕刻出圖案花版,陳文竹用尺子在布上定好位置,苗二郎把花版壓在布料上,在花版的鏤空處刷上用調合好的防染漿,將布料晾到竹竿上。
等待晾干后將布料投入藍靛染缸中加染,再晾干刮去防染粉漿,花紋圖案就顯露出來。三日可得成品布料。
陳文竹與高子青在來的路上反復探討過在成都印染花布做成衣的發展,二人與苗家兄弟坐下后,高子青說道:“由我們出錢在成都開一家印染作坊,經營也由我們來做,你們只需要出一個人負責印染,利潤二八分成,你二我八!
苗大郎擔心地說:“我就怕花布在成都賣得不好,兩成利潤到最后并沒有多少?”
陳文竹道:“你們若是不愿意合伙,我們也可以按雇工的方式支付!
苗大郎暗自盤算了下家中染坊一月的利潤,開口說道:“畢竟我們是要遠行前去成都,人生地不熟的,一月八貫包吃住。”
高子青看了下陳文竹,見她沒有反對,點頭答應。
“你們先等一會兒。”苗二郎拉過大哥到旁邊低聲說話,“我覺得合伙更好些。”
苗大郎道:“咱們家染坊刨去工錢一月可掙十貫多,他們新開作坊,就算生意好每月十貫,兩成才得兩貫。不如一口價說死,賺了賠了我們都拿這份錢。”
“他們要沒有把握,斷然不會這么遠的找到昭陽尋咱們過去染布,我覺得合伙劃算:要是賠了也是他們出的本錢,我大不了回來就是;可萬一生意好呢?家中就咱們兄弟二人,日后這作坊歸你,我想出去闖闖看!
“家中也在攢錢準備給你買一間作坊,就算不成,這作坊也是咱們兄弟一人一半!
“何必讓家里攢錢,如今對方直接出錢幫咱們開作坊,我看還是合伙好!
“反正是你去,既然你想好了就按你說的辦。”
二人談完回來,苗大郎提出三八分成。彼此商量后,雙方開始敲定細節,苗二郎首先說道:“你們不得過問我們印染所用到的原料、調配等。工人可以由你們雇,但是調制用料的時候你們不能插手!
“沒問題,客人定制的花紋除非本人同意,否則你不得畫與第二個人,我所有印染的尺寸也要保密!
苗大郎道:“這是自然,行有行規我們不會亂來的。”
次日雙方找來中人簽下了文書,高子青二人在此不熟,找的是當地里正。
辦妥以后,高子青他們帶著苗二郎先返回成都著手開辦染坊,言明一個月后,苗家族中兄弟再去兩人作為雇工協助苗二郎。
回程時眾人只挑近路,兩個月后回到成都。陳文竹接過胡掌柜手里的賬目,聽他說道:“三郎君和四娘子走后不到一月,隔壁姜家也做起了成衣,他們出貨每套比咱們便宜五文,我知道以后做主把價也降了五文。成都城周邊的十二家商鋪要的貨還是降低了五六成,離成都遠的倒是沒有影響;ú家路婚_始還好賣,間隔不久市面上就有了相似的衣裳,出貨量又降了四成左右。”
這樣的結果是陳文竹早就預料到的,胡掌柜能夠做到現在的局面也算不錯了,只是沒想到姜家做成衣竟能比自家價低,她如今有了新的賺錢法子,也無心追查。不過云巧在匯報家中事務時倒說出了根由。
“吳媽在姜家做裁剪,她曾經來找過我。”
在云巧的敘述中陳文竹理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陶娘子買了布匹,再無余錢可以雇人,只得自己和吳媽兩個人縫制成衣。曹二郎回了趟大山村將事情告訴了母親,曹老太手中雖然有點錢,卻怕投進去打了水漂,只說讓曹二郎定要抓住賣衣服得的錢財。
剛做出五六套衣衫后,曹二郎就拿著去鋪子賣,他和陳文竹剛開始做衣服一樣,見鋪子賣成衣一套八十文一套,他開口就要七十。
成都城里大部份人家都有余錢,并不特別貪圖價廉,這也是陳文竹避開成都的原因。掌柜見他只有幾套,不和他多說便推他出門。曹二郎認定別人七十有賺,不愿降價,連著兩天跑完成都所有鋪子,一件都沒能賣掉。
曹老太在大山村等不來消息,親自來到瀘州,眼見這成了賠本的買賣,與曹二郎商量讓他把布匹全部賣出去算了。曹二郎懊惱地說:“早知道生意難做,不如一開始就讓她去幫姜家做工,一月還能得一貫三!
“你這個傻子!辈芾咸@道:“每月一貫三,這可是天上掉錢的好事,干嘛要擔著風險自己做?你看她這兩月忙活半天一文錢都沒掙到,倒賠進去了買布的錢。”
“現在這布砸在我手里如何是好?”
“先讓陶娘子去姜家做活,能掙點是點!辈芾咸纱嗟卣f。
“其實姜家要的是她裁剪的法子!
“咦。”曹老太眼珠一轉,“你去找姜家,將法子賣給他家,并且要他家把布也一起買了才行!
“可是陶葉……”
“可別提她了,你不是說她明明一貫的月錢,卻告訴咱們只得六百,誰知道她還瞞著你賺了多少錢,說不得在高家就是因為她沒懷上孩子才放她出來的!
“不是,是高家的郎君不答應典妻!
曹老太冷哼一聲,“你倒相信她,高家給了典妻的錢,就把她放在家中不碰,還每月給工錢?誰知道她怎么哄的高家,到最后連錢都沒要她賠就放了出來。”
曹二郎不再吱聲,娘說得有理。
“我告訴你,這典出去過的女人心早就飛了,你看你弟妹不就光顧著那個野男人,連親生兒子都不要了。我來前龐老漢還來家中,他倒一心掛著陶葉,愿意出高價典她。干脆你把布賣了帶她回村,每年十五貫典給龐老漢。手里有錢,娘再給你尋個黃花閨女都成。老三說了個鄰村的寡婦,人家手里可是有三十多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