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的第一場雪下的突然, 打的所有人措手不及,牛馬的草料不足,這差事自然又落到流犯身上。
蔣立平他們罵罵咧咧的拿著鏈枷打黃豆, 打的塵土飛揚, 灰頭土臉, 忙了不少日子, 弄的七七八八了,把豆秸當做草料送去喂牲口。
上次李青文帶的那幾十斤甜高粱種子被江淙種下去, 得了十三畝多甜高粱,甜桿都在棚子里堆著。
李茂賢用剩余的木料叮叮當當做出個簡陋的甘蔗床, 幾個人就開始榨糖汁。
高粱秸稈里能榨糖, 這是蔣立平他們頭一次見,一邊長見識一邊幫著榨。
糖汁一多, 立刻放在鍋里煮,加石灰澄清, 濃縮后糖液比他們在楊樹村時得到的糖液還要粘稠透亮, 嘗起來更甜。
李茂賢仔細看過后嘖嘖稱奇, 他們只加熱和放石灰水,什么都沒有變,之所以會這樣, 只能說這甜高粱受邊城的水土影響變了。
種地的人都知道,水土對莊稼影響很大,有的會更好,有的會變壞, 這個沒人能預料。
可惜的是,他們甜秸稈收的時候被凍了,后來榨的秸稈出糖汁的量少了幾分, 這個也實在沒有辦法。
但十幾畝地的秸稈弄出來的糖汁可不少,做出來沒有多余的東西盛,老邢頭自己拿出了二十多個大大小小的空酒壇子,他不知道去找誰又要了許多,一個人便解決了這個困難。
畢竟還肩負著養馬喂牛的活,他們的新房子沒有蓋太遠,離馬廄也就幾百步,老邢頭也順理成章的搬來跟他們一起住。
原來的那三個屋子也沒空著,擺放著一筐筐的土,里面有的已經長出了青菜,有的才發芽,有的剛下種子。
除了青菜,還有幾筐里面的東西長的像草又像樹苗,這是李青文留給江淙的種子,春天的時候種下的,一直澆水,長了大半年還不到膝蓋那么高,誰也沒認出來這是啥東西。
這個屋子的灶也不能停,但也不用看著,燒著之后裝滿干牛糞,幾個時辰看了一次就成。
李青風和李青宏拿著榨完的秸稈去喂羊,發現它們還挺愛吃,這可挺好的,邊城被雪覆蓋半年以上,這羊的草料就有了著落。
高粱榨完,大家又重新把屋子收拾干凈。
因為人多,這三座土房盤的是通炕,前面屋子大長炕,兩灶臺在后屋,要做的飯食多,通常倆灶臺都要同時燒,這樣就不分什么炕頭炕梢,躺在哪里都不會涼。
這房子蓋的急了些,有些低矮陰暗,但也比馬廄旁邊的雜物屋子強多了,起碼窗子就很大,糊了紙后在屋里還算很亮堂。
所以,搬到新房子后,李茂賢就拿出了謄抄好的厚厚的書。
李青文掏出了筆墨紙硯,半天背書,半天練字,安排的妥妥當當。
自知三心兩意只會事倍功半,李青文收斂心神,認真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看著李青文前一瞬還慢騰騰的,拿起書本或者筆后,立地便聚精會神,大家伙心里佩服,都會特意去別的屋子,盡量不打擾他。
江淙早晚練功,其他大部分時間會出去干活,偶爾會留下,他很安靜,偶爾會給李青文磨墨,裁紙,并不主動開口說話。
有時見他看書練字久了,江淙就會喊歇一會兒,李青文四仰八叉的躺在炕上,江淙給他按手腕。
李青宏在旁邊看著,心里感嘆,這要外人看,真不知道誰和誰才是親兄弟。
李青文眼睛累了,就做一會兒眼保健操,這個手法簡單,可以緩解眼睛疲勞。
他教給其他人,但大家伙也不讀書,用不著這個,江淙倒是認真的學了。
窗子大了最大的弊端就是漏風,冷,把縫隙堵上后還是能感覺到涼風,白天沒啥事,晚上睡覺在窗戶上掛上毛皮當簾子。
在劉家兄弟和郭大永他們看來,這場雪很大,在蔣立平他們眼中,這算是小雪,一點都不礙事,雪停之后就出去接著干活,啥都不耽誤。
高粱穗子還得接著脫粒,要不他們就沒啥吃的了,畢竟從種地開始,官兵就不給流犯發糧食了,以后都要靠自己。
高粱穗子就比黃豆更麻煩些,顆粒多且密,一次脫不干凈,得兩次,第一次用木板,第二次用鋤頭的尖頭。
邊城這里可是一天碌碡都沒有,只能暫時用這種粗笨的法子來打糧食。
即便兩次,穗子到底也不能脫的干干凈凈,端著成筐的穗子給騾子和馬吃,它們會挑出上面的高粱粒吃掉,剩下的拿回去引火最好用不過。
郭大永他們這里有手巧的,用高粱秸稈扎了笤帚、炊帚、箅子和籃子,這些東西看起來不起眼,平時用處可大,老邢頭要走了好些個,送去了伙房,然后換回來一些白面。
馬永江聽李青風和李青宏說了沙琪瑪,很好奇,問李青文能不能做點給大家伙嘗嘗,當然,他現在口中的“大家伙”只是他自己。
蔣立平他們打獵后都習慣把肥肉或者油脂給煉了,他們現在各種油不少。
李青文把面和好,江淙去揉,切好后放進油鍋里炸,炸完的面條蓬松焦黃,再把熱糖稀澆上去拌,放在木板上開始壓制,涼了以后就成了四四方方的一大塊,切開給大家伙分了。
因為是馬永江攛掇的,所以給他塊更大,從他噘著的嘴來看,算是勉勉強強接受了。
馬永江比李青文大了幾歲,是他們這里面年紀最小的,第一年做府兵,被他爹娘特意送到蔣立平的營中,結果頭一年就栽了進去。
因為歲數小,他頗受大家照顧,尤其是蔣立平,雖然蔣立平天天使喚他,遇到事情的時候一定會用心照看。
馬家家境尚可,馬永江有點小驕縱,從洪州走到邊城來就老實多了,先前還天天蒙著被子哭,現在好很多。
在楊樹村想吃到甜的不容易是因為窮,在邊城能吃到一口糖,更是不容易。
面條被炸透,十分酥脆,再淋上濃濃的糖液,格外香甜。
有人兩三口便吞下,有人細細的品嘗,李青文和江淙坐在對面,各自只吃了兩口,然后倆人抬頭看了看,相互露出一個笑,剩下的就包了起來。
過不了多久,李青文的就會分成幾小塊,江淙、李茂賢、李青風和李青宏都會得到一點。
而李青文收的會更多,江淙塞的一定是最大的,李茂賢剩下的也不小,只是會被李青風搜刮去……當然,即便李青文都得了,最后也都大半落到李青風的肚子里。
馬永江看著李青風吃的滿嘴渣滓,羨慕的不得了,哼哼道:“不知道你倆誰是哥哥,誰是弟弟。”
“我當然是哥。”李青風一副理所應當的模樣,“我得吃飽了才能保護我弟。”
他說的如此有道理,馬永江卻只覺得他臉皮厚。
李青宏笑的打跌。從前的時候,家里窮,沒甚好吃的,娘和大嫂夏末會把野果子切成片晾干,然后收起來偶爾分給他們吃。
每次分的時候李青風都撈不著,因為還沒分的時候,他已經偷偷吃了很多。
分完好東西,李青風就會圍著幺弟轉,最后不管是李青文嘴里的還是兜里的,都會落到李青風的肚子里。
從前是這樣,現在這也是如此,一點沒變。
李青文每天讀書兩個時辰,練字兩個時辰的字,幾乎屋里亮的時候都在學。
李茂賢也沒想到小兒子這么用功,明明之前不咋愿意的,怎的現在如此?
李青文看著他爹若有所思的模樣,心里想著,不愿意難道還能躲過去?從前那些小孩子為了不上學撒潑打滾,最后還不得乖乖的坐回去。
除了定力,令李茂賢意外的事情還有——小兒子的記性。
書本上有幾百個生字,李茂賢請教過人之后特意寫下來,花了很長時間才一一記下來,他給小兒子把幾卷書通讀過一遍,之后便讓他慢慢背。
之后他聽李青文從頭到尾的讀背,那些生字也一個不差。
相比于李青文,李青風此時像是脫了韁的野馬,天天往外跑,當然,他也不會走太遠,待屋里頭開始燒飯,他聞著味就會自己回來。
他對學武的事情念念不忘,找馬永江問他們這里誰身手好,馬永江說是江淙,李青風要去找江淙,馬永江攔住他,說自己也能教。
李青風十分懷疑的看著他,馬永江氣的夠嗆,“我們祖傳一套馬家拳……”
話還沒說完,李青風撲上來就把他按倒了,倆人在雪地里糾纏一頓,最后怕把他打哭了,李青風才停手。
馬永江不服氣,覺得李青風偷襲,不是君子所為,還要再比試。
結果自然是又挨了幾下子。
老孫他們蹲在房檐下看他倆在雪地里打滾,樂不可支。
幾天之后,馬永江就不再嚷嚷了,跟在李青風身后,給他出主意一起去河邊玩。
此時河面還沒上凍,馬永江拿著鋤頭,看到有孔洞的地方便往下挖。
李青風怕泥水濺一身還得洗,十分嫌棄的躲到一邊,他覺得下馬永江太小孩子氣了,這么大還玩泥巴。
挖了半天,馬永江喊李青風過來,李青風不咋情愿的往前走兩步,往前伸脖子,看到泥巴里面一團長長的東西,驚叫道:“這么粗的蛇!”
馬永江笑的彎下了腰,“什么蛇,這是鱔魚!”
楊樹村沒河沒塘,偶爾下暴雨有泥坑,泥坑里有小小的泥鰍,李青風從前可沒見過這玩意。
他很好奇,和馬永江一起把鱔魚挖出來,這玩意滑溜溜的,跟蛇真的太像了。
一條鱔魚分量就不輕,李青風問這東西能吃不,得到馬永江的肯定回復后,他便撿起了鋤頭。
倆人挖了半天,踩著飯點回去,背著一簍子鱔魚,結果到家,簍子的背帶也斷了。
李青風脫掉臟兮兮的衣服和鞋子,哆哆嗦嗦的上炕暖和,他問李青文會做這個不。
看他這樣,李青文也說不出一個“不”字來。
放下筆,李青文走到簍子邊,看著里面縱橫交錯,緩緩蠕動的黃鱔,渾身一抖,退后幾步。
他真心看不得這玩意。
最后,還是老孫出馬,宰殺幾條鱔魚,去掉腸、頭和骨頭,切成段,洗干凈用水氽過后撈出來,放在那里瀝水。
然后李青文才動手,油鍋燒熱下蔥姜,然后把鱔魚倒進去炒,加鹽和一點糖汁,翻炒之后的顏色十分漂亮,燜燒一會到湯汁濃厚,便能出鍋了。
越用這鐵鍋,李青文就越覺得趁手,再翻過頭去使陶鍋,他有些不太適應,這便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黃鱔肉質細嫩,燜燒后味道極好,再加上沒有刺,一盆端上來,有人還沒搶到就沒了……
然后,大家便扛著鋤頭去河邊。
李茂賢也讓李青文出去透透氣。
外頭的雪沒腳脖子,沒甚風,也很冷,李青文穿了厚厚的衣服,手上帶著兔皮手套,一看他這副裝扮就是不會動手挖的。
去時還叫上了孫家的人,知道他家存糧不多,現在能存就多存一些。
孫家的人到這里都一年多了,依舊不咋習慣這冷硬的天氣,他們一家男女都很瘦弱,仿佛一陣風就能刮跑似的。
馬永江他們都是在河邊長大的,熟知鱔魚習性,到處找孔洞,掄下去十次鋤頭,九次都能逮到冬眠的黃鱔,當然也會誤打誤撞的抓到泥鰍。
楊樹村這些旱鴨子看的目瞪口呆,也紛紛下到泥中去挖。
李青文站在河邊,不管他三哥四哥如何招呼,絲毫不為所動,這么冷的天,一腳踩在泥中就是個透心涼,他可不想遭那個罪。
他想的是挺好,結果幫忙遞簍子的時候,一腳踩在枯草上的雪,坐倒在地,滑出溜的很遠。
因為他站在一片淺灘這,離河水還有挺遠,摔倒也沒啥危險,就是身上都臟了。
但是,就當李青文掙扎要從爛泥里爬出來的時候,有什么冰涼滑膩的東西順著脊梁骨鉆進了衣服……
“啊!!”李青文凄慘的喊叫出聲,連滾帶爬的上了岸,啥也不顧的開始脫衣服。
大家嚇了一跳,立刻上岸跑過來,李茂賢急著問咋了。
李青文都岔音了,“有、有東西鉆進來了……”
江淙把手伸到他的里衣里頭,將驚慌失措亂竄的東西連抖摟帶抓的弄了出來。
李青文面色慘白的看著地上翻個的泥鰍,大家知道發生了什么后,嘎嘎的笑起來。
江淙趕緊把衣服給他穿上,李青文后面都是泥,沒法在外面呆了,頭也不回的往住處走。
結果他沒走多遠,就聽到后頭一陣驚叫,還以為又有人掉下去和自己做了難兄難弟,結果卻聽到有人喊道:“好多泥鰍啊!”
李青文回頭,就看到一堆人圍在他剛才摔倒的地方,一邊大呼好多,一邊彎腰抓泥鰍。
“你兒子這屁股是真行,去年坐出一大根鹿茸,今年又坐出一窩子泥鰍!”蔣立平的聲音很大。
李茂賢手也不停,道:“真要這么靈,我就讓他再坐一下。”
說話的時候,李茂賢都沒抬頭多看小兒子一眼……
李青文神情落寞的看著江淙,道:“江大哥,只有你最好!”
真是個小孩子,江淙強忍著笑,拉他回去換衣服。
一直到天黑,他們不知道抓了多少,回來的時候每個人衣服和鞋上都帶了幾斤的泥巴,嚷呼著洗手洗腳,看上去比秋收時還高興。
秋收的時候忙的命都顧不上了,現在咋樣也悠閑些,可不是想著找樂子。
江淙把李青文的衣服洗干凈了放在屋里晾,李青文縮在被窩里頭,眼巴巴道:“江大哥,以后我給你養老。”
江淙頓了一下,道:“好。”
李青風聽到了,覺得這招不錯,也湊過來,道:“江大哥,我也給你養老,你教我功夫吧。”
李茂群他們笑的直拍炕,都喊李茂賢過來,聽聽你家倆大兒子在說啥。
“不用。”江淙道:“我早晚練拳正好順帶教你。”
李青風本來就毫無誠意,一聽這話,連連點頭,“那就更好了。”
馬永江不甘示弱,“我也雪,我也學!”
“你們家的馬家拳法你練會了嗎?”李青風看著他問道。
馬永江臉色微紅,嘴上逞強,道:“不耽誤!”
他倆正在興頭上,推門跑到外頭都開始你來我往的打起來了,屋里頭的人感嘆道:“年輕人就是火力壯,我這從河邊回來還沒緩過來呢。”
蔣立平看了半天,對江淙道:“你有空指點指點他們,多學點咋著都沒壞處。”
江淙點頭,從門口走到雪地里,對李青風,道:“聽說想教你功夫得先打贏你?”
一聽他這口氣,李青風就興奮起來,拉開架勢,道:“現在就試試?”
江淙才一點頭,李青風像是小老虎一般,動作迅猛的撲了過去。
只一錯身,躲過李青風的正面一擊,江淙反手按著他的肩膀,直直把人按在雪地上,任憑李青風怎么撲騰,頭和上身都離不開雪地。
馬永江登時笑的像是只野鴨子。
江淙收回手,李青風才從地上爬起來,不知道是被雪冰的,還是激動的,臉色有些發紅。
“江大哥,我服氣。”李青風興沖沖的道:“教我吧!”
李青風看著也是動心不已,道:“爹,你覺得我學武咋樣?”
“仔兒,你打過架嗎?”李茂賢轉頭問他。
李青文道:“那倒是沒有,學武如果要打架的話,我可以學。”
旁邊的人開始哄笑,“你都十幾歲還沒打過架,還學個啥!老老實實讀書練字吧,反正有你爹和江大哥他們保護你。”
作者有話要說: 李青文:我可以學。
周六周日都是一萬字,今天第二更可能晚點,21點更新,鞠躬。
感謝在2021-10-08 17:54:58~2021-10-09 14:31:14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我要做一只風箏 2個;蘇錦秋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連君 20瓶;mdzz、野貓不定居、yoyo、舊隅 10瓶;伊然雪洛 8瓶;木易楊、兔原 5瓶;破罐子破摔、羽、不知今夕何夕、kj無語、別摸六斤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