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堂, 李青卓剛出來,在外面候著的明月笑著上前,“公子, 數月不見,怎的又清減了,我家老爺見了怕是得心疼。”
明月是林家的小童, 他口中的老爺是李青卓的授業恩師林唯盛。
李青卓上次下水救人, 對方鬧到書院,弄的十分難堪, 雖然被指點了一番,卻也因禍得福,得到了林唯盛的賞識。正是因為有他的悉心教導, 李青卓的學業才得以在短短的時間內有了很大的起色,然后在大考中脫穎而出。
誠然,會有這個可喜的結果,也離不開李青卓沒日沒夜的苦讀,但恩師的教誨, 令他受益良多, 知遇之恩, 永遠銘記于心。
看到明月,李青卓精神一震,立刻快步隨著他去見恩師。
林唯盛是湖州的才子,飽讀詩書, 雖是一介布衣,卻也憑借著才能成了一位頗有些聲望的學士。他原本在書院里教書,因為熟讀法典,被瀘州借去幫著整理陳年案檔, 多次離開書院,這回更是走了數月之久。
李青卓到了聽雨閣,看到恩師溫和的笑臉,納頭便拜。
林唯盛起身扶人,握著他的手腕,道:“青卓果真瘦了,為師知道你每日勤學苦讀,可別弄壞了身子,你還年輕,以后的日子還長著。”
李青卓連連點頭稱是。
林婉君背著手,水潤的眼睛打量李青卓,“師弟,恭賀你大考得過,再過幾個月就要恩科考,師姐準備了兩份禮,就等你的高中的好消息了。”
林婉君是林唯盛的獨女,從小被爹爹教著讀書識字,是個小才女,比李青卓小上幾歲,但李青卓入門晚,得叫上一聲“師姐”。
“謝謝師姐。”李青卓道:“恭喜師姐和劉公子定親。”
林婉君嬌俏的臉一紅,小女兒家的姿態展露無疑,她道:“知道你們要說正經事,我先出去了。”
待林婉君和明月出了門,師徒倆坐著說了一會話,主要是林唯盛詢問李青卓的功課,李青卓問候恩師的身體。
然后談及了要事。
李青卓恭敬的將手里厚厚的一疊紙擺放在案幾上,“老師,這是當年洪州和湖州貢品被燒一案的案宗。”
這案宗是秦大伯弄到的,謄抄后送到了京城,紙上的東西,李青卓已經看過無數次了。
林唯盛捧起紙認真的看著,李青卓直直的站在一邊。
太陽已經下山,風也大了,秦冬夢和方氏站在門口,她們張望了許久,依舊沒有看到李青卓的身影。
倆人一臉擔憂,李青卓是個過日子十分有規律的人,今年早上來晚了不說,學堂下課這么久,還沒回來,難道真的出了什么事?
就在她們準備去書院里問詢的時候,終于在遠街盡頭看到了一個熟悉的瘦弱身影,他不是一個人,身邊還有個挎著箱子的大夫。
兩個人相互看了一眼,俱是長出了一口氣。
就在李青卓周旋于學業、照看洪州來客和查究當年貢品一案,忙的團團轉時,邊城卻是一片安逸。
秋收完了,邊城天氣越來越冷,營里營外走動的人一下就少了,大都在家里貓著。
李青文和江淙卻在外面,老孫和齊敏在和泥,江淙和李茂群在砌窯,這個窯不是燒磚的,而是用來烘烤東西的。
秋收后無所事事,除了京城一行,就等著第一場雪去森林,閑著也是閑著,看到蔣立平他們打回來的一堆獵物,李青文便開始琢磨吃的。
至今煎炒烹炸都可以做,就烘烤還不行,這才著手做兩個土窯烤爐。
說是土窯,用的最多的還是磚,李青風去表哥那里拉了一車青磚過來,這東西耐高溫,做烤爐壁最好不過。
李青文要做的烤爐有兩種,一種是豎式的,在地上挖個一丈深的坑,坑里坑壁用青磚砌上,砌好后,坑底可以放木柴燒。
這種土窯非常簡單,卻很實用,烤東西之前先在坑底架火,燒上一個時辰,磚滾燙后,在洞口上方橫幾根木棍或者鐵棍,腌肉或者腌雞倒掛在棍子上,把鍋蓋扣在坑口上,一會兒就能聞到里面的肉香。
第二種是橫式的烤爐,大概樣式就是李青文之前在網上看到的面包窖,利用窯壁被燒熱后逐漸降溫來烘烤食物。
之所以做兩個,是因為他們人多,又都是愛吃肉的,一個怕是供應不上。
兩個土窖都做好了,地上還有一堆刨木頭花,這是用來做保溫層,已經放進去很多,這些是剩下的。
豎式的烤爐已經能用了,李青文準備先試試。
今天剛打回來的野雞拔毛掏內臟,把雞胸的地方切下來,弄成小塊,和蔥還有姜一起放在鍋里煮。
一旁來學藝的李茂玉和劉月蓉娘倆也沒閑著,將泡好的蘑菇拿出來,攥干水,切碎,姜片也切成細絲。
鍋里煮出來的浮沫撇去,待雞肉熟了,撈出來瀝盡水,然后晾涼。(注:1)
除了他們,馬永江等人也在圍著看,見李青文只切了半盆子雞胸的肉,嚷嚷道:“這點夠誰吃的,剩下的那些咋不弄?”
李青文看他們,道:“這個本就不是做來吃的。”
原本沒打算做吃的,但看到一雙雙渴望肉的眼睛,李青文還是把剩余的雞和雞肉扔到裝著老湯的鍋里煮上。
盯著他的動作,其余人嘟囔道:“這還差不多……”
過來湊熱的村里人咂舌道:“你們這群大爺,有的吃還挑肥揀瘦,天天支使小仔兒,咋不想著趕緊找個媳婦。娶了媳婦,你想吃啥,她給你做啥,還能生幾個大胖小子。”
李青文把雞肉撕成絲,然后用搟面杖將雞絲搗成細蓉,一邊聽著村里人催著成親的話。
今年秋天雖然遭遇了特大秋雨,但是大家伙忙活的快,幾乎沒受啥損失,村里各家各戶還完借的糧食,大都入倉了萬八千斤的高粱,不愁吃喝之后,便開始琢磨小輩的親事。
別人家的不知道,李青宏和李青風以及李青文三兄弟,可是沒少出現在村里人給女兒、侄女、外甥女相看時提起的人選中。
因為這個,李青文幾乎都不去營地外頭,真的是被那些能說道的嬸子和奶奶嚇怕了……
李青文打了個寒噤,不敢再繼續想下去,拿著雞肉蓉和蘑菇碎、姜絲放到燒好的烤爐里面。
江淙正在外頭收拾剩下的泥土,李青文跟著一起,悄悄的瞥著他哥的臉。
他以為的悄悄,在江淙看來就是正大光明的盯著看,但他沒有開口。
“哥。”活都快干完了,李青文忍不住開口道:“你這兩天是不是心里有啥事?”
江淙點頭,“這次往來京城,哥擔心你路上的安危。”
“就知道是這樣……沒甚事,我們隨著周大人一起,坐船咋也比回并州順當些。”李青文一下就釋然了,勸慰道:“這次去京城,首要想看看我二哥,再見識見識那里啥東西值錢。咱們邊城甚么都有,只是路途遙遠,不好弄到京城賣,待我弄清楚了行情,回來專挑值錢的,以后再背東西賣也能省點力氣。”
看著他那圓滾滾漆黑的眼珠,江淙伸出手,停了一下,抬起來,摘掉李青文頭上的枯葉,聲音低沉,“這回要我們仔兒受累了。”
“要是哥你能跟我們一起去,那就好了。”李青文感嘆了一句,然后道:“我知道現在不成,以后吧,等你們以后重獲自由,咱們所有人都去京城,然后在一起去洪州,我好幾年前走的那一趟,甚也沒記住……”
三年了,李青文始終堅信,早晚有一天,他們這些人會無罪。受他影響,其他人也慢慢的開始生出一絲一縷的希望,這份希望支撐著所有人好好的過日子。
蔣立平出來時,正好聽到他們哥倆說話,道:“京城好,京城好啊,只要有錢,沒有什么買不到……就算沒甚錢,也有不少好東西,從前我們在那里宿衛時,常去一家酒館,那里的下酒菜可真是好吃,就著那菜,酒量都比平時長了幾分。”
感慨完,他問江淙,還記得那家酒館的名字不,江淙點頭,道:“曲家酒館。”
蔣立平一拍大腿,“對,他家的酒菜不但便宜,還好吃,去晚了都沒地方坐哩。還、還有那個雞湯面,江淙每次都會吃的那個雞湯面……”
他這大嗓門,把老孫和胡立川也叫了出來,倆人也一臉懷念的說著他們在京城時候的事。
他們在京城宿衛時,很多時候不能隨意走動,多半都在東南城門附近,他們在京城時都得數著銅板花。那個時候,曲家酒館可算是解救了囊中羞澀的他們,是以每個人的記憶都十分深刻,興致勃勃的,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起來,神采飛揚,一時忘記了此時的境地。
李青文沒開口,只是靜靜的聽著,看著,透過現在的他們,仿佛能看到從前意氣風發的模樣。
李青文走神了,還是李茂玉記得烤爐里面的雞肉蓉,趕緊用粗布墊著鍋蓋掀開,一股香氣迎面撲來。
她拿出里面烤的干干的肉蓉、蘑菇碎還有姜絲,回到屋里把它們分別磨成粉末,再摻和到一堆。
這就是李青文做的雞精,做這個就圖以后炒菜、做湯省事。
雞精一做出來,不管是燉菜還是煮菜,放上一些,味道一下就不一樣了。
長年圍著鍋臺的女人們最清楚不過。
周瑤的嘴巴和鼻子都是十分靈敏的,她從湯里聞到了一股鮮美的味道,嘗了一口燉白菜,點頭稱好。
變冷之前,地里的所有菜都入了窖,白菜算是最新鮮的,因為它味道清淡,所以佐以他料,格外明顯。
李茂玉也覺得好,回頭便把自己的那一罐子雞精粉倒了一大半給陳氏送去。
李茂賢家是第一個通天開始燒炕的,此時族里和村里的婦人們坐在她家炕上搓麻繩。麻籽是李青文買回來的,這東西有毒,怕營地的馬誤食會毒死,特意選了南邊一個偏僻的地方種下。
這東西跟野草一樣頑強,河溝和破爛地都能活,更別提邊城這里肥沃的土地。
瘋長之后收割,一捆捆的澆水漚,漚完剝麻皮,然后把麻絲搓在一起。
李茂玉拿來了好東西,干活的大家伙都好奇的不得了。
陳氏是個大方的,當即便給她們一起分了些。
天黑之前,女人們紛紛回去做飯,煮菜的時候多多少少放了些,因為各家都沒有油可放,每天清水加上鹽煮菜,滋味可想而知,但今天就不一樣了……
因為太閑了,第二日,這好東西便在村子里傳開,然后李茂玉便被團團圍住。
一開始大家還以為是她做的,得知出自李青文的手,一大片人都愣住了。
不過,隨后一眾婦人也都不驚訝了,李青文能把同樣的肉和菜做的恁樣的好吃,會做出這個也是意料之中。
被眾人托付著,李茂玉回到營地,李青文正在練字,待他放下筆,李茂玉才開口,李青文連連點頭,“這東西簡單,姑你應該都看到了,回去教給大家伙吧。”
得了他的話,李茂玉高高興興的回到村子里。
一眾人正期盼的等著哩,待李茂玉說完,屋里頭都安靜了,雞肉沒有,姜也沒有,還做個啥……
想到雞,女人們又來了精神,現在家里又寬敞又大,待春天暖和的時候,養些雞鴨才好,聽說營地里有雞,不知道能不能換點雞蛋……
伙房的人不知道他們養的雞被惦記上了,他們昨天也收到了李青文做的雞精,給官兵做白菜豆腐時放了,都說好吃,有肉的味道。
他們也不想老被說做的是豬食,所以跑到李青文這里來請教了,請教只是個由頭,偷學兩手,再蹭點好東西才是實在的。
這東西本來就簡單,李青文說完,那些人齊聲說“妙”,然后跑出去看外頭的窯爐,回屋招呼老孫和蔣立平他們幫著挖幾個。
他們雖然沒有恁多肉要烤,但有這么個東西,自己做啥也容易些。
在李青文的期盼中,邊城的第一場雪終于飄落下來。
一開始并不大,孩子驚叫著出來接著天上的雪花,大人則趕緊提水把水缸滿上,再備上柴禾。
要去森林的人立刻開始收拾,馬匹和爬犁也被拉了出來。
下雪的當天,李青文回到家。
小雪腌菜,這兩天娘親和嫂子可得忙,他得幫把手。
腌菜就是把之前曬蔫的菜洗干凈,大的一切兩半,把葉子包緊,一棵棵的碼進土缸中,壓的結結實實,碼一層撒一層大粒粗鹽,一直裝滿缸都不停,還要再高出幾分。
在冒尖的菜上放上木板,木板上壓一塊重石,隨著腌制,鹽進入菜里,菜里的水分會被殺出來,順著缸邊淌到外面,用盆子接著就好。
慢慢的,菜軟塌下去,木板也會跟著低下來。
常年做酸菜的,都有準頭,待冒尖的菜差不多和缸齊平的時候,就得加點水。
李茂玉她們娘三個也來了,幾個人從早忙到掌燈時分,腌滿了一排缸。
自己家當然吃不了這多,這不是還有江淙那些人。
從前鮮少能吃到肉,陳氏和姜氏都不太會腌肉,這回入冬,江淙送來許多魚和野味,差不多都是李青文和李茂群還有李茂玉腌熏的。
因為動手早,現在都掛在外頭的棚子里頭。
從陳文那里得知,可以私下里,偷偷的在臨肅那里換鹽,所以,李青文又從伙房那里借了不少,承諾回來的時候還回去。
那幾個嘴巴饞的,說不用還鹽,讓他帶點海魚回來,他們還沒吃過海貨哩。
李青文說如果回來的時候天冷就帶,天暖就沒法了,總不能吃臭魚爛蝦。
李青文問他們想要啥,這次去京城,如果有空,可以給他們買點不占地方,分量又輕的東西。
伙房的眾人紛紛擺手,謝謝好意,沒錢。
說到這個,他們就心里發悶,好嘛,在這里當兵都不如蔣立平他們這些流犯,人家到處跑,尋到了好多東西,賣錢也罷,吃到嘴里也罷,都享受過了,他們弄口肉都費勁!
看他們神情憋悶,李青文拎了兩只狍子過來,伙房的一眾人立刻眉開眼笑,說一定會照看好那些雞,讓他早點回來。
晚上雪越來越大,后天的行程便是定下來了。
這次江淙他們所有人都要去,除了給林潭將軍尋貢品,還要警戒森林中的危險。
李茂群也跟著一起,營地這三間房子就只剩下了老邢頭和馬廄牛棚的十幾個人。
當然,他們今年不會像往年那么寂寞,李正亮會領著村里一群孩子過來占滿幾鋪炕,他們看上了這塊地盤,早就蠢蠢欲動了。
大人一走,這里和馬廄、牛棚,就會立刻成為他們的天下。
早就習慣了出遠門,一大清早,李青文吃過早飯,穿戴整齊,到了院子里。
江淙他們騎馬的騎馬,駕著爬犁的把袖筒和護腿也帶上了。
李青文給甜棗刷了兩次毛,村里其他人終于集結好,長長的隊伍向著村外走去,后面是出來送的家人們。
李青風一馬當先,跑在前頭,李青文走著走著,突然想到了什么,轉著馬頭回來跟爹娘和哥嫂道別。
早就習慣了出門就走,一時忘記了,今年家里人都在……
陳氏點頭揮手,心里頭想,好好的孩子,在這里都跑野了,老四也就罷了,小仔兒也這樣。
離開村里好遠后,看到后頭的人站住了,李青文他們終于不再回頭,而是看著前方要走的路。
這次不用江淙帶路,李青文和李青風領著村里人走在最前面,他們既然來到這里,早晚要熟悉這片土地,不會永遠都有人在前頭引路的。
看到努力從雪中探出頭的小樹苗,李青文十分驚喜,這些他灑下的種子,在不注意的時候,生根發芽,已經長的這么大了。
他趕緊往后傳話,讓大家伙看好了騾馬,別把樹苗給啃了。
蔣立平和江淙并排走在后頭,他看著李青文的背影,道:“咱們第一次北上時,小仔兒還跟豆芽一樣,我那時還都擔心他半路挺不過來,誰能想到,能在這里呆這久。”
相比三年前,李青文身量上并沒有高多少,依舊是那么單薄,但現在誰也不會懷疑他。
這個小孩跟他撒下的種子一樣堅韌。
江淙看著前頭,沒說話,他們幾乎日夜都在一起,他覺得李青文有甚變化,從始至終都是那般。
這次來的許多人都是第一次在雪里過夜,之前還擔憂,但住進了帳篷里的睡袋中,他們就不用為睡覺而擔憂了。
東西都是提前準備好的,睡袋也不完全是皮子,外面雙層的麻布,里面才是各種皮子縫在一起的筒子,雖然有點重,但是不透風,里面還很暖和。
除了那次出來砍木頭,村里人不會跑出來這么遠,大都是青壯年人,好奇的打量四周,當然,這個時候只能看到還沒有被雪蓋上枯草。
前頭走的雅庫特野馬脖子上的鬃毛都被編成了小辮子,不用說,這都是村里孩子干的好事。
怕它們冷,村里的人邊走邊給它們解開這些辮子,一邊解一邊納悶,這些一時都不老實的皮猴子,咋就有這個耐心整這些?
幾乎沒有停,一直走了好些日子,前頭的李青風突然加快了速度,有人在爬犁上站起來,看著前方,目瞪口呆,許久后,一個破鑼嗓子突然喊了一聲,“森、森林,是森林啊!”
這一嗓子,后面的人也一下激動起來,紛紛站起來,看著遠方一眼望不到邊的樹海,俱是僵直了身子,口中喃喃道:“好、好多樹啊……”
這輩子沒見過恁多樹……
之前去過樺樹林的人,回去跟村里人說起那個地方,都是一副沒法形容的樣子,現在他們再看到眼前這片一眼望不到邊的林海雪原,久久說不出話來。
冰雪世界中的樹木有的依舊蒼翠,有的紅似火,有的黃橙橙的……它們直直的矗立在天地之間,仿佛用身軀掀開了天和地的一角,硬生生的撐起了這片令人驚嘆的世外之地。
作者有話要說: 注1:來源網絡
好多情節在腦子里想太多遍了,導致我都忘記自己寫沒寫
腦容量嚴重不足
久等了,晚安
感謝在2021-11-03 15:43:26~2021-11-03 23:52:2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我要做一只風箏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愛哭鬼鬼鬼 29瓶;taotaobinbin 20瓶;戰南 10瓶;歪歪 2瓶;a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