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御階下爭吵成一團的大臣們,朱祁鈺心情復雜之極,曾經出使過斡剌特的他對也先騎兵的戰力有深刻的認識。蒙古鐵騎自成吉思汗時起就是一個無敵的存在,后大明興起,雖然將蒙古人趕回了老家,可其彪悍善戰的風格一直沒有改變。太祖太宗的時代,大明皇帝本身就是起于行伍,能征善戰,再加上大明國力對草原部族呈碾壓態勢,因此能夠迫使草原各部暫時臣服于大明王朝。但自宣宗皇帝時起,文官逐漸勢大,對武將勛貴集團呈壓制態勢,這樣就導致兵備廢馳,軍隊戰斗力呈直線下滑。為了能夠駕馭逐漸龐大起來的文官系統,明朝皇帝采取的是扶植宦官對抗文官,使得政治內卷化嚴重。
對于大明王朝的弊端和如今狀況,朱祁鈺是知曉的。若將戰斗力退化的大明軍隊布置在高墻堅城后面進行抵御,還是可以與強悍的蒙古騎兵勉力一戰的,如拉到曠野與之交鋒,無疑是找死。可現在,三大營主力都葬送在了土木堡,京城就剩下幾萬老弱羸卒,就是守也無法守得住了。
想到這兒,朱祁鈺一聲嘆息,依目前情勢,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斡剌特大軍還沒有兵臨京師城下時,趕快把皇室成員與百官衙署撤到南都去,以免到時京師被圍,一個也跑不了,重蹈北宋時靖康之恥的覆轍。正在此時,一個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
“監國......”
朱祁鈺抬起頭,見是一身材矮小、看起來頗不起眼的官員。從他青色官服的補子上看,其品階不過是從五品。
“臣乃翰林院侍講徐珵,”那個官員自報家門,“臣昨日夜觀星象,北方妖星凌空,帝星晦暗,當避之。以臣之見,我朝當遷至南都暫避虜之鋒芒。”
朱祁鈺皺了皺眉,一個從五品的小官竟然妄言遷都之大計,定是背后有人唆使。可如此大事自己不能輕易表態,目光便朝著一眾大臣的臉上看去。
只聽有人咳嗽一聲,緩緩出了班列。
朱祁鈺目光一凝,此人是禮部尚書胡濙。這可是一位重量級人物,歷經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朝,可謂德高望重。
年已七十余的老臣胡濙精神矍鑠,他的話擲地有聲,“文皇定陵寢于此,示子孫以不拔之計。若遷都,置諸位先皇陵寢于何地?難道要眼睜睜的看著韃子挖墳掘墓,將諸位先皇的遺骨曝之于野么?”
此言一出,滿殿肅然。是啊,活人可以跑,死人怎么辦?總不能一丟了之,不然如何見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呢?
“胡大人,”徐珵抗辯道:“眼下的情勢危如累卵,我朝大軍主力已滅,京城只剩幾萬羸弱之卒,官民爭相出城南逃,人心浮動。要是被韃子大軍合圍在這里就大勢不妙了,皇上已然......已然北狩,若監國再生不測,那我大明就大勢去矣。列祖列宗的陵寢照樣保不住,何如......”
“住口——”一聲斷喝引來了群臣的側目。
只見兵部侍郎于謙昂然出列,瞪視著徐珵說道:“有言南遷者當斬!”
一語已畢,滿殿皆驚。
“你......”徐珵被于謙的氣場震懾,不自禁的退后一步。
“昔日宋室南渡江南,失卻半壁江山,再無復北望,”于謙的目光一掃殿內諸臣,向朱祁鈺說道:“金國棄中都,就汴梁,則盡失黃河以北,不到二十年,滅于蒙古。若我大明也南撤的話,將步之后塵,再無復興盛。”
“于大人,”朱祁鈺站起身,與他目光對視,“若依你言,京師如何守衛?”
“我大明立國八十余載,忠臣義士多矣,”于謙說道:“為今之計,當速召天下勤王兵來京,以死守之。”
內閣大學士陳循出班道:“于侍郎此言甚是!國難當頭,豈可退卻,韃子若來,我等愿以命搏之。”
或許是受這兩人言語感染,大臣們紛紛言道:“我等愿以死報國。”
......
在龍座后旁聽的孫太后連連點頭,“看來臣心士氣可用,有這樣的股肱之臣在朝,我大明幸矣!可就苦了我兒,他人還在虜營......”說著悲從中來,啜泣不止。
“太后節哀,”侍立于一旁的金英說道:“皇上不是還無恙嗎!以后尋機接回來也就是了。”
孫太后眼有憂色,“看這樣子,與韃子一戰不可避免,若韃子以皇上性命要挾,那該當如何?”
“這......”金英垂下目光勸道:“監國與大臣們總會商量出個法子吧!”
這時就聽朱祁鈺大聲道:“陵廟宮闕在茲,倉廩府庫百官萬姓在茲,一或播遷則大事去矣!本監國愿與諸位臣工一道,誓死捍衛大明!”
————————————
居庸關外,也先大軍陳列,派人去關門前喊話。
“你們的皇上在此,快快開關門迎接圣駕!”
斡剌特騎兵們神態輕松的看著關門,一俟關門大開,便一擁而入,闖關奪隘。
誰知關上人說道:“總兵大人不在,我等不敢擅自開關!”
關下正摩拳擦掌的斡剌特騎兵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居庸關總兵難道會比皇帝還大么?竟然拿此來做借口,真是可笑。
關下喊話的人抬高了聲調,“大膽,圣駕在此,你們膽敢拒開關門,不怕殺頭嗎?”
誰知關上的人又回了一句更為奇葩的話,“太遠看不清楚,諸位請回吧!”
簡直能讓人吐血,也先臉一沉,正要下令攻關,誰知一騎飛奔而來,“報太師,大汗有令——”
......
大帳內,也先臉色鐵青的聽著來人宣讀脫脫不花大汗的旨令,原來旨令上說讓也先撤軍。
帳內諸將大嘩。
“大汗這是什么意思?”伯顏帖木兒首先叫道:“大明皇帝也活捉了,正當一鼓作氣破居庸關,直克大都!這個時候讓我們撤軍?大汗難道是瘋了嗎?”
“住口,”也先呵斥一聲,對脫脫不花的來使說道:“不知大汗為何要下這樣的命令?此等時機千載難逢,一旦錯過了就悔之晚矣!”
“太師,”那人皮笑肉不笑的說道:“你不會要違抗大汗的命令吧!”
“不敢!”
“太師勿要多心,”來使道:“大汗的意思是大軍征戰月余,兵疲馬乏,不妨回到草原修整一段時日,再行南下不遲。”
“可現在明軍的主力已滅,”也先辯解道:“大都城所剩明軍不多,正是攻取的大好時機啊!”
“大汗也是關心太師,”來使勸道:“太師一路要與數十萬明軍作戰,很是辛苦,待回師修整完畢,大汗愿與太師一道克復大都,重興大元。”
也先強壓下胸中的怒氣,定了定神說道:“我也先遵從大汗的命令。”
......
“這該死的脫脫不花,”出了大帳,伯顏帖木兒一刀斫在地上,忿忿道:“分明是怕王兄你搶了他風頭,我們就是不撤,他能怎樣?”
也先沉著臉默然不語。
這時賽因孛羅匆匆走來,對也先說道:“王兄,脫脫不花的使者正到處傳示大汗的命令,現在有一些部落的諾顏已經開始召集自己的部下準備撤退了。”
“他們敢!”伯顏帖木兒吼道:“王兄沒有下令,誰要敢撤,我就一刀砍了他!”
“伯顏,”也先冷冷的對他說道:“你的馬奶酒喝多了嗎?敢違抗大汗的命令?”
“王兄,”伯顏帖木兒一愕,“我們的勇士正等待您下令攻打居庸關呢!”
“讓勇士們把馬刀收起來吧,”也先沉著臉,“傳我的命令,撤!”
“什么?”賽因孛羅與伯顏鐵木兒抻長了脖子,一副難以置信的神色。
“我說撤兵,你們的耳朵聾了嗎?”也先瞥了二人一眼。
“可、可是......”
“可是什么?”也先怒道:“你沒聽來使傳大汗的命令要我們撤軍嗎?居庸關不打了。”
“王兄,”賽因孛羅和伯顏帖木兒苦苦哀求道:“現在整個大都城都已空了,現在不打以后恐怕就再沒機會了呀!”
“現在脫脫不花的使者已經把大汗的命令都傳下去了,”也先的臉陰沉得可怕,“你們要知道除了斡剌特人的幾個部落騎兵外,其他部落的騎兵是遵奉大汗命令的。要是你們硬要抗命不遵,那我們的大軍現在就會分裂,支持脫脫不花的人會怎么看待我?你們想過嗎?”
賽因孛羅和伯顏帖木兒互相對視一眼,沉默了下去。
“你們要明白,”也先繼續說道:“我們是為他孛兒只斤家族打仗,他們說打我們就打,他們說不打我們就得老老實實的把馬刀收起來,然后乖乖的從哪里來便回哪里去。”
......
韃子的大軍撤了,關城上的大明官兵們都長出了一口氣,緊握刀槍弓弦的手也松了下來。
“他們為何撤了呢?”居庸關總兵羅通百思不得其解。
......
遠處,元琪兒凝望著居庸關城,久久不愿離去。
“脫脫不花就是怕父王的威望蓋過他,”她恨恨的說道:“如此心胸狹窄的人,如何能做草原上的大汗?”
也先就在女兒的身旁,他面色沉重,“總有一天,我綽羅斯氏會成為草原上真正的黃金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