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長的爬犁隊伍到達臨肅時, 所有人都在冰雪覆蓋的海岸邊看到了那艘大船。
長十余丈,高二丈多,聽聞此船能承一千多石的分量, 因為這艘船,李青風已經從李青文那里拿了不少銀子了。
這船已經建好,但是這個時節不適宜下水, 風帆還都躺著, 要再等幾個月。
雖然還不能乘坐,但是到了臨肅后,大家伙都登船看了個熱鬧,對這個龐然大物好奇極了。
從去年開始,滯留臨肅的那些逃難百姓都已經返回故鄉, 臨肅換了一大批官員, 朝廷的土貢之令改變,臨肅所有的流犯很快就要被遷到邊城,而臨肅日后會成為一個正兒八本的碼頭和曬鹽場。
船老大他們依舊要出海, 上貢給京城的大都是新鮮的海貨, 雖然這次不順路, 但是依舊能帶上李青文他們。
這次的東西尤其多, 動用了吊桿,下面的人將麻袋和木桶綁好, 上面的人轉動木桿, 將東西弄到船上, 然后解開繩索, 抬回貨倉。
爬犁并沒有空多久, 很快又裝上各種鹽和海物, 一月的天氣依舊冷的幾乎能凍死人, 這些海物拉回去,起碼這三個月慢慢吃都不會壞。
大船現在還不能出發,船老大他們帶著人去找其他流犯,把邊城帶來的東西跟他們換海帶和海魚。
這里的人樂意換,他們也聽說了要去邊城的消息,一直在打聽北面如何。
在船艙里囫圇的休息了幾日,大半的爬犁裝滿了,然后李青瑞他們調轉馬頭,回邊城。
在臨肅又停留了五六天,大船才開動,而且還不是徑直去往京城,得先出海打漁,然后帶著海貨再到京城。
冬天海風大,浪頭也急,顛簸的十分厲害,李青文不暈船都覺得難受的很,李青風吐的臉色發白,但是船員們習以為常,還要在船上作業。
既然建了船,李青風和齊敏他們都得學,一個個被搖的頭暈腦脹,緊緊的抓住繩子不肯松手。
在海上飄蕩了十多天,弄到不少新鮮海物,船才慢慢向南而去。
跟之前的幾次不同,這次船上有東西,腥味特別重,還沒習慣的李青文等人被熏的沒有什么胃口,等到了京城的碼頭,個個臉都瘦了一圈,過年養起來的那點肉又交代在了船上。
上船的時候一個個意氣風發,下船的時候面無人色,毛毛它們也都用毛爪子捂住鼻子,害怕的搖著頭,以為自己引資為傲的鼻子壞掉了。
停船的時候,不管人還是狗都爭先恐后的往下走,當然是四條腿的跑的快,不了船以后,毛毛它們也被官兵圍住不能亂跑。
這次在船上的日子比以往都長,因為吃不好,睡不好,李青文是真的沒精神了,他寧愿掏錢出來找人搬運貨物,也不想再上去了。
有幾個人看著裝卸貨物,李青文他們先去了附近的客棧,隨便喝口粥,特意買了帶著香氣的澡豆子洗澡。
毛毛它們也被放在了木桶里面,洗了大半天,換了幾桶水,那股腥味淡了些。
在碼頭歇了一個晚上,找了足夠的車把貨物弄好,第二日,一眾人和狗才上路。
京城這邊也下了雪,不過不大,路上的早被往來的車輛碾成泥,走了沒幾日,毛毛它們又臟了,但是著急趕路,臟也得忍忍,毛太厚了,一個晚上干不了,沒法隨時給它們洗。
路上的種種不再贅述,到了外郊后,李青風和齊敏等人跟著車夫一同進城,而李青文自己牽著十幾條狗依舊去私塾。
原本從邊城過來的大狗更多,有一些跟著回去了,這些也不會留太久,待李青風離開時,它們也得走。
可憐的大狗們,不遠千里來了京城兩次,因為個頭的緣故,至今還不能進去看看。
去年考完省試,李青文早早的就離開了京城,差不多快一年了,再回來,只覺得四周又有些大的變化。
因為大量學子涌入京城,外郊這條路兩邊更熱鬧了,酒肆和客棧起了不少,李青文也看到了三哥買的那塊地,門面鋪子已經蓋起來了,窗戶和門被木板擋著,看不到里面的樣子。
鋪子后面是個圍起來的小院子,小院子里面的客棧還沒有完全蓋好,但能看到馬廄、廚房以及車房和倉房,已經初具雛形。
這里還有人在干活,是馬玉杰他們,見到了李青文都很高興,張口便告訴了他中了省試的頭榜頭名。
省試二月放榜,此時已經快二月中旬了,考中的舉子該慶賀的都快慶賀完了。
考中的喜訊送到了東城,他們早就知道了,一直等著李青文來京城,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給他。
李青文有些吃驚,沒想到自己考的這么好。
前世,他是個理科生,考的科目雖然多,但是除了作文和英語寫作,試卷的每道題都是有標準答案的,考完大概就能估計出自己多少分,但是科考不一樣,除了第一門,剩下的兩門都是看發揮和考官,他并沒有十足的把握。
李青文還在尋思這事,干活的人里面突然磕磕絆絆的讀了兩句詩,正是李青文在省試中所作的《林中見美人》,他不由得愣了一下。
“我讀的沒有錯吧?”剛才說話的年輕人紅著臉問道:“你做的詩什么的,大家伙都在傳頌,聽的多了,我們不識字的都記住了兩句……”
李青文:“……”
為什么考試內容會被泄露出去?
他只想考個好的名次,沒想靠著這個來博得什么名氣,而且聽著自己作詩,十分的不習慣。
聽著大家伙的恭喜中,李青文牽著狗離開了,經過月北私塾時,看到了同居室的秦嶼三人,他們三個一邊向后躲,一邊欣喜的同李青文打招呼,因為有毛毛它們在,絲毫不敢靠近。
“你這家伙,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陳泰離老遠說道:“平時口口聲聲說著不擅詩詞歌賦,這次的師賦可是驚艷四座,引所有人爭相拜讀啊。”
他們四個人一起讀書一起住,朱祖元他們都知道李青文詩文方向欠火候,也都傳授過心得,沒想到自己沒考上,李青文一飛沖天,奪得頭魁。
聽著三人夸贊他的詩賦,李青文只覺得臉皮燒的慌,這情形不亞于當眾讀自己的情書,實在是太難為情了。
知道李青文從家里來,奔波了一路,三人并沒有說太久
,只交代讓他請喝酒,然后便進到北月私塾讀書了。
今年再次落榜,秦嶼三人搬出了雪音私塾,他們來到京城好幾年,錢財消耗的厲害,接連失利,囊中羞澀,一同租住個小院子,依舊在兩個私塾里面讀書。
不光他們三個,李青文到了私塾后,發現臥房空了一半,連年戮戰,不單耗費的是讀書人的歲月,還有大量的銀錢。
不論書本還是文房四寶,亦或者是束脩,花費都不小,再加上在他鄉的吃住行,就算是殷實的人家,供一個讀書人都不個輕省的事兒。
搬走的同窗們看到李青文也是紛紛賀喜,留下了自己下一個落腳地,即便落榜心情失落,但是為了前程,每個人都很努力的在結交著朋友,不管是為了將來的仕途,亦或者是遠在他鄉的彼此之間的幫扶。
站在空蕩蕩的樓梯上,李青文喜悅的心情因為接踵而至的數個分別而有些飄忽。
朱澤是聽到動靜過來的,幫著李青文把毛毛他們拴在后面,不知道怎么看出了李青文的落寞,笑瞇瞇的同他說,還會有更多的讀書人到來。
說話間,李青風和李青宏他們趕著車來到了私塾,剛得知弟弟高中的消息,高興壞了,立刻就拉著邊城的特產過來,感謝朱澤和私塾的夫子們。
他們上次吃了邊城的蘑菇,都覺得香的不得了,這回收到李家的禮品,也很高興,夸獎李青文資質非凡,二元及第,這樣的讀書人少之又少,自打重開科舉之后,只出了四個,他日必定成為國之棟梁。
李青宏高興壞了,一個勁的點頭,都說千里挑一,十分難得,他弟弟是幾千個舉子中的頭名,那得多厲害啊,他都想不到。
李青風則揉著李青文的腦袋,“我們仔兒不想讀書還能考的這么好,這要是喜歡讀書,豈不是天下無敵!”
虧得他這話是在人后說的,要不李青文覺得自己臉皮都不夠燒的。
禮品自然也少不了孫振望的,他倒也沒客氣,又向李青文要了一袋子金瓜子。
南瓜做為邊城送到京城的貢品之一,在皇宮和京城內外都備受喜愛,私塾準備今年多種幾畝南瓜。
這兩車東西送光光,李青文也收到了私塾贈送的三百兩銀子,不單他,跟他一同考過了省試的另外一個同窗也有。
這銀子是私塾的慣例。
省試高中后,學子們的半只腳就已經踏進了官場,為了這之后的栓選,要置辦行頭,赴任也需要盤纏,林林總總可不少,這三百兩銀子這應付接下來的日子的。
李青文算了算,他在雪音私塾里學習,花的銀子是有數的,最后私塾還補貼了三百兩,這買賣可虧了不少。
實際上,每個私塾恨不得多考中幾個學生,這樣私塾名望一定會大大增加,慕名而來的學生也是源源不斷,名聲比這區區幾百兩銀子可貴重多了。
別人的宴席都到了尾聲,李家兄弟跟李青文也趕緊操辦,李青文把毛毛它們牽到郊外的新鋪子那里,有人照看,他也就能進城擺宴。
這次宴席依舊在他們羊蝎子火鍋鋪子,沒啃羊骨頭,菜譜是新定制的,酒菜備全,因為人不齊,陸陸續續請了三天,才算是告終。
這三天過后,邊城的高粱白酒有了些名聲,據喝過的人說,味道真是香。
對于李青文這種不愛喝酒的人來說,并嘗不出甚么差別。
這次從邊城拉來的貨物,沒有著出手,在東城的羊蝎子火鍋鋪子開一個小門,單獨售賣邊城的干貨和藥材種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