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是我的不是。”
風錦臉一揚,“這還差不多。”嘻,然后眼一咪,又是笑嘻嘻的精怪模樣,“還有啊,就是這最后的調(diào)汁了。用剛才煎茄子的油鍋,倒掉多余的油,然后加入少許素高湯,淀粉,豆醬及其他調(diào)料攪拌成稠密芡汁,上桌前淋到這香脆的茄子上,就可以了。軟爛鮮嫩,滋味濃香。”
王妃和劉嬤嬤不由得又挾了一筷子細品,這么花功夫的菜,不吃多兩口對不住做菜的人啊。
“那這道太極羹呢?甜咸適中,味道清爽,這太極形態(tài)也悅人。倒是這做法,想是這幾道菜中最容易的吧。”
風錦仍然笑嘻嘻,也沒有直接回答這問題,而是答:“這太極羹啊,其實就是一道湯菜,用料呢相對是簡單了些。本來,我道菜呢,用綠莧菜和草茹子,做成綠白相交太極形態(tài),一色澤碧綠如翡翠,一色皎白似月牙,清香味美,軟滑可口。即易食用又好看。”
太極羹是潮汕一帶的做法,就算平常人家不會在形意上弄成那么上鏡的太極模樣,但材料上卻幾乎都懂得做,是一道老小咸宜的湯菜羹。宴會請客,這也是一道必定的菜式。而最有名的一道太極羹,卻是名為‘護國菜’的一道特色菜。
相傳在公元1278年,宋朝最后一個皇帝――趙昺逃到潮州,寄宿在一座深山古廟里,廟中僧人聽說是宋朝的皇帝,對他十分恭敬,看到他一路上疲勞不堪,又饑又餓,便在自己的一塊番薯地,采摘了一些新鮮的番薯葉子,去掉苦葉,制成湯菜。少帝正饑渴交加,看到這菜碧綠清香,軟滑鮮美。吃后倍覺爽口,于是大加贊賞。宋少帝看到廟中僧人為了保護自己,保護宋朝,在無米無菜之際,設法為他制做了這碗湯菜。十分感動,于是就封此菜為“護國菜”,一直延傳至今。
護國菜的主要食材,便是這番薯葉子和草茹火腿淀粉。用料不復雜,但處理過程卻極為精細。是道非常健康且美味的湯菜羹。風錦自是不敢直接套用這‘護國菜’之名,但做法上卻還是嘗試著做得符合。
王妃指了指,“那為何現(xiàn)在這道卻是甜咸口的呢?”
“因為這次是為了給皇后娘娘及司馬夫人,還有宮里的小主做的湯菜,且和錦泰樓及云法道姑商議后,覺得這道菜式做成甜咸口兩個味道,老人咸宜,會更適合些。”
劉嬤嬤聞之,笑了笑,“怕是這草茹子已經(jīng)有了另外的做法吧。”
呵,風錦只好點頭,“是啊,錦泰樓做的那道山珍匯,非常獨特。既然已經(jīng)有了那山茹會了,再抽出一食材做這太極羹,就重了。”
王妃點頭,“該說你心細些,其實上次那道蒸藕粉丸子就很特別,美味也對身體好。”
“是,但想著那道菜式也已經(jīng)給了錦泰樓,正好我們要做我們‘無我軒’招牌素齋菜,就還是試做新的菜式比較好。”
劉嬤嬤一下子拐不過彎來,“可你累了這么久,最終這菜方子還不是流了出去?”
“我看錦兒是在想,只要她的腦子沒壞掉,這新菜式就不會斷,流出去一個兩個,那怕十個百個也沒事。”
風錦塌了整個俏臉,“王妃娘娘,您就饒了我吧。以后不會的了,錦兒腦殼瓜子也脆得很哩,哪能每次都這么折騰,不成的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