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子是公公最小的弟弟,他比大保小21歲,比公公小12歲,比小保還小兩歲,他從小就被所有哥哥姐姐呵護,被過度呵護的幺兒一般都習慣被人關心,而不會主動關心別人。
當年公公因為家窮,在大保支援下才完成初中學業參加工作。大保的恩情被他念了一輩子沒念夠,他報恩一輩子沒有報夠。
小老子考上初中時也因為家窮,交不上學費和住校費及生活費,面臨失學。而且小老子當年面臨的處境比公公面臨的困境還慘。因為他已經沒有父母可以依靠,類似孤兒了。小老子讀小學后期和初中三年,正好趕上1958年公社食堂化時期,和后來“三年困難時期“,即中國從 1959年至1961年期間,由于***運動以及犧牲農業發展工業的政策,全國都在經歷糧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機。當時全國人民都在餓肚子,公公的父母因為身體瘦弱扛不住饑餓,引發并發癥,于1958年底就雙雙去世,去世時才60多歲。讓我公公嘆息了一輩子說他父母早早餓死可憐,沒有享到福。
現在小老子讀書需要花錢,他的幾個農村哥哥顯然指望不上。他的三哥就是我公公,還沒等小老子開口,趕快站出來幫忙。他當時已參加工作幾年,結婚幾年還沒娃娃,每個月不多的工資也精打細算小心存著。公公主動說他要供養小老子三年初中住宿費和學費。就像大保當年供他讀三年初中一樣,他也要效仿大保,把這個弟兄姊妹互助的傳統繼續下去。
供小老子三年讀書學費和住宿費、生活費相對當時人們收入來說,并不是個小數字。而且當時還處在三年困難時期,經濟條件尤為緊張。公公一口就主動承擔這個責任,不要其他姊妹分攤一絲一毫,也不跟婆婆提前商量。可見他是一個多么善良的人,而婆婆也很善良,沒有提出反對說要求其他姊妹分攤的話。這時大保也沒有說她要分攤費用。可能她覺得就像擊鼓傳花,她已經供養了一個兄弟讀書,她供出的那個兄弟站出來供下一個兄弟讀書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姊妹兄弟互助的傳統就這樣繼續下去,但感恩的心理卻沒有傳下去。小老子心安理得接受公公的大力援助,他還沒有開口就把難題解決了,可見這并不是一個難題。他初中畢業回來,因為文化水平比普通農民高,先擔任隊上記工分的記賬員,后來又長期擔任生產隊長。他也曾有幾次機會調走,都被公社書記卡下來,理由是他走了,他們隊上就沒有文化人了。他就在農村生活,結婚,生了三個兒子,八十年代初又修了新房,新房剛好挨著公公先于1983年修好的修房。按公公的理論推斷,公公是他的恩人,他正好和恩人挨著,報恩應該比較方便,結果成了報仇比較方便。
首先這個小老子就像被慣壞的獨生子女,認為所有哥哥姐姐的幫助都是應該的,不認為他有一絲一毫回報的義務和必要。其次他也在農村生活,收入低,目光短淺眼界窄,也沒能力報恩。但報仇可以換取眼前利益,值得嘗試。
由于他們夫婦對哥哥姐姐不記情,造成哥哥姐姐后來和他們關系冷淡。關系最冷淡的還是公公和他,兩家平時完全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的相處模式。
我記得90年代第一次去公公鄉下老家,就看到隔壁一個和他形象接近的小老頭走到公公這邊屋前一口井挑水回家,來去保持緘默,就像啞巴。公公家人看到他也不招呼,也不給我介紹這是誰。平時就是遇到普通地鄰,他們也要打招呼寒暄幾句的,可是為啥和鄰居不交談呢?我過后疑惑問我先生,居然這個鄰居是公公親兄弟。我還在想我公公他們太奇怪了,怎么會和親兄弟成仇人。
后來才知道,和哥哥姐姐搞不好關系,小老子要負主要責任。當然公公和他相處也有感情用事的時候。
小老子自從父母去世后,從小到大讀書結婚幾乎是哥哥姐姐幫襯長大,但他心里不懷感恩之心。他娶的老婆也是自私自利,剛剛結婚過來三天就和還沒出嫁的小保吵架。小保雖然比小老子大兩歲,但比小老子遲結婚,她作為姐姐還在幫小老子籌辦婚事上出了大力,花了自己體己錢。小老子的老婆結婚過來,覺得自己才是家里女主人,立刻覺得小保在家里礙著她的眼睛。三天兩頭吵架要小保早點嫁出去,把小保氣得不行。大保對他們家也多有援助,他們對大保也不熱情,大保回老家從來不去他們家住,只是把禮物帶到。至于公公供養過小老子讀書三年,恐怕早就忘記完了。小老子后來在生活中對公公沒有一句感謝的話,也沒有一絲感恩的行為。公公對比自己對大保的感恩心理,內心有些不平衡。
小老子以前長期擔任生產隊長,權利很大。當時婆婆一個人在家干活,還要帶四個孩子。公公常年在外面上班,一個月才回來一兩天。公公的父母又早死不能幫忙。婆婆干活很亡命,做工分的年代她是滿工分,曾經累倒過在田里。遇到生產隊上分糧食需要擔抬回家時,別人家夫妻搭力干活,我婆婆只能一個人慢慢分幾趟擔回家。而且社員多,分糧食需要排隊。小老子從來沒有考慮過三嫂情況就像孤兒寡母,男人不在家,女人當壯勞力,家里娃娃多沒有老人幫忙照看,應該稍微照顧一下三嫂,讓她早點分糧食,早點回去照看娃娃。小老子總是做出鐵面無私的樣子,從沒有稍微照顧一下我婆婆。有一次,等我婆婆晚上很遲才輪到分糧食,再把糧食運回家時,四個孩子早就在屋檐下的地上橫七豎八睡了一地,是和那些雞鴨一起睡在地上的。因為怕家里丟東西,婆婆走時鎖了門,他們沒鑰匙也無法進門。
后來娃娃們大了,老大可以掌管鑰匙了,他們晚上經常等婆婆很久也等不回來,四個娃娃餓著肚子,腳也不洗擠在一張床上睡了。(當時他們在老房子里,那個房子只有一廚房一寢室一空屋,面積小,那個寢室里面只有兩張床)。晚上做了一天農活的婆婆摸黑回家了,當時農村沒有通電燈,婆婆點燃一盞如豆的煤油燈,燈光昏暗看不清,她走到床邊,用手摸摸有幾個頭,摸到有四個頭就放心了。然后洗鍋,生火,在兩邊鍋同時煮豬食和煮飯。煮好豬食喂豬,煮好飯再叫醒四個娃娃起來吃飯,吃完飯又叫他們洗腳,安頓娃娃睡覺。她才睡去。第二天又要很早起來煮飯和干農活。婆婆因為又要干活又要做飯,晚飯經常很遲,把豬都餓得嗷嗷叫。
農村八十年代正式開始包產到戶種田的,各家都分了田地,一般都按照就近原則分地。小老子和公公當時剛好都修了新房成了鄰居,至少應該把靠他們房屋近的田給兩家平分。結果小老子很自私地利用自己是隊長的權利,把離兩家最近的所有田都劃給自己家,給公公家的田都比較遠。公公家院壩邊的田也是小老子家的田。
就算這樣也不能讓小老子滿意。他還想擴大田地使用面積。他在公公家院壩邊那個田里使勁往公公院壩斜下方挖土。公公院壩只有面上是抹了水泥的三合土,下面是泥土和巖石,和小老子的田落差一米多,正適合小老子站在低處,往高處斜上方掏洞挖土,最后挖得太厲害了,基腳被掏空,公公的院壩邊轟然倒塌一部分。公公氣得找小老子理論,無果。
而且小老子的新房比公公新房遲修了一年。他想打個豬圈廁所,正選在公公正門側面。如果廁所打成,以后公公全家出門就要聞糞臭和看到蒼蠅蚊子飛舞。公公提出抗議,小老子仍然置之不理。因為廁所位置離他豬圈近,他才不管是否離公公正門近。公公又把大隊干部找來調解,無效。最后沒招了,公公憤而要與小老子打官司。畢竟公公也是文化人,知道要拿起法律武器。打官司事情也靠大哥幫著跑路。最后公公的官司大獲全勝。小老子規規矩矩把公公的院壩邊恢復原狀,也把廁所位置打在靠后的位置,但自此他與公公結下大仇。打官司之前雙方就大吵過很多次,更不要說打官司輸了又讓小老子丟了面子,他不恨公公又恨誰?公公雖然打官司贏了很揚眉吐氣,但當初每次吵架他也氣得肝疼。他吵架時歷數他多年來對小老子一家的幫助,甚至小老子老婆當年因子宮肌瘤出血導致極度貧血差點死掉,是公公幫忙多次去民政局幫她要救濟款,又借錢給她,送她去醫院住院治療才好的事情也翻出來說。顯然對方不覺得這些是恩情。吵到最后,雙方惱羞成怒,就要口不擇言。小老子主動罵日媽,又把公公氣得夠嗆,大罵小老子說我的媽也是你的媽。世界上哪有交配自己母親的,畜生不如。唉,吵架罵臟話的人哪里想得到那么多。婆婆在一邊勸公公也勸不在。
自從打官司以后,公公和小老子家進入冷戰時期,而且冷戰持續幾十年。大家作為親弟兄和鄰居,老死不相往來,見面側目而行。雙方不準子女相互交往,準備把仇恨傳下去。直到兩邊子女都成年懂事后,覺得這樣傳遞仇恨很不好,又悄悄在私下打招呼交流。兩家老一輩則堅決不說話,誓將絕交進行到底。
小老子三個兒子讀書成績一般,長大都打工去了。90年代中期,小老子一個兒子在打工期間因為小糾紛被工友失手打死。對方賠了一萬元了事。雖然那時一萬元值錢,但和年輕的生命比起太廉價。消息傳來,我先生他們都說可惜了,死的那個二娃子平時性格多好的,很愛招呼人。只有我公公說風涼話“:死得好,賠得好。我希望他死三個兒,可以得三萬元!”公公說這么惡毒的話,還是感情用事,想報小老子對他不好的仇。
小老子后來70多歲就患嚴重腎炎,用激素藥又導致臉紅亮浮腫,走路拄拐杖。他最年輕,患病最重。他也是公公去世前一年才和公公慢慢開始說話可惜兩兄弟還沒徹底放下心結,公公就去世了。我估計小老子也活不了幾年了。到時他們兩個冤家仇人又到另一個世界和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