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拿起江楚燁前日遞上來的折子,滿心都是歡愉。
“這個江楚燁,果真是明事理。”
皇帝又拿起折子瞧了兩眼,隨手扔到了案上,拿起旁邊的茶盞喝了一口茶。
劉成這時候進來稟報道:“陛下,賀遂使臣來了。”
“哦?”皇帝擱下茶盞,“請進來。”
“是。”劉成退了出去,過了片刻,賀遂泓走進金明殿中。
皇帝笑道:“賀遂使臣這個時候前來,可是有什么事情?”
賀遂泓道:“皇帝陛下,我西夏此番特地進獻給大齊一批戰(zhàn)馬。”
皇帝瞟了一眼賀遂泓,又笑道:“哦?”
賀遂泓遞上自己的禮單,“這些汗血寶馬雖然珍貴,但對于我西夏來說還不算什么。”
皇帝低頭看著這禮單。
賀遂泓這個時候進獻戰(zhàn)馬,明明就是不安好心!
江楚燁剛要來解兵權(quán),這就說什么這些寶馬對西夏來說不算什么。
這是什么意思?
皇帝抬起眼皮,又瞅了一眼站在那面帶笑意的賀遂泓。
這樣子,江楚燁的兵權(quán)可還怎么解?
之前和西夏的一戰(zhàn)本就險勝,現(xiàn)下國力空虛,萬一被西夏鉆了空子,那可不行。
江楚燁在,也能震懾一下西夏,自己至少也能放點兒心。
“既如此,那便多謝賀遂使臣了。”皇帝笑道,“賀遂使臣果真是有心了啊。”
賀遂泓行禮,“陛下真是客氣,有江大將軍在,我西夏自然俯首稱臣。”
皇帝聽了這話,心里暗暗不爽。
什么叫有了江楚燁,你們西夏才能俯首稱臣?
敢情自己什么都不算了唄?
不過皇帝抱怨是抱怨,他也沒有多說什么,畢竟江楚燁還是有點用的。
“既如此,那臣就退下了。”賀遂泓道。
“嗯,賀遂使臣慢走。”皇帝略帶客氣地說道。
賀遂泓微微行了個禮,然后退出了金明殿。
皇帝望著他退出去的背影,又低頭看了看江楚燁請求解兵權(quán)的折子,嘆了口氣。
“劉成。”皇帝道,“傳旨,易凌之事,同大將軍無關(guān),誰人膽敢再亂說,朕,決不輕饒。”
這旨意就像是一陣風(fēng),穿得很快,不久金陵上下都知道了易凌的事情傳得紛紛揚揚,甚至江楚燁自請解兵權(quán),卻被皇帝駁回的事。
這陣風(fēng)傳進了東宮,后來忠肅侯聞言也趕了過去。
二人不知在東宮里都商議了些什么,待下個月之時,太子與忠肅侯一起去平海巡視,忠肅侯五萬大軍起兵造反,直擊金陵。
平海之地本就兵少,忠肅侯兵力勢如破竹。
群臣惶惶然之際,與平海相鄰的鞍陽卻不知道從哪里來了三萬人馬,直接將忠肅侯的兵馬拿下。
刀懸頸上之際,太子只看見了江楚燁的身影。
“當(dāng)時陛下遣我去登州,實際上就是暗調(diào)兵馬,防止你這一天。”江楚燁道,“盡管你料到自己無路可走,盡管你知道太子心志易動搖,盡管你成功說服了太子,你還是輸了。”
忠肅侯仰天大笑,自刎而亡。
太子被廢,貶為庶人。
這一段史書在冊,記為“平海兵變”。
高家叛變,滿門抄斬。
承銘十四年七月,晉王蕭臨逸立為太子。
鎮(zhèn)國大將軍江楚燁經(jīng)此一系列事,聲望漸高,更有甚者,傳出了“無江楚燁,便無勝仗”之言辭。
承銘十五年二月,嵐玉公主身體痊愈,賀遂泓返回西夏。
同年六月,江楚燁遭西夏人中毒重病,西夏領(lǐng)兵進攻邊疆。
江楚燁無法出征,軍心不穩(wěn)。
江楚寧借與其兄極其肖似的容貌,替兄出征,獲大捷。
承銘二十年,帝駕崩,太子登基,封江楚寧為中宮皇后。
后史稱蕭臨逸為元祐帝,皇后江氏為文德皇后。
(全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