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期間,社會上“羅漢”的影響仍然存在,相比于初中,表現得還要更加激烈一些,學校也有一些學生有“羅漢”背景,與社會上青年聯系緊密。
有一天傍晚,跟要好的同學想到大門口小吃店吃點東西,就看到兩伙人爭斗,不知道什么原因,竟有那么大的仇恨,一人手拿長長的馬刀架在另一人的脖子上相威脅,和《古惑仔》的劇情一樣。
我還沒有勇氣在這種場面中呆下去,小心翼翼的退出小店,要是被誤認為自己是同伙,可不是鬧著玩的。
或許正是錄像廳中,時興的警匪片、武打片,使少年受到影響,產生模仿心理,才現出如此神似的場景。
高中期間男生身體日趨強壯,有了自我保護的信心,也有了自我保護的覺醒,對外來社會青年的欺侮,不甘忍受,常常敢于奮起反抗。
這是高中時代班里男生間的關系都非常好的原因,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團結起來才不易受欺負。
一段時間經常能看到整個班和社會青年對抗的現象,那些兇狠的社會青年,在晚上喪心病狂沖進學校,把整個班的桌椅門窗砸掉,等學校通知派出所時,早已逃之夭夭。
學生之間總會產生摩擦,受社會環境的影響,解決摩擦的方式常常也拳腳相向,一般情況下,本班的同學也會仗義相助。
起摩擦最多的地方是食堂,排隊打飯時擁擠中不小心碰到了,或者有誰插隊,一言不合當場就會干仗。
讀到高三時,仗著自己人高馬大,也干過些欺負低年級學生的事,主要表現在到食堂打飯時插隊,因此和低年級同學起過兩次爭執。
第一次起爭執的對象,后來和我在一個部隊服役,分在一個營,成了很好的戰友,他家就住在羅市,是我騎轎車回家的必經之路。
部隊閑聊時,我們曾講到這件事,他說那次發生爭執后,曾經想叫人在家門口攔住我教訓我一頓,不過看我其實是個老實人,就放棄了這個念頭。
我當然知道,在當時“教訓”意味著什么,因為第二次爭執發生后,我的確結結實實地被人“教訓”了一頓。
第二次起爭執的對象,家住縣城附近,一共有兩人。爭執發生時,雙方瞪了幾眼講了幾句狠話,就散了,我也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晚自習結束后,這兩人帶了一幫同學到寢室,當時我已經睡下,寢室中就我一人,兩人中的一個,跳起來用手電筒隔著被子朝我砸了一下。
我估計他也和我一樣,從沒有打過架,因為他用手電筒砸我時,謹慎地選擇了砸在床沿被子上,沒有選擇砸向我身體,另外一人跟在后面,裝腔作勢叫喊了幾聲,沒有動手。
反映出象這類毛頭小子,初次“學壞”時的復雜心情,既想通過教訓出氣找回面子,又害怕事情鬧大自己收不了場,既想通過打架捍衛自尊,又害怕脫離正確的生活軌跡。
不疼不癢的砸了一下就走了,完全是少年心性,同為少年,被低年級的人打上門來,我當作受到了莫大恥辱,同樣找到同學,沖到他們寢室,要找他們干仗。
所以說那時班里同學關系好,大伙都認為本班人受欺負,影響到本班的威信,一叫之下,同學們群情激憤擁著我一起來到那些人寢室,要幫我找回面子。
雙方班里的男同學都聚在一起,場面出現僵持,對峙中,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第二天中午在附近橋下沙灘“單挑”,一時沖動下,我答應和兩人同時“單挑”。
“單挑”的過程極富戲劇性,其中一人吼叫著向我沖過來,另一人則遠遠站在一旁,似乎是覺得兩個打我一個不算好漢,又似乎是怕事膽小不敢上前。
吼叫者向我沖來時,我才發現自己確實壯實了,眼中他的動作竟然十分笨拙,乃至一側身就避開了,避開時同時還送出了拳頭,這一拳頭送出,卻嚇了我個半死,因為吼叫者因此倒地不起,沒有了一點聲息。
這是我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和別人打架,見吼叫者沒有了動靜,嚇得不輕,惘然間不知如何應對,立刻跑到跟前,驚恐的將他扶起來。
好在事情并不像我擔心的那樣,吼叫者只是短暫暈眩,在我扶起他的一刻又清醒過來,不但清醒了,而且還照著我臉上砸了一拳。
我想象中被兩人圍著打的場面沒有出現,因為另外一人確實是膽小,在吼叫者砸了我一拳之后,就扶著他和他的同班同學走了。
雖然被砸了一拳,但是看他一點事沒有,我那撲騰直跳的心才放了下來,挨了一下也沒還手,“單挑”結束了,雙方再次放下幾句狠話,然后在圍觀同學的嘲弄中,擁躕著都返回了學校。
打架的兩人,第二天都鼻青臉腫,事情就這樣被老師知道了,學校相當重視這件事,校保衛科把父親叫到了學校,父親在學校領導面前又是保證又是表態,才平息了此事。
正值即將步入社會,受到父親嚴厲責罵,一場青春年少的鬧劇,沒有取勝后的興奮,反而增添不少失落,本以為就此結束,誰知后來又有社會青年卷入。
與我“單挑”者家住縣城附近,一個月之后,學校組織高三學生到縣城進行高考體檢,他們找來一幫社會上的“混混”,幫他們出氣找回面子,教訓雖然慘痛,卻讓我再次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真摯關懷。
這些“混混”很有經驗,他們選擇在我們分散體檢時出現,將我圍住,當時身邊只有一個要好的同學,還有班主任和幾位女生,同學毫不畏懼的站在了我身邊,班主任挺身而出制止。
我們班主任身材比較矮小,高一分班之后,一直帶我們班,平常的學習生活就對我們充滿關心,此時像護犢子似的擋在了我身前,一步不退,義正詞嚴呵斥的樣子現在依然十分清晰。
堅定的和我站在一起的同學,個子比我瘦小許多,面對來勢洶洶的一幫“混混”,我讓他離開,他一口拒絕,就算被他們群毆也要一起挨揍。
這些“混混”,許多剛剛離開學校步入社會,叫罵推搡,不顧班主任的阻撓,不知道哪里來的一股沖動和狠勁,拳**加竟直朝我和我的同學攻擊。
班主任盡管特別憤慨,面對這些瘋狂的小青年,也毫無辦法,一邊呵斥一邊阻擋。
事有湊巧,其中的一個“混混”,竟然是我初中的同學,屬于林業系統,考進了林業職高,從他的情況看,進入縣城讀書,也沒有抵擋不良風氣浸染,成為了社會盲流。
也許是他還沒忘同學情誼,也許是其中有人覺得班主任拼命維護不好收場,這位初中同學走到我身邊,勸我到旁邊小店買包煙,由他解決此事。
在班主任關切的目光下,我跟隨他到了旁邊小店,買了一包煙,然后平息了此事,那種關切的眼神,不知道有多溫暖。自始至終,我身邊的那位同學都陪伴左右。
溫暖是短暫的,因為我的學習成績并不好,想著當兵擔心視力,高三下學期基本沒有認真復習過,考學無望,他只是盡著自己作為班主任的責任。
等我們畢業之后,這種溫暖不久就會在我們身上消散,隨之又會在他的另一批學生身上凝結,依然會不顧危險,依然會如母雞一樣護雛。
老師的偉大或許就在此處,他們忠誠的履行著“扶上馬送一程”神圣職責,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辜負了他們的厚望,并沒有騎上他們期待的“馬”,并沒有如他們想象,在燦爛前程上揚鞭奮蹄。
班主任的目光中還有堅強與不妥協,我清楚的記得在去旁邊小店時,他依然想阻止,是我自己堅持,稱是自己初中的同學,不會有事,他才讓我們離開。
屈服是必然的,因為“混混”們不好惹,自己正面臨步入這個社會,尚帶著懵懂的懼怕,誰知道以后會不會有交集,誰知道會不會因此被他們惦記,更怕家人和善良的班主任被卷入受影響,“混混”報復家庭的事情,聽說過不知道多少。
多年之后,回想此事,我還笑我這位同學傻,明知要挨揍還站在我身邊一步不退,誰知他竟然說不記得這件事了。
這讓我相當無語,高中期間,我們有三個同學感情最好,三年時間可能有兩年時間廝混在一起,其中就有他,另一個如果當時在場,估計也會陪我一同挨揍。
在被揍之后,我們都選擇了沉默,因為我們確實不知道,把別人打傷之后,該怎么辦,被打傷又該怎么辦,更害怕脫離正常的生活軌道,對混跡社會存在著未知的深深恐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后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