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來114中
20180701
上個月信用卡還錢,四千多,在孩子她媽帳上劃的。
培養孩子就要舍得花錢。
法學博士,還要考證,美國和中國不一樣,這個州和那個州法律不一樣,你想,五十個州,想想,頭皮都麻。
你有一個優秀的兒子。
敲骨吸髓,連皮帶骨頭,連死的想法都有了。
我要是有你這么一個兒子,連做夢都笑醒了。
別扯遠了,說事,你又出什么幺蛾子。
沒有啦,寫封信,
告他們。
嗯。
那簡單,現在可以網上投訴。
我知道,這是信的內容,你溜一眼。
潘總湊到電腦前面看起來:
5月底曾經要求被上訪人給一個書面答復。其實,復查復核不是目的,而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途徑。如果問題解決了,那就不需要復查了,再說,這個事情本身也不是什么牽扯多大利益生死攸關的問題。它只不過是區區一塊宅基地而已。即使登記發證又能損失什么。即使卡住不發證又能夠得到什么呢。是方便群眾呢,還是阻止下情上達?是不懂程序呢,還是不顧群眾利益?
之所以不滿意,是因為連一紙書面答復都沒有,導致復查復核也就無從談起,即使向上級部門寄復查材料也沒有處理意見書(復查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之所以不滿意,是因為罔顧訴求,答非所問,不去查明事實,連“鄰居”“筆誤”都能夠臆造出來。不去糾正錯誤,不能按章辦事,目前及2018年5月21日鄉政府在發通知,補辦不動產登記通知(居民戶口也可以辦登記)。
之所以不滿意是因為不僅僅過度自裁自量自說一通,而且還不能自圓其說(被申請人在電話里說申請人符合登記發證條件,在2015前就應該辦了,但是鄉政府沒有做這個事情,全縣就鄉政府沒有發,原因是聘用的村支書素質不高沒有把登記發證的事情做好)。
之所以申請,是因為被申請人罔顧被申請人的訴求及事實陳述。事實上,即使登記發證也發不了財,不是良田千頃廣夏萬間,而是區區一塊宅基地而已。希望少一點不作為亂作為,多一點最多跑一次,如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算是一點點欣慰。
看完,潘總說:這是復查申請嗎?
不是正式的。
這里有一個悖論,按條例復查復核申請只能用書面方式,不能用其他途徑。但是,
發不?
發也無妨,錯不在你。
有人看嗎?
未必有人看,但是,你也沒有全部說,似乎留下了懸念。
算你聰明。被你看出來了。
是吧,至少你手里還有材料,復查材料和處理材料不是一回事。處理材料給他們了,復查材料還沒有給。是吧?
嗯。復核材料發在網上沒有意義。
潘總搖搖頭,說:未必有人理睬你。
錯不在我。
那是肯定的,從程序看,你在理。他們不在理。問題是誰還在講理,誰還跟你講法。雖然,都說現在是法制社會了,但是,跟國外或者發達國家比,還是有巨大的差距的。就拿我兒子來說。
別,扯遠了。你兒子的事,改天再扯。
我兒子在美國,
打住,法學博士,連耳朵都起繭子了。說當下,帖子發不。
不發,恐怕陷入被動,有理變成無理了。發,未必有人看。總而言之一句話,你自己看著辦。
白問了。
白來了。
這東西還不夠重要嗎?一般,不會輕易示人的,給你看,那是因為看重你。把你當自己人。
行。紀錄片的事情不追究了。后期制作的事情怎么樣了。
我已經不指望賺錢了。
說得輕巧,你不指望了,我指望啊。辛辛苦苦拍了一部戲,即使不指望賺錢,也至少不能夠賠錢啊。
想賺錢嗎?
嗯。
我有一個點子。
你又來了。我看,你不是真話大師,你是忽悠大師。
這話你也說過不止一次了。能不能換點新鮮的。
我不說假話。
想不想聽。
什么?
金點子。
隨便你。
把耳朵伸過來。
潘總說:有沒有外人。
隔墻有耳。
張和尚在潘總耳邊嘰里咕嚕說了一通。
潘總仰天長嘆,說:就這啊,那是什么金點子,是餿點子。
別急,還沒有說完呢。
不聽了,全是大話。好高騖遠。
那說實際一點的,
說,
聽說過千人計劃嗎?
知道一點。
中組部千人計劃青年千人,教育部長江學者,青年長江,中科院百人計劃,
雙一流計劃,
潘總說:打住,雙一流,我知道,相當于211,那是針對大學,不是針對個人。
張和尚說:你還真滴知道。
潘總起身往外走,
回來,坐下,
一愣,轉身,潘總說:我得去找錢去,銀行短信又來了。
美國孩子,那個法學博士又刷卡了。
除了他還能夠有誰啊。
會不會什么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