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是戰士,從不畏懼,什么都敢嘗試,雄心萬丈,常懷天下舍我其誰之心?他們從來就以為自己是天降大任的“斯人”,面對成功,認為理所當然,面對挫折,甘受“勞其心智、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之苦。
高中生是詩人,感情豐富,多愁善感,要么為賦新詩強作愁,要么憂天下事而先憂。毛**的《沁園春??長沙》,是高中生前進的號角,被每一個人背誦,能點燃所有的激情。
教室里,男女生之間不再象小學初中那樣,課桌上劃著明顯的“三八”線,不理不睬,相互之間幾乎無話不談。
男女生之間已經情竇初開,如果對哪個女生有好感,男生會搬著自己的單個的課桌,坐在那個女生旁邊,單純的如同白紙,只是想以這樣的方式表達最原始的感情萌芽。
有些明知考學無望,有好感的兩個人,也會在學校熄燈后,點著蠟燭坐到十一、二點,樂此不疲,雖然什么都沒發生過,卻成為青春不可磨滅的印記,成為少年終身難忘的獨特風景。
同學中,有些同學成熟較早,真的談戀愛甚至在外面合租房子住,畢業后,有的還真談成了,到現在仍十分幸福美滿。
高一分班后,我們仍在(四)班,從(二)班里來了位女同學,長得非常出眾,在學校擔任校播音員,到我們班之后,成為了我們的副班長。
她很喜歡文學,我窮極無聊的時候,常跟她套近乎,從她那里我接觸到外國文學,并在她的影響下,認認真真的讀完了《巴黎圣母院》等幾部名著。
她跟曾經跟我說,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顯示她與年齡不相稱的成熟,并說對我的第一印象不好,接觸之后才發現,其實我很不錯。
這不相稱的成熟,對我觸動很大,乃至后來十分注意給人的第一印象。青春在歷練中成長,思想在碰撞中成熟,這或許就是高中,不知道有多少收獲,就是在這樣不經意間的交談中,幾句話影響了性格,改變了后來的征途。
青春年少,多愁善感,高中期間,席志摩和汪國真的詩,風靡一時,被我們傳抄,被我們背誦,有些婉約,有些豪放,往往有心靈的共鳴,“為作新詩強作愁”,我們也一個個也成為了“詩人”。
孤獨也好,寂寞也罷,都在這樣的謄抄中排遣,都在這樣的朗誦中消淡。有時自己也會寫,用自己最喜歡的筆記本記下,拿出來給同學的交流。
不管寫得好與壞,都想以現代詩的手法,極盡夸張展現少年的豐富想象,展現少年壯志的豪情。消極低沉,又略帶不甘,還能見幾分希望,成為詩的主流。
正是因為這樣的愛好,我們三個多愁善感的家伙走到了一起,一個是班長,一個是語文課代表,從入學之日起,他們就是班干部,只有我一個平民。
三人興趣相投,常聚在一起附庸風雅,還學古代文人給自己取了筆名,我取名叫“孤鷙”,班長取名叫“白鯨”,語文課代表取名叫“江漢”。
我一直認為“江漢”這個名字取得最好,他的語文成績一直很好,尤其是作文,常被語文老師當作范文,在課堂上講解,他即興寫的小詩,總能在班里引起哄動,得到大家的推崇夸贊。
高二下學期開始,我們在外合租了一個房間,這是冶城職校歷來的傳統,價錢便宜,少了些寢室的約束,多了些隨意和自由,寄住農戶家里,相對而言還安全許多,清凈許多。
和我們這樣結伴在外住宿的班里還有不少,男男女女后來可能占到了大半,雖然有談戀愛現象,不過卻從來沒有男女合住的,對這些老師一般也不干預。
沒有了女生宿舍阿姨相阻,后來男生和女生之間經常互相探門,毫不見外,并不會刻意避諱,只要去了都會有一番熱情交談,開些玩笑,講些笑話,特別融洽。
我們三人年紀相妨,十八歲時,選擇了在一起過生日,帶著強作的憂愁,生平第一次買了一瓶白酒一盒香煙,坐在學校旁邊的那座橋上,對著夜空,喝了個嚀叮大醉。
沒有長大成人的興奮,沒有對美好前程的憧憬,只有少年獨有的傷感,用人生的第一次喝酒抽煙告別少年。
南潦河中,我們最喜歡學偉人的樣子,在大雪紛飛的日子到河里冬泳。在那些激情洋溢日子,每當天空下雪,我們幾個就相約來到河邊,光著膀子向水里沖去。
哪怕河水被上游造紙廠污染,完全變成醬紫色,刺激皮膚有難聞的異味,也沒有阻擋我們這份年少熱情。
高中畢業后,很長一段時間發現皮膚時常起一層層白屑,沾染滿內衣,估計就是高中期間,在這樣嚴重污染的河水中游泳,得下了皮膚病。
一到冬天,這樣被污染的河水比正常的河水溫度更低,寒冷能剌入骨髓。
又是一次雪后,我們相約到一處深水區游泳,順利游過去之后,再游回來時,到中途河水凍得手腳沒有了知覺,盡管大腦清醒,手腳卻完全無法動彈。
此時明知還有一兩米就到淺水區了,但這一兩米瞬間變得遙不可及,更要命的是,此時發現竟然凍得連嘴都當不開,無法出聲,眼睜睜地看著幾個同學緩緩上岸,向河邊走去,呼救聲只能在肚子里大喊。
本來自己水性很好,甚至可以一動不動地仰面浮在水上,但這次卻做不到了,身體緩慢地往下沉去,能做的唯一動作是把臉盡量仰起,讓鼻孔露出水面,慢慢的鼻子開始被淹沒,怕被水嗆著,我暫時屏住呼吸,看著那幾個同學一點回頭的意思都沒有,我已經徹底絕望。
老天有眼,就在我鼻子剛被沒入水中的一霎那,腳尖正好踩到了水中一塊凸起的石頭,我調整好身形,用盡全身的力氣向前蹬去,心想要是這下再踩不到河底,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當身體再次下沉,河水再次沒到鼻孔的時候,腳底終于踩到了結實的河底,心里一陣狂喜,踮著腳一小步一小步地慢慢向岸邊挪動,終于上岸。
盡管經歷了此次危險,但只要天空下起大雪,依然會毫無畏懼,與同學相邀一頭向冰冷的河水中扎去。青春不計本錢,無畏不懼后果,或許每一個高中生都是這樣。
同等條件下,只有冶城職校可以考取農大,表面上看來似乎比其他高中多了一條升學途徑,但隨著一中、二中的高考落榜生轉學而來,這條途徑變得異常狹窄。
高三的時候,我們班也轉來了十幾名這樣的學生,不要說我這樣放棄了學習,想著保護視力當兵的學生,就是班主任平時特別看重,常給“小灶”的七八名“尖子生”,也看不到了希望。
除幾個意志更強者,沒有放棄,寄希望來年補習,其他大多數已經作好了回家準備,或者像我一樣謀劃著參軍入伍,另僻蹊徑。
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想法,使我們更加珍惜同學友情,只要有集體活動,都會積極參與。
集體活動形式多樣,有時是勞動,有時是唱歌比賽,有時是藍球或者足球對抗賽,有時是晚會節目排練,還有自發組織的或者班級組織的郊游。
藍球或者足球對抗賽,全班不管男女,都會到場邊吶喊助威,學習成績點燃不了激情,集體榮譽感卻能點燃激情,只要是贏得比賽,整個班都會歡呼雀躍。
比賽結束,參賽男生把換下的衣服放在女生宿舍門口,女生會認真地幫忙洗干凈,之后依然放在原處,等男生自己認領,誰也不多說什么,心照不宣相當默契。
這樣的待遇我一次沒有過,不是說我不熱心集體活動,盡管高大卻依然笨拙,力量是大,耐力也足夠,但不靈活,特別是跑步速度太慢,哪個比賽都上不了場。
因為是職業技術學校的緣故,學校組織的集體勞動次數很多,通往學校的馬路旁,一側小山,種植了大片彌猴桃,分到了各班,每年都要鋤草施肥。
班里同學都很自覺,女同學剪枝鋤草,男同學挑重翻地,有些家里條件好沒干過農活,也沒人計較,有點情緒了,也只是向老師提出“來學習為何要勞動?”,發自靈魂深處的提問。
課程不緊的情況下,一些酷愛音樂的活躍分子,會自發的組織起來教大家學歌,女同學們在這方面天賦更突出,諸如《思念》、《友誼地久天長》等流行歌曲或者世界名曲,都是那一段時間,在班里學會的。
唱歌跳舞,我照樣不行,文藝細胞天生欠缺,打小學開始學唱歌就老跑調,但這不影響我參與,除了學唱歌,我還從同學們那里學會了笛子、口琴,甚至還學會了幾段霹靂舞,有自知之明,只是偷偷扭上一段,從不敢人前賣弄。
記憶最深刻的是當屬郊游,有時是班主任組織,他擔任我們班主任時剛從師范學校畢業,比我們大不了幾歲,有時是來實習的老師組織,班里同學也經常結伴野外郊游。
都是年輕人,老師的膽大,學生的膽子也大,每次郊游選擇的地方都比較遠比較偏,帶著點探險的味道。
大約高二下學期,在年輕班主任的帶領下,我們全班到當時尚未開發的“羅卜潭”游玩,沒有路難不到我們這些農村出生的孩子,避開荊棘闖了了一條路,搬來樹木架起了便橋。
當晚還在野外露營,燃起篝火,又唱又跳,男男女女互相擁護著在篝火中渡過一生中最難忘的夜晚,那情景,相互之間真是親如兄妹。
宜春師專三位年輕老師來實習后,又組織我們到學校對面的山野,探索險境,欣賞大自然美景,河水清澈能見水底,偶有山泉成線,在峽谷流下,原來身邊有如此美景,未被發現,激起我們無比的熱忱。
老師組織我們分成兩隊,比賽爬山,個子突出,身強力壯,山野長大,我有幸當了一回旗手,高興紅旗第一個登上了山頂,勝利的喜悅,在那一刻將所有的憂愁拋在了腦后。
同學們自帶了鍋碗瓢盆,野外包餃子,挖灶打水,生火做飯,這又是我的強項,童年的快樂時光,全部回到身上,那時候附庸風雅,喜歡學文人騷客模樣帶著把折扇,水中淘米時斜插在后腰,被有心的老師捕捉,留下了一張珍貴的照片。
幾次郊游,被大自然的美景陶醉,感受探險帶來的新奇,懷念其中流露出來的濃郁的同學之情,高三期間,我們利用周末幾次結伴自發游歷深山險境。
那是一種即將分別,不舍同學之情的自然流露,只要有人發起,滯留學校的學生,都會積極參與。
我們攀爬了學校后面的晏蕩山,山名的來歷沒有考究過,沿途見識了大山深處人家種植的紅米,見識了不知道什么原因,遺留下來的無人廠區,其中一座高高的鐵塔,顯示這里曾經有過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一條山民砍伐出來的小路,我們順著一直攀登到山頂,有個男同學好古文,一路走一路講,還真有不少墨水,身體卻較虛弱,柱著根棍子當拐杖,身邊總能吸引不少同學,嘻嘻哈哈的笑聲,灑滿了山林。
有一個周末,不知道誰提議爬越山,又是一呼百應,滯留的同學因此做足了準備,越山不同附近的大山,路程遙遠,騎自行車到山腳就要二三個小時。
那天我們起得特別早,自行車都搜集了起來,女同學坐男同學騎,一路歡笑向越山進發。
越山我太熟悉,到過山腳將自行車寄存農家,正是金秋季節,我主動承擔向導一職,一邊講解越山傳說,一邊介紹沿路的各種野果。
越山太高,比不得之前爬的那些山,哪怕是那位滿腹經綸的男同學,最后也累得說不出話來,與最瘦弱的幾位女生落在了最后,到達山頂之后才恢復活力。
在山頂上我學著父親的樣子,教大家用竹筒煮飯,同學們有的用樹枝當筷子,有的干脆洗洗手直接抓著吃,香噴噴的味道似乎能穿越時空,現在還能回味。
到下山的時候,天色已經快要暗下來了,盡管累卻都非常興奮,一路踩踏自行車又向學校飛奔。行進到奉上線時,天已經完全黑了,好在月光皎潔,能照耀前程,心情并未受多少影響。
這樣的心情并不是好事,月光下的砂石路,很難分清是上坡還是下坡,在一處長下坡時,我當作了上坡,一邊猛踩自行車踏板,一邊還不忘與同行的同學和后坐的女同學說笑。
結果速度越來越快,反應過來時,已經剎不住車了,帶著這位女同學摔了個狗啃屎,二十年后同學聚會,碰到這位女同學,說起了這件事,她卻說不記得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后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