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定遠很清楚地記得,徐形宜半點也沒有懷疑他的話,按照他的描述,她認為“猴太子”買下的那塊聚陰地內藏異寶,也就是那個“文王八卦鏡”。
徐家的先祖記載了“文王八卦鏡”最后一次現世,是清朝康熙年間,有風水大師利用“文王八卦鏡”修改了北京城和皇宮某幾處的風水,據說,在風水改變以前,異族的外來者們沒有坐穩江山的自信,進駐皇宮的愛新覺羅氏子嗣艱難,很少有嬰兒能熬過天花。
康熙皇帝十六歲誅鰲拜,十七歲延請了那位風水大師來到北京,沒有人知道那位風水大師曾經做過什么,所有的文字記錄對此都保持了沉默,甚至連那位風水大師的真實身份,后來人也始終爭議不休。
徐家的先祖也沒有查明那位風水大師的真實身份,記載中提到了幾個當時較為流行的猜測,一是金鎖玉關林家的家主,二是南天師道的掌教;如果說前兩個猜測還算靠譜,第三個猜測則有點奇突--“一位姓楊的年輕人”。
記載中就留下這么一句,沒頭沒尾,既沒有解釋他到底是什么人,出身何門何派,也不講明他有何本領,憑什么受到皇家的青睞……總之非常莫名其妙,讓人理解不了先祖寫下這行字時究竟在想什么。
不管那位風水大師到底有什么樣的真實身份,他做了兩件事,都使得他即使隱姓埋名也得名揚天下。
第一,他改變了北京城和紫禁皇宮的風水,據說可保大清江山百年無虞。
第二,“文王八卦鏡”在他手中現世。
就像沒有人知道這位風水大師的來歷那樣,也沒有人知道上古傳說中的“文王八卦鏡”為什么會出現在他手中。所有人只得瞠目結舌地看著,聽著,還沒反應過來,便再次失去了“文王八卦鏡”的蹤跡。
徐家的先祖消息靈通,記載了“文王八卦鏡”最后失蹤在秦嶺一帶,持有它的人是清廷的某位滿人大員,他沒有詳細寫明“文王八卦鏡”是如何失蹤,以及那位滿人官員遭遇了什么,但春秋筆法好畫留白,其中詭譎風云,或可想象。
就像周定遠對徐形宜頗有好感那樣,徐形宜似乎也挺喜歡他,她不顧兄長徐形意的阻擋,后者使眼色使得快要眼抽筋,她仍然不急不躁,慢慢地給他講述了徐家所知的關于“文王八卦鏡”的故事。
周定遠遲疑道:“可是……我不明白,你們怎么知道我遇到的就是文王那什么轉換鏡?”
“是‘文王八卦鏡’或者‘陰陽轉換鏡’,”徐形宜不慌不忙地糾正他,“因你的描述與過去見過‘文王八卦鏡’的目擊者留下的記錄吻合,且我探堪這塊聚陰地數日,心里隱約有所猜想,你不過是證實了我的猜想。”
周定遠還是不懂,不過他聽懂了徐形宜的話外之意,喜道:“您的意思是有辦法達成侯先生的要求?”
“猴太子”非要把害死人的聚陰地改成招財進寶的福地,周定遠聽著都替徐形宜為難,此刻見她似有靈感,頓時把自己遇到的怪事和什么什么鏡都拋到了腦后,一門心思期盼她點頭。
徐形宜果然點了點頭,可她并不像周定遠想像得那樣高興,相反,她面露猶豫,注目周定遠道:“如果聚陰地的地下確實藏著‘文王八卦鏡’,我確有辦法改換此地的風水,只是,我怕那不見得是件好事,尤其對你來說……”
周定遠當時沒有明白她含混不清想要表達的意思,他也不明白,為什么這件事最后與他有關,他本該是個無關緊要的小人物,不是嗎?
不,不是。
他很快明白了,小人物有時才是能起決定作用的關鍵角色。
等到徐形意瞞著徐形宜私自去找了“猴太子”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