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陽透亮,寂靜無聲。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著,陳俊臣媽媽念著念著,明麗的眼眸悄然的蒙上了一層迷蒙,她把頭再低點,低點,低到無法再低才停止動作。
芙蓉花的絲巾垂在白皙的脖頸上,她輕扯一下,往自己的眼角拂了拂,姿勢極不自然。
讀完了一遍作文,覺得不夠,再從頭又讀一遍,陳老師也不催她,看著她的行為,瞅著她的臉色,清晰在心內。
一遍一遍的讀著,到最后,她也讀累了,隨手牽起絲巾往左右雙眼重重一擦,微微一抬頭,眼底是紅絲透亮。
不等她說話,陳老師開口就說:“讀完了就好,我還想著你這么強硬的媽媽,是不會心軟的,原來是我估錯了,真是不好意思。”
陳老師突然話鋒一轉,語含雙關,她知道她話里有話的意思,也知道了這個老師是外冷心熱。
輕透了口氣,她覺得陳俊臣能遇到她也是幸運的。
至少,自己的孩子自己多少還是了解的,能讓他用作文的方式直抒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其實對陳俊臣來說是不可能的,他也是個要面子的人,一如自己。
也就只有眼前這個老師能夠做到,證明她還是有辦法能讓陳俊臣聽話的。
“老師,我真沒想到孩子的心愿竟然是要我們家長的陪伴,小時候沒辦法陪他,現在想著他大了,更不需要了!
她垂眼間再把另一張A4紙翻了上來,蓋在作文紙上,看了看,吸了吸鼻子。
手小心在那張圖畫上摸了摸,移了移,柔了柔,生怕自己的動作若是粗了些會把那幅畫弄壞了似的。
會議室又是一陣的悄悄默默,陳老師看著她這一副小心柔軟的心情,開始認真的說話:“看完了吧,這篇作文和這幅圖畫,是我開學不久后罰他寫和畫的,就是要他把內心所想所思表達出來。
您看之前,我也看過很多次了,作文中的--我的媽媽,和畫中的--爸爸媽媽帶著他一起踏青游玩,他站在中間,大嘴巴一張,笑得傻兮兮的,一臉的快樂天真。
這個不用我多說,相信您也看懂,這兩樣東西,都表達了同樣的意思--他內心是有多盼望您們家長的陪伴!
她聽著,眼中的霧氣更重,朦朧中透著低沉,就著垂首的姿勢不斷的點了點頭。
陳老師眼神嚴肅不變,她接著說:“陪伴,其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份非常重要的教育,從小缺少陪伴教育的孩子,很容易缺乏自信,主動性弱,患得患失,邊界意識差,容易情緒高漲,這些我在陳俊臣身上或多或少能看到影子。
過去,我們那個年代,家長都忙,也都沒有陪伴的意識,偶爾盼望家長能陪伴,但村里村外,扒前拉后的小伙伴一起玩,多少能紓解了那份心思,因為大家都一樣,都沒人管,過了也就過了。
現在,時代在進步,很多家長已經有了陪伴的意識,請問,您的陳俊臣看到同學家長每天親熱的來接送,燈前燈后的陪伴,他會怎么想?
我想,他到底是個孩子,同學有的東西,他也想擁有。
即使不是這樣的事實存在,他還是個孩子,他還在成長,他是需要家長的關心和相伴的。
陪伴,是孩子成長情感中最需要補充的能量,那怕只有晚上的那一點點親子時間!
陳俊臣媽媽眼神凝視著陳老師,聽她暫停,她微不可察的嘆了嘆,然后又輕輕的點了點頭。
陳老師放松了姿態坐好,接著說:“剛剛的家長會,其實您也聽到了,今天讓您來,我沒想能改變您,但我希望,至少能引起您的思考--錢和孩子,到底那個更重要?
我知道您很忙,您是做生意的,慣會計較貨物的價值和償失。
孩子也是一樣的,您以為您能為他積累財富,他就會過得比別的孩子幸福。
事實上是這樣嗎?
您有沒有想過,那天您覺得您錢掙夠了,回頭再看,孩子已經不是您想要的孩子,那會兒,為時已晚。
雖然,您這些年千辛萬苦掙回來的金銀堆積如山,但您確定,您的那些金山銀山,足以支付起這個代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