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回到逎縣以后,對于在蘇家發生的事仍舊無法釋懷,為了不讓自己有時間想這些煩心事,高云拿出他那把一字斬軍鎢鋼刀,每天從早到晚的在院子里練招,半個多月下來,高云那五招越發的精熟了。
轉眼過了臘月二十,縣令劉旭覺得該辦的事都已經辦好了,留在這里也沒什么意思。眼見年關將近,劉旭便想早早交割,好回家過節。
高云本來就害怕夜長夢多,劉旭既然有這個意思,高云自然樂得應承。便帶了孫斌、關羽、張飛并十二個貼身隨從往縣衙接手。
劉旭這次倒是挺守信用,孫斌點驗糧倉之后,向高云稟報,倉內粗細米糧十五萬斛,只多不少。高云聽了自然非常高興,當即又給了劉旭二十金,這也是為防止劉旭在最后這十天里使壞。
劉旭走后,高云就算是完全接手了逎縣縣衙,縣衙里共有駐防兵士五百人、隨衙干辦一百多。除了幾個民怨較大的被高云就地處置以外,其余的仍歸原職。
高云又任命孫斌為師爺,總理縣衙內務,復查以往卷宗,發現疑案冤案即刻重審;任命張飛為兵長,整頓縣衙駐守兵士。
按說這整訓兵馬的活兒應該是高順更合適,但這些縣衙里的守卒跟其他兵卒不同。因為長年沒人管束,大多都變成了游手好閑的兵痞。高云覺得要改變他們這種習氣,首先需要的不是高順的嚴格,而是張飛的震懾和威嚴。
把這些事安排好之后,高云便發出了他上任的第一道榜文,宣布:“即日開倉放糧,逎縣轄內按照人口,不分男女老幼,每口人可領細糧半斛、粗糧一斛、錢五十文。另外號令全縣,正月十五以前,不許任何地主鋪東逼討錢租糧租,違令者一經發現,按照所討錢糧處以十倍處罰”。
這榜文一張貼出去,整個逎縣可就轟動了,遠近鄉民紛紛走上街頭,互相傳播,大街小巷人頭攢動,各自拿著糧包,興高采烈的往縣衙領取救濟錢糧。
逎縣共有人口一萬八千多人,按照高云的告示,總共要發放粗細糧食兩萬七千多斛,也就是七十多萬斤,還要發放近一百萬錢。
既然要招兵買馬,高云不可能不知道錢糧的重要,那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其實這次高云還真沒有什么別的目的,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要讓這些勞苦大眾過一個舒心的春節。他覺得這是他身為一縣父母官所應盡的義務。
雖然高云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但這些逎縣百姓可就不這么想了,對他們來說,這是破天荒的,是天大的恩惠,是他們祖祖輩輩所沒有享受過的。
這意味著他們這個春節可以不用為躲避債主而東躲西藏、不用為大年夜里沒米下鍋而發愁,甚至他們可以奢望在新年里為他們家里的小姑娘扯上一尺花布、為他們年幼的兒子買上一雙嶄新的虎頭鞋。
這些都是他們每一年都曾經盼望,卻每一年都沒有實現的。眼看年關將近,他們早已經在心里抹殺了這些念頭。卻沒想到這個剛上任的縣令,卻讓他們在臨近絕望的邊緣,突然實現了多年的愿望,這怎么能不讓他們感恩戴德呢。
這些百姓領完了錢糧并沒有馬上離去,而是聚集在縣衙門口,他們要當面感謝高云這個新縣令。
“我們要見高大人!我們要見大老爺!”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七八歲的童齔一齊在門口呼喊。
高云正在縣衙里翻看卷宗,跟孫斌商討錢糧配項,突然聽到門外喊聲震天,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急忙奔出縣衙。
“高大人!”一些認識高云的人當先跪倒磕頭,后面那些不認識的也隨即跟著跪下,“叩謝高大人,謝謝高大人大恩大德!”
看到這一幕,高云的眼睛濕潤了,不是因為感動,而是心酸。他想不到自己這點小小的恩惠,竟然會讓這些百姓感恩成這樣,可想而知,這些人的生活是怎樣的水深火熱了。
“鄉親們,快起來,都起來吧,我高云一個后生晚輩,不敢受鄉親們這樣的大禮。我今天在這里向大家保證,從今年開始,只要是我高云做縣令,每年臘月二十,那就是開倉放賑的日子!”
高云說話的語調鏗鏘高亢,更像是在宣誓,想想這個吃人的世道,他的心里滿是悲憤。
聽了高云這些話,百姓們更感動了,甚至有很多人當場痛哭流涕,高云好說歹說才算把他們勸走。
身后的孫斌、關羽、張飛還有那些干辦衙役,見了這種情景都驚嘆不已。他們從來沒見到過一個縣令能受到這樣的擁戴,同時在他們也因為自己是高云的屬下而產生了自豪感。
高云的名聲從此算是立下了,在逎縣百姓的心里,高云就是他們的青天,是來救他們脫離苦難的菩薩。
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震撼中的時候,孫斌已經再想另外一件事了。回到縣衙大堂,孫斌對高云說道:“主公,看今天這情形,逎縣百姓對主公都已經是感恩戴德,屬下以為,這是主公招募兵士的絕佳時機,不知道主公作何打算”。
高云點了點頭,“恩,先生說的很對,但我還是不想打擾鄉親們過年,這件事還是等過了元宵節再辦吧”。
高云雖然沒有完全采納孫斌的建議,但卻對他的才能更加的認可了。高云覺得孫斌在如此人心攢動的時刻,還能這樣有條不紊的做出分析,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被這么一攪擾,高云也沒心思再查看案卷了,留下張飛坐鎮縣衙,自己便帶孫斌和關羽返回高府。
一進家門,內管家就迎了上來,說涿縣蘇府派人帶來口信,讓高云早早準備,正月十六啟程。
高云數了數日子,還有半個多月,準備時間還是很充裕的。按蘇雙說的這一去就得兩三個月,而現在已經到了公元一八二年的春節,再過一年零兩個月就要爆發黃巾起義了,對于高云的計劃來說,這個時間是很緊迫的。所以雖然他人不在家里,但逎縣的準備工作卻絕對不能停手。
而這其中最為緊迫的就是熔煉精鐵和鍛造兵器了,高云知道一支軍隊的裝備質量,是影響戰斗力的重要因素,所以高云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衡量當前的條件,決定使用加碳熱處理工藝,也就是常說的“悶鋼”,其實這才是高云制作坩堝的主要意圖。
這種技術雖然在近代就已經出現,但就這個時期的設備來說,難度還是很大的。而且這種工藝本來就很繁瑣,在滲碳之后還要淬火、回火,這無疑又大大加長了鍛造的時間。
所以高云決定在臨行前,讓孫斌完全掌握這種技術。這樣的話,即使自己不在,孫斌也可以帶領鐵匠不停的鍛造兵器。
于是對孫斌說道:“輔仁先生,我從涿縣回來之后,交代你的幾件事辦的怎么樣了?”
“哦,連弩和圓盾制作還算順利,倒是鐵錠熔煉有些緩慢,因為天氣寒冷,爐溫不容易把握,所以產量不是很高”。
“恩,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不過我們時間緊迫,即便是天氣寒冷,也只能克服了。這些東西,大概都產了多少了?”
“回主公,共計連弩一千余把、圓盾近三千個,不過還沒有干透、鐵錠不足一千斤”。
這個生產速度已經超出了高云的意料,不禁對質量有點兒擔心。
“已經很不錯了,麻煩先生各取幾個來我看一下”。
“是”。孫斌應承一聲,轉身去了庫房。
功夫不大,孫斌便帶著兩個提樣品的隨從進了前廳。
高云逐個看過以后,算是服了孫斌了。這樣簡陋的條件,竟然能有這么高的產量,而且質量也很理想,可見孫斌是付出十分的辛勞了。
高云知道孫斌操勞,心里有點兒不忍,但接下來的事卻又必須要倚重他的才能,只好說道:“雖然我知道輔仁先生這段時間非常辛苦,但正所謂:‘能者多勞’,我走之后,還有一件至關重要的事,不得不依賴先生,還望先生不要怨我高云不近人情。先生勞苦功高,我高云銘記在心”。
其實,在孫斌心里,高云越是給他安排任務,他就越高興。因為他覺得這不但是高云對自己的信任,而且是自己報效高云的機會。
現在見主公還這樣憐惜自己,心里更是感動,連忙說道:“主公言重了,孫斌受主公大恩無以為報,主公有事盡管吩咐,孫斌縱然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孫斌這種任勞任怨的品行,讓高云覺得敬佩,他站起來,吧手按在孫斌肩膀上,“有你在我身邊,真好啊”。
就是這短短的幾個字,孫斌落淚了,他慶幸自己有這樣一個重情重義的主公,一個自己可以為他甘心赴死的主公。
一來孫斌聰明、二來高云教的細心,只用了三天時間,孫斌就完全掌握了這種技藝。高云見孫斌已經學會,便讓他招募各處手藝精湛的鐵匠,開始鍛造兵器。
把這些事情安排妥當,就已經到了大年三十。這“每逢佳節倍思親”,高云心里難免有些惆悵和憂傷。好在他還有這幫兄弟,和一個賢惠的妻子。
“來人”,高云叫來兩個聽班的兵士。
“你們去,告訴師爺、二爺、三爺,讓他們把手里的事都放下,回來過年。另外告訴內管家,把府里上上下下的人手分成六班,從今天到初五,每天留一班當值,其他的放假回家,工錢照發。當值的發三倍工錢”。
“放假照發工錢?當值還發三倍?”,這可是從沒聽說過的事兒,倆人楞了半天神兒,才反應過來,連連答應著跑了出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后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