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論官職是丞相,論爵位是萬戶侯,都是人臣的極致了。
劉啟輸了第二次,還有什么籌碼能打動周亞夫?
答案是沒有。
既然沒有籌碼能打動周亞夫,那第二次獲勝的周亞夫還會留著劉啟嗎?
結果只有兩個。
第一,周亞夫直接篡位。
從理智分析,周亞夫不會選擇這條路。
周亞夫是功臣集團的領袖不假,但功臣集團總體還是忠于大漢的,不可能允許周亞夫篡位。
而且七國之亂是被平定了,但漢朝并沒有廢除諸侯國制度,外面依舊還有一大堆諸侯王,實力最強的諸侯梁王劉武更是恨透了周亞夫。
所以如果周亞夫真的干掉劉啟選擇篡位,成功的可能性也是零。
那就只有第二種結果。
周亞夫效仿當年自家老爹周勃,廢掉劉啟,從諸侯王之中再選一個新的皇帝!
當年功臣集團能誅殺呂氏廢掉后漢少帝,現在功臣集團的第二代們也能誅殺竇氏外戚,廢掉漢景帝劉啟!
周亞夫當年也是誅滅諸呂的參與者,再做一遍,那絕對是駕輕就熟。
所以,竇漪房才會出手。
竇漪房出手,趕走轅固,教訓劉啟。
周亞夫為首的功臣集團自然也就無話可說,當做無事發生。
如果竇漪房不出手,聽之任之。
周亞夫為首的功臣集團發動政變廢黜劉啟,必然會立刻進入倒計時。
想通了其中關節,李治腦海中莫名其妙地浮現出了一句華夏父母教育孩子的俗語。
打是親,罵是愛!
這句話用在轅固這件事情上,竟然顯得如此貼卻。
李治呼出一口氣,注視著金幕。
所以父皇才說,漢景帝劉啟遠不如其父漢文帝劉恒,更不是什么明君。
連吃一塹長一智都做不到,算什么明君?
若不是有老母親竇漪房坐著,劉啟這個皇帝,也就當到頭了!
那劉徹更不必說了。
這樣說來,沒有竇漪房,就沒有漢武帝劉徹,華夏就少了一位名震古今的千古大帝。
李治看著金幕中竇漪房蒼老的面容,頓時肅然起敬。
這位老太太,真不愧是漢文帝劉恒的皇后。
真是,了不得!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轅固被趕出宮后,劉啟終于絕了領儒、法兩家再度進入朝堂的想法!
【他專心地投入了和周亞夫的對抗中。】
【周亞夫雖然是第二代功臣集團的領袖,但他行事霸道,功臣集團其中許多人對周亞夫本來也頗為不滿!
【在確定了劉啟確實接受教訓不再和儒法兩家搞在一起之后,功臣集團中某些想要取代周亞夫丞相之位的人,開始暗中配合劉啟對周亞夫的清洗!
【在里應外合之下,很快“王信封侯”和“匈奴降將封侯”兩件事情先后爆發。】
【因此為由,周亞夫不得不辭去相位!
【但劉啟并沒有想要放過周亞夫,又讓人以周亞夫兒子受賄為由將周亞夫關入大牢進行審問。】
【周亞夫自知絕無幸理,在獄中絕食五日而死。】
鏡頭的最后,是周亞夫憔悴干瘦,餓死于獄中的尸體。
看到這里,劉邦也是忍不住搖頭。
“哼,這個劉啟,做事真是毛糙,蠢死了!”
劉恒也是皺起眉頭,跟著父皇一起搖頭。
“多好的機會,怎么就這樣子草率處理了呢?”
金幕中描述周亞夫的死,雖說也就這么幾句話,但已經足夠讓劉恒推斷出整件事情的緣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