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到了該送麻布的日子,陳文竹提上些點心去找趙娘子,趙娘子家有一位姓曹的掌柜已等了她一日。陳文竹吃驚地問:“曹掌柜找我何事?”
趙娘子笑著說:“知道你要買麻布,剛好他手里有一批貨,想問問你。”
曹掌柜說:“這貨也是我剛買的,不過家中出了點事急需要用錢,才找陳娘子看看,能不能一次性接下我手里的貨。”
“不知道你有多少?品質如何?”
“和趙娘子這里的并無差別,一共有一千匹。”
“量太大了,我要不了這么多。”陳文竹說。
“陳娘子若是全要,我虧點本,本色與染布一律每匹五十五文。”曹掌柜誠心誠意地說。
陳文竹心中一動,這價錢確實低,她拉過趙娘子到一旁耳語,“趙娘子,這人可靠嗎?”
趙娘子說:“我這里,還有我認識的幾家麻布一直都是他收,布應該是沒問題,但我也不知他這次為何要折價出手。”
“我若是要了,可要麻煩你幫我驗下貨。”陳文竹擔心貨有問題,但是又不愿放棄這筆生意。
趙娘子拍著她的手說:“這個你放心,有我在,不會讓你吃這個虧。”
陳文竹謹慎慣了,心中雖然想買,但還是說:“曹掌柜,能否容我一日,數量對于我來說太多,我還需回去和家人商量一下。”
曹掌柜為難地說:“我是真的著急用錢,我的貨肯定是沒有問題。”
趙娘子在一旁打圓場,“曹掌柜,你急也不這一時半會。”
看著曹掌柜焦慮的樣子,陳文竹說:“那我現在就回去,下午來給你準信可好?”
曹掌柜點頭答應。
陳文竹回家與高子青商量,二人反復推敲,既覺得機不可失,又怕是陷阱難料。到最后陳文竹下了決心,“賭一把吧,咱們每三月給鋪子供貨一百八十匹,零散也能賣二三十匹,最多就是壓一段時間,一年多也就全部出完了。”
高子青還是猶豫,“要不然咱們進一半吧,若是沒有問題,咱們也就是少賺點;若是有問題,好歹咱們手里還有一半本錢。”
“只要一半,五十五的價錢怕是不成。況且我實在想不出這事會有哪里不對。”
“你說的也是,不過一定要驗好貨。”高子青同意道。
“嗯。”
帶上全部積蓄來到趙娘子處,趙娘子和他們一起抽檢了約兩百匹布,麻布確實沒有問題。陳文竹壓下心中的不安,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陳文竹不放心把布放在外面,她在家中多余出的一間廂房里,用木板搭了臺面,將布匹全部摞在上面,堆了半屋。
陳文竹對吳媽說,讓陶大叔幫著趕馬車送貨,吳媽激動地連連說好。從買下麻布后陳文竹心中就一陣陣不安,但她又想不出會有什么問題,高子青笑她說:“你呀,做都做了還這么瞻前顧后。”
“你就一點都不擔心?”
“咱們買都買了,再擔心有什么用處。不若就放下心來,按咱們計劃去做,等到真出了問題,再想辦法就是。”
陳文竹拍拍自己的臉說:“你說得對,我現在擔心也是自尋苦惱。”
裝上兩百匹布,陶大叔趕車,一行三人出發送貨。次日趕到第一家鋪子送貨的時候,掌柜面露為難,“原本咱們是說好的我不該反悔,可是今年棉布跌價了,我再按原來的價錢進麻布要虧本的。”
陳文竹的手微微有些發抖,原來如此啊!高子青也愣在一旁不說話,陳文竹強自鎮定,“那如今普通棉布是多少錢一匹?”
“粗布一百七,零賣五文一尺。”
“麻布掌柜想多少錢要?”
“麻布雖然價低些,但買麻布的人少了。若是七十一匹,染色的七十五我還能少進點。”
陳文竹心中暗自松了口氣,手里的麻布賺不了錢,好歹也不會壓在自己手里,于是點頭同意。
出了客棧,高子青苦笑說:“沒有想到啊。”
陳文竹自責地說:“怪我。過年時在你二哥家就聽他說過,朝廷在推廣棉花種植。我一點都沒有在意,光想著種糧少了,火米好賣了。”
“這如何能怪你?咱們都是一起聽到的,買麻布也是一起決定的,要怪也是怪我們兩個。”
“可是麻布生意是我要做的。”
“那賣麻布賺的錢我是不是就不該花?咱們是夫妻,哪能像你這樣分得一清二楚。”高子青有些生氣。
陳文竹看著高子青,“我不是和你分清,但這事情確實是我的錯,你提醒過我只買一半的。”
高子青認真地看著陳文竹說:“那不是提醒,就是隨口一說。就算是提醒,但是最后做出決定的都是我們兩個。再退一步講,即使是你一個人做主的,但我不是別人,我是你的官人,我們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夫妻。”
陳文竹見慣了幼時遇到家中生意冷清時,父親對母親的冷嘲熱諷,而母親一邊擔著家庭的壓力,一邊還要承受父親的打擊。她知道自己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后,內疚不已。高子青主動站出來與她共同承擔失敗,陳文竹無比感動,喃喃地說:“我們是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夫妻。”
“是,從我們成親那日起,我們就不再是獨自一人。好的,壞的,我們都一起面對就是。”
陳文竹慌亂的心變得踏實,堅定地點頭說:“嗯,我們一起面對。”
沿路的情況皆是如此,零賣降到了五文錢兩尺,還是比以前賣得少了。家里稍微有點錢的,都愿意買棉布來做衣服,畢竟棉布穿在身上比麻布柔軟舒服。如今棉布價錢和原來的麻布一樣,當然更愿意做上一兩身棉布衣服穿。
瀘州人多店多,以八十錢一匹將剩下的麻布賣完,去掉一路的開銷,只賺了三貫錢。
回成都時,也是高子青需要運糧去長谷縣的時日。劉掌柜出兩貫雇了他們的車,將他們的馬車也裝滿米糧。陳文竹心中哀嘆一句:一路辛苦賣布還不如把馬車租出去拉貨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