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文蹲在地上, 喂大狗兩兄弟吃肉腸,他身邊圍著一群狗,個個都盯著盆里的肉。
它們臉上的期待太過明顯, 看的李青文不把所有肉腸拿出來,都彌補不了心中的愧疚。
就這樣, 給毛毛他們準備的零食,一群狗狗們分了幾口。
桃子都快急瘋了, 圍著李青文團團轉, 李青文不得不安撫它, 明天接著做, 它才將將的安分下來。
將臉埋在厚厚的狗毛之中, 李青文聞到它們身上的硫磺味道很濃, 應該是剛跟劉和他們泡過暖河。
因為怕森林起火,劉和他們年年都會巡山, 抽空大老遠來看李青文, 并沒有多呆,住了一晚上就離開了。
李青文給他裝了許多種子, 其中的胡蘿卜種子是給馴鹿和松鼠的禮物, 麻煩劉和開春的時候種下去。
因為邊城這邊春耕不能耽誤,年年春天沒法去森林里面, 這事不得不托付給劉和。
雪車離開的時候,二個月大的幾個狗崽在埋頭啃肉腸,沒上車,最后留在了李家。
不過它們并不會寂寞,因為還有一群狗哥哥狗姐姐陪著。
當然, 也有可能是狗叔叔和狗姨姨。
李青文他們之前蓋的烤窯, 過年前這陣子一直在燒著, 烤魚、烤雞,烤鴨不斷,一直到過年當天,兩處烤窯依舊香味不斷。
今年周豐年做主,過年給官兵們犒賞一番,伙房的人忙的都快上天了。
過年當天,風還是很大,李家哥幾個把福字和對聯貼上,沒多久,就被悠閑出來走動的馬駒給吃了。
大馬都會拴著,馬駒和驢駒都不關,它們成群結隊的到處走,貼對聯時,它們看到了盆里冒著熱氣的漿糊,等貼好后,它們把對聯用嘴巴撕掉,舔了舔下面的漿糊。
它們不單撕自己家的,還去撕別人家的,一上午,家家戶戶門外的對聯都跟狗啃了似的。
其實,狗是冤枉的。
不過,沒人會同它們生氣,只把福字貼高些,這玩意圖的是個喜慶,但這些馬駒驢駒,可是給家里出大力氣的。
李青文家有多余的對聯,下午又重新貼了一次,很快又被啃了,之后他們就不管了。
洪州原本是不吃元寶餃子的,到了邊城后,跟著李家入鄉隨俗,現在也開始過年,也開始吃餃子,不過楊樹村的人依舊是酸菜豆腐和酸菜油渣餡,方氏和姑娘們包的餡多達十幾種。
周豐年在邊城沒有家室,他要跟官兵們一起過年,周瑤和李茂玉娘三個一起到李家,當然,江家和還有老邢頭也是必須要過來的。
洪州的這些人就要回家,他們想跟李家人一起過年,奈何人太多了,著不開,只能分營里營外。
下午的時候,李家三口鍋都燉著東西,老老少少都在包餃子、包合子,不單要包他們這幾天吃的,還要包回去路上煮的。
包餃子的時候不耽誤開口,一邊包,一邊說話,一蓋簾一蓋簾的餃子拿出去凍上。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李青文暫時拿到了鏟子,他整治今年的年夜飯。
其實像是燒雞、烤魚、醬肉、烤鴨還有燉牛肉這些都弄好了,李青文只做了蒜蓉肉沫蒸南瓜、酸菜魚、紅燒丸子、蒜泥肉腸、鍋包肉、醬肉絲、拔絲南瓜、洋蔥炒牛肉、木耳白菜、小雞燉蘑菇這些。
自從回來后吃到南瓜,李青宏喜歡的不得了,決定拿到京城去種,讓街坊鄰居們也嘗嘗這東西。
過年這幾日,巡邏依舊不能停,江淙每日都要出去,越是大家伙都想著慶祝的時候,越不能放松。
最熱鬧的這個年,李青文和江淙又分開過了。
年夜飯,李家擺了兩桌,東屋的炕上和地下坐滿了人。
吃喝不愁,身上有暖和的衣服,家里有燒不完的柴禾,這是楊樹村,乃至所有逃荒來的人過的最富足的年。
所有人都跟李茂群換了酒,家家都熱氣騰騰,推杯換盞,大人孩子臉上都是歡喜。
李家除了李青文和小孩子以外,都喝了酒,因為馬永江他們吃的早,吃完又跑到李家來,一堆男人敬酒喝酒。
齊敏他們這次回去,有的決定再來,有的決定留在家鄉,以后再相見不知道何年何月,一個個大男人不善言辭,這幾年的辛酸苦辣和不盡的感激都在酒里頭了。
女眷和孩子移步到了西屋,東屋劃拳、喝酒還有含糊的哭聲不斷。
原本吃完年夜飯想過來串門拜個早年的人,離老遠聽到屋里的動靜,都轉身回去了。
他們以后還能走動,齊敏他們中很多人可能以后沒這個機會了,自然得讓著他們。
后半夜,女眷們又挪到了廂房,馬永江他們喝醉的人到處在找李青文,他們看不清楚,尋不到李青文,抱著李青宏和李青卓就開始哭,一聲聲的叫喊著:“仔兒,仔兒,哥要回家了,你甚么時候來……”
李青文自己也被一群人圍住,年夜飯都快被壓出來了,連聲安慰:“明年,后年,我到京城后,去洪州就便利多了!”
“你、你和你哥、你哥,你爹一定、一定要來啊。”說話的人哭的像是個淚人,“你們、你們要是不來,我們就來邊城、邊城找你們……”
一群男人把眼淚和鼻涕蹭上李青文的身上,“仔兒,仔兒,哥的這條命都是你、你給的,我們、我們兄弟,以、以后就算是分開,也不能見外……”
李青文心想,我要是不見外,現在就把你們一個個的踢倒,但他不和醉鬼生氣,嘴里依舊安撫著。
李青瑞在東屋喝酒,李青風一把拽住李青勇,讓他幫著往外拎那些要吐的人。
不管是清醒的話,還是醉話,說了一個晚上,快天亮時,林青瑞和尚且清醒的老孫等人把這些醉倒的人弄回營地的炕上,李家實在是沒地方容下這么多人,要不也不費這個力氣了。
老邢頭來回扶了幾個人,老腰都累疼了,看到扶著后腰,李青瑞趕緊回家給他貼上膏藥。
聽到遠處的雞鳴聲,李青文睜開眼睛,旁邊的李青宏還半夢半醒著,突然把手伸到李青文的被窩,摸他下面的褥子。
正好被進來的林青瑞看到,笑著道:“我們仔兒早就不尿炕了。”
他剛說完,李正亮和李正明帶著一群狗沖進了西屋,大年初一的孩子鮮少有睡懶覺的,因為拜年很早,萬一被上門拜年的人堵在被窩里頭,那這事,得被村里人記一輩子。
不管是等到成親,還是生孩子,亦或者是當了爺爺,閑暇之時,都會有人張著掉光牙的嘴巴,同別人說,那誰誰誰幾歲的時候,大年初一還光著屁股蛋子……
冬天做好的新衣服早就放在褥子底下熱著了,大人孩子都換上新衣服,匆匆吃掉大年初一這頓餃子。
李青文明明一點酒沒喝,但是他身上被酒鬼抱了一個晚上,沾染了太多味道,除了毛毛依舊寸步不離,其他大狗都嫌棄的落后兩步。
小狗崽們走到李青文身邊,好像是被熏醉了一般,歪歪斜斜的倒在地上,惹的眾人大聲笑起來。
李青文家輩分算是小的,所以,吃完飯以后,叔侄幾個人帶著狗狗,挨家挨戶的上門拜年。
第一處自然是李本善家,因為老祖宗在這里,李青文他們進門時,就看到李本善家呼呼的往外走人。
出來的人也是李家本家的人,動作比李青文他們快點,見面后,也都相互打招呼拜年,人聲鼎沸。
嬸子們撩開家里的沉重的門簾,沖他們喊道:“青卓,仔兒,你們快進來,外頭冷。”
“嬸子過年好!”
“三奶奶過年好!”
李家兄弟帶著倆侄子進去,在東屋地上鋪的墊子上給李家的李祖列宗們磕頭,然后再給炕上坐著的老祖宗磕頭。
老祖宗笑的眼睛都瞇成了一條縫,抓著炒好的松子和榛子往他們手里塞。
現在家家戶戶都知道了,炒這些干貨之前,先用水泡,再蒸,晾干之后再炒就容易開口,所以這些吃起來就容易多了。
李青風“咔咔”磕起來,問老祖宗吃的啥餡餃子,吃了幾碗。
老祖宗一一應了,說野牛肉好吃,李青風答應回去再搬個幾十斤過來。
老祖宗笑瞇瞇的夸他真孝順,李青風夸他真有福。
李本善家人多,都過來這幾個屋子都站不開,只留了幾個兒子媳婦在這招呼拜年的人。
下撥人進屋磕頭之前,李青文他們就得趕緊出去,因為著不開這么多人,不少擠不進來的就在門外“哐哐”磕頭了。
從李本善家出來,就按照輩分一家家的拜,各個太爺爺,爺爺都走一圈,然后去了李茂群家。
李茂群的爹沒的早,又因為張氏那秉性,從前每年大家在路上碰到問個好就行了,并不單獨過來拜年,李青文家跟他親近,一直都會過來走這一遭。
這兩年,他家過年上門的人多不了不少,當然是因為李茂群分家過的緣故。
從李茂群家出來,李青文他們又去了舅舅家和姐姐家。
他們哥幾個個子高,腿長,樣貌個頂個的出眾,帶著的狗又大又威風,走出楊家村之后,走到哪里吸引一群人看過來。
過年的喜氣還沒散去,過了大年初六,營地內外的兩撥人馬將收拾好的行囊裝上了爬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