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家里人一直希望李青文讀書, 但一想到他離家那么遠,又舍不得了,一遍又一遍的叮囑他, 到了京城,只需好好養身體, 抽空看書。
在臨行前一天,江淙總算是尋了個機會把李青文帶出去, 倆人騎馬在外頭轉了大半天,回來的時候,李青瑞把弟弟攔在外頭,扒開層層疊疊的衣服領子, 指了指他脖子上的點點紅印。
李青文都驚呆了, 不知道大哥甚么時候眼睛能這么尖利了,便解釋說這是不小心碰到的。
李青瑞嘆了口氣,他有時覺得幺弟很聰明,有時又覺得是個笨蛋,最后到底也沒說什么。
不過,因為大哥的提醒, 李青文回家后很小心,都是燈滅了才脫衣服, 早上也醒的早,怕再被二哥三哥他們看到蛛絲馬跡。
他起來的早,家里其他人起來的更早, 不過摸著黑都在清點包裹,尤其是房契和地契, 一個早上看了好幾遍。
家家戶戶都起了個大早, 點著油燈吃早飯, 吃完早飯,陸續裝好東西就來李家院子這里等著,很快,院子都滿了,后來的就在外頭等著,爬犁旁邊圍著一群長輩,殷切叮囑著。
與此同時,營地里頭,馬永江和江家和他們也趕著爬犁往外面走。
李青文他們幾個被陳氏和李茂玉用各種東西包的嚴嚴實實,就這樣還怕他們路上挨凍。
太陽還沒出來,一眾人便開始動身了。
爬犁都走出去了,李青文他們還在路上跟家里人揮手,讓他們趕緊回去。
李茂賢握著江家和的手,老哥倆邊說邊走出去兩里地。
毛毛帶著一群狗狗一直跟著,不愿意回去,不管李青文咋勸,陳氏她們怎么喊,都沒有用。
江淙騎著馬過來,“讓它們跟著,我帶它們回來。”
江淙只能將人送到密林處,他現在還不如從前自在。
因為江淙求情,這些狗狗名正言順的顛顛的跟著李青文,動作靈活,尾巴甩的飛起。
送出好幾里地,李茂賢和身后的黑壓壓的人群終于停住了,一直目送著爬犁消失在雪中,這才相互攙扶著回去。
李家的東西最多,好幾個爬犁上都是,哥幾個都得趕著馬。
老天爺也賞臉,正月的時候竟然沒咋下雪,有風也不怕,他們這一行是往南走,順風。
離開邊城后,趕路挺快,十幾日便到了密林外面的驛站,在這里,李青文面臨著第二次分別,他和江淙以及狗狗們。
臨分別之際,江淙告訴李青文好好養傷,自己已經跟家里說清楚,今后再也不會被催著成親,讓他不要擔心江家這邊。
李青文驚呆了,他看江家大伯一直都沒怎么消沉,他哥是如何講通的?
他問了半天,江淙只說等以后他讀完書,再同他講。
直到離開,李青文也沒有猜到,不過他生性樂觀,麻煩已經解決了一半,這是個好兆頭啊。
從密林往南,有馬永江他們這些人,一路還算是順利。
行了數日,遠遠的看到攏北城的大門時,所有人心里都是百般滋味。
馬永江他們自從被流放,六年了,再次踏入這道大門。
其他人是逃荒而來的,那時何等的倉皇和絕望,被這道門擋著,還以為會活活餓死,沒想到后來峰回路轉……
爬犁們一個個進了攏北城,他們要在這里將爬犁換成馬車,所費功夫不少,不得不要短暫的停上一日。
趁著三哥去買馬車,李青文和二哥找到了攏北城的城防軍中那位姓趙的官兵,送上邊城的各種干貨和藥材,感謝他那個晚上高抬貴手,并且把江淙恢復自由的好消息告訴他。
姓趙的城防軍都驚住了,他與江淙的認識是巧合,會放流民北上也是一時不忍,倒是沒想到,結了一段良緣。
李青文他們在攏北城的客棧歇了一晚上,第二天就迫不及待的離開了。
他們沒有直接回家,所有馬車先去范陽城。
當年并州兩年大災,百姓流離失所,離的近的范陽城周遭盜匪四起,發生了許多慘案,新帝登基后,各地派重兵剿匪,才慢慢安定下來。
商隊遭劫,范陽城一時還沒有恢復到從前的繁榮,但城里城外依舊人流不斷,李青文他們一行人幾百人,被檢查了半天才被放進去。
從邊城到范陽城,走了一個多月,人困馬乏,馬永江和齊敏等人要在這修整一番才能繼續南下,而楊樹村和其他村子回來的則要把邊城帶的東西賣掉。
這些干貨,在范陽城價格高一些,大家伙這么遠拉回來,當然一個銅板都想多賺些。
才在客棧落腳,茶水都沒喝一口,馬永江、齊敏和老孫等人跟李青文他們把木頭送到范陽城的弓箭鋪子,謝天謝地,這家鋪子還開著。
鋪子的人看到這幾車木頭,擺手說他們沒買,問是不是送錯地方了。
當然沒有送錯,李青文跟最后出來的老頭道:“老師傅,我二哥,李青風,您還記得嗎,他上次答應,說給你弄幾根好木頭……這次他沒回來,特意囑咐我們送過來。”
邊城那邊的森林大都是松木、杉木和樺木,李青風在森林里選好木頭砍了做成爬犁,這次李青文他們坐的爬犁都是這些。
在攏北城時,這些爬犁被拆成木頭,沒有的賣掉,有用的就拉上了。
老頭當然記得李青風,他還以為那個魯莽的小子為了討好他,才說的那些話,沒想到,過了這么多年,竟然還真的送來了。
一眾人把木頭卸下來了,老頭去屋里拿了一副弓箭給李青文,讓他給李青風帶回去。
李青文在京城時看了不少弓箭鋪子,聽人講了很多辨別之法,他覺得老頭這弓箭挺好,再瞧鋪子里幾個伙計欲言又止,便又留下了些銀子。
老頭是個執拗的,又把銀子還給了李青文,李青文只能換成一袋子蘑菇和一罐子蜂蜜。
這回,他倒是收下了。
把這些木頭處置了可就輕快許多,李青文又幫著一起回來的人賣東西。
他依舊去的從前的藥鋪鋪,但掌柜半天沒認出他來,還問這藥材是哪里采的,都挺好的。
聽說是邊城,掌柜的抬頭打量了李青文他們兄弟片刻,喜出望外,“哎喲,是你們呀,長高了,都一表人才,我都不敢認……”
跟著藥鋪伙計一起清點藥材,掌柜的知道他們老家是并州的,同李青文等人唏噓那兩年旱災死了多少人,活著太不容易了。
楊樹村和那些逃荒的人離開并州算是早的,他們走后,并州發生了很多慘不忍睹的事情,即便過去兩年了,再說起這個,所有人都覺得不寒而栗。
所有人在范陽城停留了三日,縱然有萬般不舍,但馬永江他們離家多年,心心念念著家里人,李家幾個兄弟先送他們離開。
楊樹村從邊城回來的人家有三十多戶,別的村子加起來也有三十來戶,再加上李家兄弟,以及要去京城做事的人,浩浩蕩蕩的從范陽城離開,前往并州。
這段路程跟之前走的沒法比,很快,他們就踏上了熟悉的土地。
柳山縣更加破敗了,回春堂關了鋪子,李青卓去了師傅的家中,這么多年,雖然一直有書信往來,但李青卓和呂大夫已經好多年沒有見面了。
猛然看到自己曾經瘦弱的徒弟變成了這般翩翩模樣,呂大夫又激動,又高興,忍不住淚水漣漣。
知道二哥要跟師傅相聚,李青文他們也沒等著,在鎮上買了些東西,然后跟其他人一同回村子里。
朝廷的政令早就下發,不少人逃荒的人在各個州府的幫助下,返回故土,并不是他們多關心流民,只是流民太多,城鎮安危就差,而且上頭有命,便這般做了。
別人回來時都衣衫襤褸,蓬頭垢面,他們這一行車馬成群,老少俱在,大都穿著厚厚毛皮,不像是逃難回來,像是衣錦還鄉。
所以李青文他們這一行人十分扎眼,不管路過哪個村子,都會有人跑過來問。
問他們是哪個村子的,之前逃到了哪里云云,還有人打聽他們有沒有碰到過自己的親人,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
那兩年的大災,逃難的人四散而去,有的睡夢中孩子就丟了,也有遇到強盜而跑散的……只要沒有親眼看到自己的親人死,都心存一絲希望。
本來,大家伙回家的心情很激動,但聽了一路的哭聲,才知道,他們去邊城都算是幸運的,逃難的其他人真的是經歷了太多的苦難,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喪命的親人。
馬車進了空蕩蕩的村子,各家各戶走之前關上的門窗大都開了,之前沒有燒完的柴禾也空了,家家戶戶被翻了個底朝天,有的甚至屋子里頭都被火燒的黑漆漆,到處亂糟糟的。
很顯然,在全村人走了以后,有流民逃到這里找吃的了。
李青文家也沒能幸免,離開時,屋子和院子弄的干干凈凈的,此時也都破爛不堪,他們趕緊去打水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