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本來我五點起來工作--清理街道的,就可以了,但為了送劉雨欣上學校,我四點就起來工作,中間剛好回去送劉雨欣上學。
雖然家離學校只有10分鐘的陪伴路程,但我覺得很滿足,因為劉雨欣一路上會唱歌,講故事,會把在學校發生的事講給我聽,我每每聽到都心滿意足。
晚上,她在燈下做作業,我不懂,但我只能搬張椅子端坐在她身旁,熱了給她扇風,渴了給她倒水,她偶爾回頭微笑著看我一眼,我就覺得心里甜滋滋的,沒有什么比這更美好了。
這些年,無論刮風下雨,加班與否,我和她媽媽都有一個人陪伴在她上學放學的路上,甚至是做作業的書桌旁。
劉雨欣有今天的成績是她自己的努力和學校老師的栽培,我和她媽媽真的沒有幫上忙,但陪著陪著,我卻明白一個道理--我陪著她,我就能第一時間懂她情緒,曉她所困,然后盡自己能力幫助她。
例如:五年級的時候,她在數學科遇到一個知識點沒掌握,我在第二天放學之前趕到學校門口,接上劉雨欣,等待數學老師下班,然后讓劉雨欣再當面向數學老師請教弄懂。
我剛剛聽了陳老師講了這么多,我才知道原來我的陪伴是對的,原本我還想著是我的知識不夠用陪伴來平衡,現在想想我是蒙對了。
感謝陳老師,感謝家長們,由于我本人的能力有限,我今天就只能分享這些,謝謝大家!”
他說完,又面對面的向著端坐在會議室的家長們弓了一下身子,又對著陳老師站著的方向鄭重的鞠躬。
陳老師看著,也向他微笑彎身示意,他看到后,一臉的輕松笑意,轉身才腳步慢慢的走回自己的座位。
看著他坐下,陳老師嚴謹的語氣又來:“謝謝劉雨欣爸爸,特意給我們分享他的陪伴經歷,劉雨欣這孩子自信,上進,成績好,主動承認自己的優缺點。
我想,除了她自己自身的努力外,也不排除有父母盡心陪伴的功勞,有陪伴的孩子是幸福的,也是自信滿滿的,這點我從劉雨欣身上輕而易舉的看到,再次謝謝劉雨欣的爸爸。”
陳老師說完,自己先鼓起掌來,家長們也爭先恐后的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待會議室又回歸安靜的時刻,陳老師隨手放好手中的遙控器,聲音清淡有力的說:“好了,今天的家長會就到這里,我對各位家長有一個小要求--每天即使再忙,都要查看一次班群和短信,因為有時是通知,有時是要讓家長準備第二日所需的東西,希望各位家長都能做好。
另外,幾位家長需要留下來,我有事情要請教一下。
陳老師說完,開始點名--陳俊臣家長,劉榮光家長,楊開明家長,李金威家長,聽到名字的家長留下來,其他家長可以自由活動了。”
話畢,家長們站了起來,會議室突然就掌聲四起,如潮如浪,久久不息,響在耳畔,縈繞在會議室,是真摯,是熱情,更是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