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四維看來,火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
自從第一次學會了用火,人類便和動物劃清了界線。
自從有了火,人類的生存環境便發生了質的改變。
因為有了火,才有了金屬工具,才有了火器,才有了各種化工產品,比如水泥。
大雪初晴,中條山裹上了一層皚皚的白雪,多了三分嬌俏、七分寒意!
可是,這寒意絲毫抵擋不住六十六團將士們心中的熱情!
因為,眾將士心中有火,一座座高高豎起的立窯里有火!
村西南的一處山谷里,一股股濃厚的青煙婀娜裊繞直沖云霄,濃煙下,一座座三尺多高的立窯排列整齊,煤、粘土、石灰石、鐵礦石混合而成的碎渣在立窯中熊熊地燃燒著,熱氣逼人。
火焰引燃了碎渣,碎渣散發著熾烈的熱量讓火焰更加旺盛,相輔相成!
一窯一窯的碎渣燃盡、冷卻、碾細……水泥便應運而生了!
這是個神奇的過程,這是火的魔法!
山道上,老鄉們背著背簍、挑著籮筐,健步如飛,將采集到的各色礦石運送到谷口。
谷口,一連的將士們揮舞著大鐵錘,將礦石砸成碎渣,然后按李四維交代的配比混合好,再運到立窯邊,將燃空的立窯填滿。
立窯前,老鄉們拿著鋤頭、鐵耙子將立窯中燃盡的碎渣勾到一旁,冷卻之后自有將士們運到村中的曬場,用大石碾子碾碎。
一條最原始最簡陋的水泥生產線便這樣誕生了。
曬場上,李四維和眾將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那石碾過處留下的粉末,一股興奮之情自心底涌起。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拼搏!
中華民族有著四萬萬敢打敢拼的兒女,還有啥事做不成?
在昨天的試產中,記憶中的水泥配方經受住了考驗,現在,生產流程已趨完善。
“走,”李四維一揮手,調頭便走,“去看看磚制得咋樣了……”
村西口,二連的將士們跟著幾個老鄉在制磚。
制好的磚又濕又軟,需要晾曬,但是,想在這樣的天氣里把濕磚晾干實在太慢了!
所以,村西口也升起了火,一堆堆的篝火。
制好的磚被小心翼翼地碼到了篝火邊,雙手凍得通紅的將士們也不時地往篝火邊跑,烤暖了雙手又跑回去繼續干!
有了磚有了水泥,就能建起堅固的堡壘,有了堅固的堡壘就能少死很多兄弟!
一念至此,刺骨的寒意又算個啥?
將士們心中燃著火,熊熊的希望之火!
心中有火,寒不侵!
“好,”李四維看了一圈,精神抖擻,“不出兩個月,我們的工事將煥然一新!”
“對!”眾將紛紛附和,信心滿滿,“一定能趕在年前完工!”
“我去讓一刀給干活的兄弟們加菜!”李四維呵呵一笑,轉身就走,“都散了……各忙各的去。”
想要馬兒跑又不想給馬兒添草……這樣的事,李四維是做不出來的!
李四維曾經生活的那個時代有個怪相:國人都說那是勞動人民的天下,可是,當牛做馬的依舊是勞動人民!
所以,李四維從不覺得那是勞動人民的天下!
在這個時代,在六十六團,李四維有能力讓付出更多勞動的兄弟得到更多的回報。
給燒水泥、制磚的兄弟們加了菜,燒水泥、制磚很快便成了搶手的活計,工作的進度也快了許多。
李四維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夜里也能安安心心地逗弄兩個娃娃了。
千生依舊貪睡,卻也不認生,任李四維抱在懷里,還會仰著小臉睜著一雙黑白分明的小眼睛死死地盯著李四維。
李四維沖他笑,他的小臉上便也浮起了笑容。
李四維沖他做鬼臉,他地眼中便會浮起茫然的神色,茫然之中又帶著一絲好奇,但絕不會哭。
安安依舊認生,每次被李四維抱在懷里,便會打量李四維一陣,然后開始癟嘴,李四維只得把她交給伍若蘭。
伍若蘭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撩開衣襟讓安安盡情地喝。
這個時候,安安的小臉上便會露出滿足的神色。
對此,李四維只得苦笑,“小吃貨……”
“你才是吃貨!”每每這個時候,伍若蘭都會護犢子地瞪李四維一眼,然后低頭去看安安,柔聲地安慰著,“安安,莫聽你爹瞎說,多喝點,喝飽了才能快點兒長大……”
大多數時候,寧柔會在一旁靜靜地看著,眼神溫柔,滿臉幸福之色。
啥是幸福?
有家就是幸福!
國人常常會高叫著“保家衛國”和入侵者殊死搏殺,里面誠然有“以身許國”的榮譽感,可是,細細想來,何嘗又不是為了守護這份幸福?
幸福永遠都是短暫的,因為,這世上從不缺狗屁倒灶的破事!
夜已深,小木屋房門虛掩,屋里燈火昏黃,寧柔和伍若蘭坐在床上逗弄著孩子,李四維坐在床邊撥弄著盆里的木炭,含笑地望著老婆孩子,靜靜地享受著這份小幸福,溫馨的感覺在心底流淌著。
“啪嗒啪嗒……”
突然,門外響起了匆匆的腳步聲。
“團長,”腳步聲嘎然而止,趙信的聲音隨即在門外響起,“師部急電!”
“急電?”李四維皺了皺眉,連忙起身,匆匆地走到門口,“吱呀……”拉開了房門,徑直走了出去。
“吱呀……”
木門掩上,將幸福的感覺隔絕!
“啪嗒啪嗒……”
月色清冷,夜色朦朧,李四維攥著那份電報,步履匆匆地直奔會議室而去,面色陰沉。
“狗日的,”會議室里飄出了鄭三羊的罵娘聲,“勝利還遙遙無期就搞起了內訌……孫楚也算是久經沙場的宿將,咋就拎不清輕重?他這是在給國軍抹黑!”
“啪嗒啪嗒……”
鄭三羊話音剛落,便見李四維陰沉著臉走了會議室,連忙望向了李四維,“團長,咋整?”
“先保密!”李四維一擺手,徑直走到桌邊,將電報扔到了桌上,一屁股坐在了凳子上,神色嚴峻,“絕不能讓這狗屁倒灶的破事影響兄弟們的士氣!”
抗戰艱難,本該團結一心共御外辱,可是,自己人竟然先打了起來……這算啥事?火滅小說網
“唉!”說著,李四維一聲長嘆,“北面的大好局面怕是要毀于一旦了……我們的進度必須加快!”
“嗯,”鄭三羊緩緩地坐了下去,神色凝重起來,“都過去十多天了,我們的補充兵源咋還莫消息?”
“是啊,”李四維皺了皺眉,“我明天去師部問問……”
第二天一早,李四維帶上李三光就出了村,策馬直奔陌南鎮,顆沒走多遠便見一隊騎兵迎面而來,當先一騎正是陳師長,身后還跟著十余騎,有師部的參謀,也有各團的團長。
“師長,”李四維連忙收韁勒馬,疑惑地望著陳師長,“你們這是……要去哪里?”
“四維啊!”陳師長緩緩勒住馬,笑呵呵地望著李四維,“我聽說你們團搞得熱鬧得很,早就想過來看看了……這不,路剛通就趕過來了!”
“歡迎師長前來視察,”李四維神色一肅,“職下這就帶路!”
說罷,李四維一抖韁繩,調轉了馬頭。
“四維,”岳家嶺一仗之后,陳師長的態度親熱了許多,策馬跟上,“搞得咋樣了?”
“剛開了個頭,”李四維連忙匯報,“水泥出了萬把斤,磚出了兩千多匹……等雪融完就能快一些!”
“不容易,不容易啊!”陳師長連連點頭,滿臉唏噓,“我們早就想搞些水泥和磚頭了……可是,小鬼子一直不消停啊!”
“是啊!”眾將紛紛點頭附和,“終于騰出了手,一定要好好干一場……”
不多時,一行人便到了村口。
村口,一隊將士挑著籮筐背著背簍,步履匆匆,出了村,直奔岳家嶺而去,背簍里籮筐中裝得滿滿的都是紅色的磚和灰色的水泥。
李四維當先收韁,跳下馬來,遙指那濃煙升騰的山谷,“那里就是燒制水泥的地方。”
“好,”陳師長一行紛紛下馬,“就先去那里……”
燒磚并不難,難的是燒制水泥!
一行人剛到谷口,只覺熱氣騰騰,只聽得吆喝聲不絕于耳。
走進谷中,便見眾將士來回奔忙,熱火朝天。
“好,”陳師長看到這場景,滿意地點了點頭,“軍人,要的就是這股子干勁!”
“對,”眾將紛紛點頭,“有了干勁兒,啥事干不成?李團長,帶我們好好看看……”
“好,”李四維連忙前頭帶路,一一介紹起來。
陳師長一行一路走來,仔細地聽著,看完之后紛紛贊嘆,“不簡單,不簡單啊……”
所謂“隔行如隔山”,眾將雖是戰場上的悍將,卻哪里懂得咋燒制水泥?
李四維輕輕地搖了搖頭,“看完了也就沒啥玄乎的了。只是,條件簡陋,兄弟們還在想辦法改善……”
“這倒也是,”陳師長輕輕地點了點頭,“四維,去岳家嶺看看吧!”
去岳家嶺,自然是想看看水泥的成色。
搞得再熱鬧,搞出來的東西不好用也是白搭!
岳家嶺上,工兵連的將士們正在忙碌,第一座堡壘已經砌了三尺來高,離完工卻還差得遠。
陳師長一行徑直走了過去,圍著砌好的一段矮墻看了起來。
突然,陳師長皺起了眉頭,“四維吶,這墻用了三層磚,得有一尺多厚吧?”
“是的,”李四維連忙點頭,“職下覺得,要搞就要搞好……”
“李團長,”一個參謀連忙搖頭,“這樣修起來倒是結實,可是,消耗太大了!”
“對啊,”眾將紛紛附和,“這樣修,莫得一兩個月根本修不好,小鬼子怕是等不了那么久!”
“進度的確會慢上很多,但是結實啊!”李四維輕輕地點了點頭,一臉的堅持,“如果擋不住小鬼子的大炮,修得再快也是白搭啊!”
李四維當然也想快些,可是,天曉得小鬼子下次又會丟個啥炸彈過來?
磨刀不誤砍柴工嘛,進度慢一點沒關系,關鍵是要結實!
眾將一滯,無言以對。
他們都見過一座座由石塊壘成的堡壘在小鬼子的炮火下化為漫天碎石的場景。
“嗯,”陳師長點了點頭,眉頭舒展開來,“四維說得對!”
說著,陳師長一掃眾將,“開春以前,小鬼子應該不會又大動作,把進度抓緊些還是能完成的!回去之后即刻安排下去,燒磚燒水泥,盡快把新堡壘給老子建起來!”
“是!”眾將轟然允諾。
“好,”陳師長點了點頭,扭頭望向了李四維,“四維,你有燒水泥的經驗,這段時間就多去其他各部轉轉!”
“是,”李四維連忙允諾。
李四維還掛著一個參謀副主任的官銜,雖然,平日里也沒人把這當個事,但是,能出力的時候他卻是不能躲的!
“好,”陳師長拍了拍李四維的肩膀,轉身就走。
“師長,”李四維連忙追了上去,“我部現在缺員嚴重……”
“我曉得,”陳師長連忙擺手,扭頭望著李四維,滿臉苦笑,“各部都是如此……”
眾將紛紛點頭,神色落寞。
“可是,”陳師長輕輕地嘆了口氣,“泛區兩岸打得熱火朝天,南岸的兵力也很緊張啊!”
算起來,第四集團軍提前發動了冬季攻勢,卻也草草地便收了尾,并沒有多大的戰果。
中條山西段雖然已經恢復了平靜,可是,在南起桂南北至內蒙的廣大戰場上,各戰區的將士們卻依舊在與日寇酣戰!
冬季攻勢正熾!
“現在乃我們轉守為攻時期,唯有積極犧牲,始有成功的希望!”
委員長是這么說的,各戰區的將士們也是這么做的!
哪怕并不能消滅多少敵人,哪怕并不能收復多少失地,但,一定要用行動告訴日寇:中國軍人還能打,還要打,還會一直打下去!
三九年的中國戰場上,沒有淞滬那樣慘烈的廝殺,也沒有武漢那般規模龐大的大會戰,但,這一年卻同樣血腥、更為殘酷。
中國軍隊的精銳損失殆盡,但,他們義務反顧地發動了反攻!
日寇來勢洶洶,卻已鋒銳盡失,以至于,日軍大本營在總結三九年的對華戰爭時,寫下了充滿無奈地一句話:在帝國軍史上,一九三九年無疑是最黑暗的一年!
當然,這是后話,李四維也不可能接觸到這等機密的文件。
送走了陳師長一行,李四維一門心思地撲在了如何加快工事修筑的進度上?
兵員不夠,就用工事來湊!
自此,六十六團駐地里的火便燒得更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