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魚他們這一組四個人,在這次宴席中各有各的拿手菜要做,從擇菜、洗菜、切菜,上灶,都是親力親為,不像對面,都是蘇天水一聲令下,自然有人在旁邊伺候上。
乍一看,他們這邊顯得有些亂,可看真了,卻是亂中有序,井井有條,交換場地,互換工具,都很有默契,看上去竟像是合作很久的小團隊。
反觀蘇天水那邊,干雜活的有五個,可是誰該干什么,該怎么干卻沒有個定準,有時候蘇天水都開口要什么東西了,那頭還在磨洋工的呢!
說是指導,可沈躍離卻是抱著膀子只在旁邊看,哪怕是皺了眉都半聲沒吭。
在小廳里的幾位評委,看熱鬧倒是看得滿開心,“小沈是不是要發火了?你看他,那眉頭都皺成……這個豬肉脯烤得真的滿香啊!嗯,小徐來一塊,這個就是你們女生說的那個什么追劇必備嘛……”
張廣跟著拈了塊,“老黃你還挺追潮流,還知道追劇……嗯、嗯,不錯,小蘇有點大意了……”
的確是大意了,蘇天水太過注重廚房里的事務,反倒忽略了席上的事。如果是正常營業的飯店,自然會有服務員照顧客人,送上茶水再配些小吃,再不濟也有點花生瓜子的東西。
可今天卻不同,節目組是借的廚房和小宴會廳,雖然也借了兩組服務員,卻并沒有安排其他事務。
陸小魚他們組,那是之前商量菜單時就把餐前小食都定好了,一早準備妥當吩咐服務員送上,而蘇天水那頭卻根本沒有準備,臨時由服務員上了些瓜子,兩相比較,蘇天水那一組在餐前小食這一關上就先輸了分。
不過餐前小食畢竟只是小食,重要的還是要看后面的。
林寬作為海城大酒店的廚師長,倒是對兩份餐單看了又看,還和林宣兩人討論,“若說從餐單上來看,我是覺得蘇天水他們組更好些,你看,清一色的準揚菜,從味道上說是一脈相承,不會太過突兀,很整齊。可齊一華他們組就是……呵呵……不好評說了!”
林宣也笑,“大雜燴是吧?魯菜、川菜、徽菜,再有一個上海本幫菜,還真是有點雜,各有各的特色,單拿出來都好,可要是搭配不好……”
這宴席菜,就和穿衣搭配是一個道理,就算是件件好看,也不一定搭出個美來,還得統一和諧,才能讓人看著舒服。
幾個評委邊看邊聊,在言談間倒都是對后廚將要送出來的菜有了些自己的看法。
后廚里忙得熱火朝天,兩個組都想快點出菜,到底還是陸小魚他們快了一步,先讓送菜員送上了前菜冷盤。
雖然沒有抬頭去看,可蘇天水眉頭已經皺起,“準備叫送菜員。”
后頭聚在一處議論紛紛的幾個廚師這才后知后覺地搖鈴,還要怪一聲:“人跑哪兒去了?送菜員不就該守在廚房門口嘛!”
蘇天水擰了眉,有心回頭說上一句,卻到底還是把到嘴邊的話咽了下去,只是沉聲吩咐人作最后擦盤。
菜擺盤上桌前,若是盤邊沾染上湯汁什么的必需擦去,這種小活一般都是送菜員做的,根本就不必廚師動手。
給蘇天水打下手,幾人已經百般不情愿,這會兒一聽還讓擦盤,更是臉色不好,若不是在拍攝,怕是早就翻了臉。
就這樣,還是你推我我推你磨磨蹭蹭出來擦了個盤。
且不說后廚忙亂,只說前菜冷盤端上桌,評委們紛紛起身來看。
還有幫掐時間的,“那組這一輪又慢了啊!”
正說話間,說慢的也送上來了。
兩張圓桌,擺得齊整,卻是各不相同。
一桌是普通宴席形式,幾大盤菜擺在桌上;另一桌卻是分餐式,每一個座位前都是一只托盤,托盤上幾只小巧盤子盛著小菜,看起來精巧得很。
“那,我們就隨意坐吧!愿意先吃哪個就先吃哪個吧!”黃英華笑著招呼,自己卻是往蘇天水那桌坐,“我先嘗嘗這地道的準揚菜,看著很不錯啊!看看,這是鹽水鴨吧?這個是醉蟹,風雞,小林,這個是什么?”
林寬探頭一看,“熗虎皮!用的是鱔魚尾背上的肉,這個刀工是好,果然形似虎尾,準揚菜最重刀工!”
四道前菜冷盤,道道都是準揚名菜,雞鴨魚鮮,可謂是豐盛至極。
男評委中號稱肉食動物的自然不能不先嘗這邊的盛宴。
倒是兩位女性,都選了看起來更精致的另一桌。
“看起來很清淡……”徐美如先就給了這樣的一個點評。
事實上不是看起來清淡,這幾道冷菜,和旁邊那桌比,是真的清淡。
一道醋泡海蜇皮,一道酸辣雙耳,一道本幫熏魚,一道涼拌雞汁腐衣,四個冷菜,恰好是四個菜系,光是看這四道菜,就知道這是四位不同廚師的手筆。
“我倒是喜歡,看起來很家常。”孫菲菲笑盈盈的,抬手舉筷,公允地評價:“清爽,開胃!”
雖然只是兩個簡單的詞,卻是前菜冷盤最重要的作用,所謂前菜本就是個鋪墊,就是要打開人的胃口好讓人更期待后面的美食。
徐美如嘗過蘇天水那組的冷菜后,就更是覺得先嘗了那一組的決定是對的。
如果要比食材,做工,的確那四道準揚菜道道精彩,可關鍵是四道一起上來作為開胃的前菜,真的是不適合了。
幾位評委先后交錯品嘗,心里都打好了分數。
這時,又有熱菜送上,這是屬于過中,先于大菜,做下鋪墊。
蘇天水組照舊是出手就是準揚名菜,蟹粉干貝燴蒲菜,翡翠蝦仁。
齊一華組則是芙蓉雞片,香菇菜心,清滑蝦仁,還有一樣像是鍋塌豆腐。
四個菜,是比蘇天水他們那組多了兩道菜,但因為都是裝在小碟子里,小小巧巧的一份,也不覺得份量多。
張廣這回先嘗的是齊一華組,夾起豆腐他才吃了一口,就輕“咦”了一聲,“這不是鍋塌豆腐啊!”
那頭林寬也點頭,“是鏡箱豆腐。”
張廣笑,“我們老廣叫釀豆腐。”
“都一樣意思嘛!”黃英華笑瞇瞇的,“嗯,這個肉餡調得好,肉、蝦,香菇、青豆的比例恰到好處……不過,你們猜猜是誰做的?”
剛幾人品菜,倒沒人盯著屏幕看了,這會兒突然讓猜真的是考眼力了。
林寬先笑了,“這鏡箱豆腐是無錫菜呀!我猜是張師傅做的,本幫菜,和無錫菜多少沾上點邊嘛!”
這話說得有那么點道理。齊一華這一組沒一個是學準揚菜的,這道鏡箱豆腐出自無錫,屬于江浙菜系,和本幫菜頗有淵緣。
幾位評委跟著點頭,大多是贊成林寬的判斷。
只有林宣和白十三目露笑意,白十三還裝高深,林宣卻是直接道:“我猜是陸小魚陸師傅做的這道菜——她雖是川系,但可不只是擅長川菜。”
他這樣說,幾位評委或是笑或是搖頭,不大信這話的。
一般來講,師從何派,就會擅長哪一派系,要真是什么菜系都擅長,那得是拜了幾位師傅呢?
“黃會長,白哥,你們也都是知道的!得,你們別笑,要不然咱們就打賭……”
林宣話說到這個地步了,白十三才笑著打圓場,“林宣說得不錯,陸師傅是不僅擅長川菜,我還在她店里吃過西北菜呢!”
黃英華幫著打干證,“嗯,她的豆汁比京里一般店都做得純正,麻醬燒餅也正宗。”
這兩位一開口,不信都不行了。
“這倒是奇了,要真是擅長各家之長,也難怪她之前能懂得那么多了。”
感慨歸感慨,該做的一樣沒落下。
兩組都是老手,上菜的時間都是掐算好了,這邊嘗得差不多了,后頭的熱菜也陸續上桌了。
蘇天水組照舊是準揚名菜,首道菜就是雞包魚翅,這可是道大菜,水發魚翅,這種比賽場合敢端上桌的必得是高級貨。
但最難的卻是這包著魚翅的雞可是選煮熟的整雞脫骨的,這絕對是考功夫的大菜,高級酒店里也得是提前預定才吃得到的。
二道菜濃湯魚唇,是用雞、鴨熬出濃濃高湯來,再入水發的魚唇,這魚唇可不是普通魚的魚唇,是上好的大黃魚的魚唇,和魚翅、干貝一樣,屬于海八珍。
別的不產,光是這兩道菜,整個宴席的檔次就完全不一樣了。
之后的幾道熱菜,在這兩道大菜的光芒下就略顯平庸了。
不過幾位評委都是見過世面的,再好的菜也不過是略嘗兩口也就罷了。
倒是齊一華這一組,真是被襯得寒酸起來。
幾道熱菜,也是有肉有魚,可這用料就太平常了。
一道上海紅燒肉,本幫菜的做法,濃油赤醬,微微甜口;九轉大腸,魯菜名品,咸香中又帶有肥腸獨有的味道,有愛這一口的是真愛,不愛的那是真的接受不了;火爆鱔魚,麻辣咸香,鑊氣十足……
剛才的菜是清淡的,爽口的,這幾道菜一上來,道道重口。
要說統一,那是絕對不統一的,可不知怎么的,吃進嘴里,居然還覺得這樣的搭配挺夠味。
等吃到最后一道黃山燉鴿,又回復了平淡的口味時,幾位評委倒都笑了。
這還真是全套宴席的上菜流程,從清爽開胃到濃滋重味,再回復平淡,就好像是一只歌曲,由婉轉而高昂再回歸低音,有起有伏,有平淡才顯出了高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