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時代的戰斗,最殘酷也是最恐怖的,就是短兵相接的肉搏戰。而在肉搏戰里面,又以巷戰最令人感到膽寒。
此時焦達與手下的將士們,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局面。望著前方隨時可能崩塌的城墻,預示著街巷當中的血腥肉搏即將到來。所有的人都屏氣凝神心跳加速,這是腎上腺素加劇分泌的結果。
因為他們這支部隊并非寧遠親手帶出來的,沒有那樣好的待遇和訓練水平,所以在士氣和戰斗意志方面,難免就有不小的差距。
在寧遠這邊,士兵們得到了足夠的尊重與良好的待遇,不僅三天兩頭有錢拿,伙食也相當的不錯。特別是當士兵感受到被尊重的時候(幾乎沒有勞役的安排,也不隨意懲罰),那么歸屬感就更容易建立起來?梢哉f這一切都是戰斗力的根本,也是他的軍隊為什么很難被打垮的原因。
在這個時代的戰斗中,你真要殺光對方所有人可沒那么容易(除非將對方包圍),所以一支部隊的垮掉,首先就是從士氣上和心理上開始崩塌的。
這不,李繼隆這頭還沒有開始打,士氣就先垮了。眼見著自己所依仗的高墻深壕難以維系,第一個想跑路的就是他。
至于帶來的幾百人,不用說也是一個揍性。
特別是從江對岸收攏的那批殘軍,對宋軍(應該說單指寧遠的部隊)的懼怕幾若深入骨髓,眼見著城墻不保,都不需要上官吩咐,十分自覺的就各自搶了馬匹,開了北門一哄而散。
在他們的帶動之下,李繼隆肯定也不甘人后,召集了幾個親信將領一陣簡單商部署之后,也是準備扯呼跑路。
所以他們這看起來還有小一千人的部隊,卻瞬息間就到了不戰自潰的邊緣。只有王騰的舊部,原金牛堡的上百戶徐捷,準備留下來與城砦共存亡。所以關鍵的時候,數量不是決定成敗的因素,關鍵還是人心的向背。
此時的金牛堡城中,所有的火燭都已經熄滅燭,可以說全城都處在一片漆黑之中。徐捷的兩百余號人,以城北的千戶所作為依托,準備依靠暑衙與周圍的街巷做最后的抵抗。道路兩側的屋頂都埋伏了弓箭手,士兵們也拆毀了部分建筑充當堵死暑衙大門的障礙。
遠處巨大石彈擊中城墻的轟鳴聲,與磚石垮落的聲音,依舊十分規律的傳來,最終的時刻已經近了。
焦達領著一千人的重裝步兵,已經迫近至城墻不足四百步的距離上,開始緩慢的向前推進了。各隊的都頭不住的喊著號子,以免眾人的步伐凌亂而影響到隊列的整齊。
全軍皆身穿鐵甲,排頭挺著鉤槍,隨后則是手持大斧,擔任突擊隊角色的跳蕩兵,最后則是清一色的單刀旁牌與弓弩隊。
所有人都緊緊的盯著前方,直到一發至關緊要的砲彈飛來,拖著刺耳呼嘯聲鉆入城墻,稀薄的內層夯土再也抵擋不住,在劇烈的沖擊下整個墻體終于被前后貫穿,化為碎石從城墻后方射出。
在劇烈的煙塵中,外側的青磚條石整個的倒塌了下來,在城墻下堆起了一道像小山一樣的土坡。
震人心魂的嚎叫聲從宋軍陣中傳出,原本還十分整齊的隊列頃刻間便散了開來,以全速朝著城墻沖去。
焦達身先士卒跑在最前面,由于守軍大部撤離,剩余的也是龜縮在內城。所以宋軍不費吹灰之力就越過了城墻殺進了進去。
由于金牛堡是王進重要的軍事基地,除了屯兵之外,也集中了各樣生產兵器的工院匠案,所以除了兩百守軍外,尚留有上千人的工匠及其家眷。
如此混亂的形勢,突然又有大批的宋軍殺入,城內立時就雞飛狗跳,一地的雞毛。喊殺聲雜著各樣的尖叫與驚惶四起。
好在入城之前,寧遠還是再三強調了軍紀,嚴禁傷害非作戰人員。所以大隊宋軍也只是沿著街道挨家挨戶的搜索,卻沒有燒殺搶掠。
入城之后,焦達的人馬便兵分三路,分別攻向工院、軍庫與千戶所。其中的兩路都進兵順利,唯有進軍千戶所的一路遭遇了激烈的抵抗。
先是進至千戶所門口時,埋伏于此的伏兵利用弓矢弩箭,對宋軍部隊發起了突襲。
由于城內到處漆黑一片,視線受阻的緣故,猝不及防之下,宋軍士兵們當即便被射倒了一大片,造成了短暫的混亂與潰敗。
隨后重新組織起來宋軍采用弓矢火箭進行還擊,由于具備兵力上的優勢,很快就將這批伏兵擊退,隨即各路攻城部隊匯合在了千戶所外,展開了對守軍的總攻。
由于千戶所居于一處土坡之上,而且為了便于守備,已經砍光了周圍的所有樹木,而沉重的大門也被堵死。所以攻防雙方在此展開的殊死爭奪就顯得尤為殘酷和血腥。
雙方先是用密集的箭矢互相射擊,而后在焦達的指揮下,又改為采用火箭射擊。隨后數千支包裹著引火綿的箭矢,如雨點般射入暑衙之內,不到片刻便引發了熊熊烈火。由于當下的氣候干燥,這暑衙的建筑又非常密集。火勢很快就失去了控制,接連將數十棟建筑物引燃,形成了一片熾烈的火海。
攻城部隊也趁著這個機會,用旁牌作為掩護,抬著撞木開始喊著號子攻門。漆黑的夜空被熊熊烈焰照亮,映襯著喧囂的鼎沸,漫天亂竄的飛失。烈火中的慘叫聲凄厲,撞木沖撞大門的咚咚聲壓抑,繪制出了一派末日般的景象。
而倉皇出逃的蒙軍也沒能逃脫死神的魔爪,當第一批的潰軍剛剛沖出。早已埋伏在此的伏兵,立即便自北面發起了沖擊。
而這些蒙軍早就是驚弓之鳥,忽然間四面喊殺聲驟起,密集的箭雨也隨之襲來,當即就被射倒了數十騎人馬,剩余的人見狀,只能如喪家之犬般往南逃竄。
而往南的地勢,是平坦的沿江灘涂,寧遠則領著四百余騎兵馬等候在此,準備將這片荒原變成圍獵場。
因而這群潰兵剛調過頭來,還沒跑出幾步,宋軍的數支騎兵隊列既從夜色中迎頭殺出。
只聽的一道十分銳利的破空之聲傳來,黑夜中一發勁失率先射出,準確的將打穿一名蒙軍士兵后。更多的箭矢才從黑暗中竄出。宋軍騎兵按照都為單位,列成長長的線型陣列分頭行動,如數條游龍般,當即便將這群潰軍卷入懷中。
四面八方的箭矢無情的掃過,撲面的朝著蒙軍打去,而這群潰軍在最后的關頭,還是拿出了些許的勇氣,紛紛抄起弓矢還擊,頓時現場愈發的慘烈起來。
數條游龍里外三層的將這百余騎包圍,不停的纏繞旋轉著,綿延不絕的箭雨從四面八方射向中心,飛失聲、馬蹄聲、慘叫聲淹沒了一切。
雖說蒙軍也在不斷的還擊,可惜因缺乏統一的指揮,又被四面包圍無法移動,所以攻擊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外加兵力上又處于絕對的劣勢,很快就落入一邊倒的局面,只支撐了不到一盞茶的功夫,既告全滅,只留下了一地的人馬尸體。
當然也有不少人最后選擇了下馬投降,可他們告饒的聲音卻最終被更多的嘈雜所淹沒。
而隨后逃出城的李繼隆部,也沒能逃脫相同的命運,不用說剛一出門就是劈頭蓋臉的箭矢打來,向北的道路早就被數百騎堵死。李繼隆部只能邊放箭還擊邊朝南逃竄。與之前相同的是跑出去百余丈后,毫無意外的落入早已備好的口袋。而不同之處卻在于身后的數百騎也隨之壓進,頃刻間就深陷前后夾射的絕境。
戰況至此再無任何懸念,上千騎兵就這么近距離的互射,傷亡那叫一個慘烈。只幾輪箭雨下去,李繼隆部就被放倒了一半的人馬。
僥幸逃過這第一波箭雨的士兵們,也在強大的壓力下徹底崩潰。由于前后都是敵軍,而西面又被子龍山遮斷。無路可逃的潰軍只能轉向東面,爭先恐后的照著嘉陵江奔去,以期可以跳入江中泅水逃生。
可現實的殘酷卻讓他們體會到了什么是上天無門入地無路。不僅有一半的人馬倒在了逃往江邊的路上,剩下成功跳入水中的人也大半被溺斃在冰冷的水中。余下之人就算有幾分水性,或提前脫去了盔甲冬衣,可隨即圍上的宋軍,也不由分說的用亂箭射向江面。被射死在水中的亦不在少數,真正有命逃過對岸的少之又少。
金牛堡的戰事到此告一段落,宋軍傷亡不到兩百人,就完成了這次漂亮的殲滅作戰,對于攻城戰來說,這樣的交換比可以說是優秀的飛起了。
漆黑的荒原上,無數失去主人的戰馬滿地亂跑,地面上更多的則是人馬的尸體。
血腥的氣味在空氣中彌漫,尚留有一口氣息的哀嚎回蕩在夜色之中,更給人一種恐怖的感覺。
寧遠策馬屹立于江邊,雖然四周漆黑如墨,可借著他那優越的視力卻能看得十分清楚,江面上漂浮的人影述說著戰爭的殘酷。
金牛堡中的大火將天際染紅,灘涂上擺滿了人馬的尸體,畫面令人不忍目睹。寧遠不喜歡這樣的感覺,但你死我活的戰爭卻容不得絲毫的憐憫。
自此王進的殘余勢力既告平定,而經歷了大半個月血戰,手下的將士們也到了強弩之末的邊緣。
寧遠明白,接下去應該讓大家喘一口氣,如何最大化這次戰爭的收益,繼續壯大自己實力,才能去面對更為強大的敵人,真正的敵人.....。
當然在此之前,還剩下一個目標,大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