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芳心中一動,脫口而出。
“難道還是教育問題?”
趙匡胤聽到了趙德芳的話之后,眼睛不由一亮,高聲道:
“對,一定是教育問題!”
最近這些天,圍繞著皇族教育制度改革,大宋朝堂可沒少吵架。
趙匡胤這邊雖然是下定決心也開始實行改革,但這并不代表事情就塵埃落定了。
各種言官、地方教諭紛紛上書,激烈反對。
理由自然是儒家如何如何好,武人干政如何如何。
偏偏大宋還有一個刑不上士大夫的潛規則,趙匡胤最多也就只能將這些叭叭廢話的家伙給降職、免官,撐死了也就是流放。
這可嚇不住那些滿腦子都是儒家思想的士大夫。
反而又死不了,上奏折罵罵皇帝,有什么不行的?
趙匡胤正頭疼呢,現在被趙德芳的這番話給啟發了,立刻瞪了楊業一眼。
楊業心領神會,立刻高聲道:
“陛下和太子所言極是!”
“教育就應該文武雙全,絕對不能偏聽偏信。”
“若是按照之前的教育方式去走,只能繼續培養出宋徽宗、宋欽宗這樣的昏君,對大宋的將來有害無益!”
幾名樞密使紛紛開口,力挺改革。
自從杯酒釋兵權之后,軍方這些年被打壓得實在是太嚴重了。
好不容易趁著北伐滅遼、西夏的戰爭揚眉吐氣。
現在這個教育制度的改革,絕對是軍方武將們翻身做主,壓制文官的最好機會。
趙普大怒,瞪著楊業道:
“這是什么話?讀圣賢書有錯了?學習孔孟之道有錯了?”
其他幾名宰相也紛紛開口,反駁起樞密使們的說法。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現在,華夏建立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王朝。”
“漢唐雄風,哪個不是在儒家思想的指引下出現的盛世?”
“怎么其他朝代的皇帝就沒有說儒家不行,反而到大宋就不行了?”
“教育方式不對可以改,但你們這些唯恐天下不亂的武夫插手皇子們的教育,只會讓大宋將來出現窮兵黷武的昏君,這對大宋也不是什么好事!”
兩邊各執己見,吵成了一團。
趙匡胤看著面前這一幕,不但沒有生氣,反而有些欣慰。
好,很好啊。
前些年武將們可是屁都不敢在文官們面前放一個。
現在都能當面大吵大鬧了。
這就是地位的體現嘛。
文武相互制衡,這樣的大宋才是更均衡,更有希望的大宋!
趙匡胤想到這里,嘴角露出笑意。
但這種笑容在他抬頭之后就消失了。
因為他的視線看到了金幕。
趙構……
趙匡胤有些無奈地吐出一口濁氣。
趙光義啊趙光義,你這混賬的子孫在歷朝歷代面前丟大宋的臉,卻讓朕來承受后果。
你簡直就是混賬,混賬至極啊!
畫面一轉,已經不是讓趙匡胤心塞的趙構,而是轉到了岳飛身上。
岳飛帶著王貴等人策馬前行,正在朝著不遠處的一座宋軍營地回歸。
此時的岳飛已經和之前不一樣,他身上穿著的甲胄頗為精密,顯然已經邁入了高級將官的行列。
【在因為越級上書而被罷免了官職和軍籍之后,岳飛并沒有就此灰心喪氣,而是帶著王貴等幾名愿意追隨自己的兄弟北上,奔赴此時抗金前線——大名府。】
【在趙九齡的舉薦下,剛剛就任,正在多方征集抗金英才的河北西路招撫使張所接見了岳飛,將他收為帳前親衛。】
【岳飛憑借著自己的見識和高超武藝,很快就獲得了破格提拔,從一個白身晉升為修武郎,緊接著又升為統領,隨后升為統制。】
【此時衛州被一支金軍所占據,張所就命岳飛領兵加入大將王彥的麾下,隨王彥一起前去收復衛州。】
岳飛剛剛回到營地下馬,發小兼部下劉慶就急匆匆地走了上來,滿臉凝重地開口。
“飛哥兒,不好了。”
“剛剛接到的消息,張所大人被朝廷免職了!”
“什么?”岳飛聞言,臉色不由一變。
張所可以說是岳飛真正的貴人,岳飛能在短短幾個月內從一介白身升為統制,張所的賞識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眼下張所被免職,對岳飛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
王貴問道:
“那接替張所大人出任招撫使的人是誰?”
劉慶露出了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沒有人接任,整個河北西路招撫司直接撤銷。”
“我們這座大營里的所有兵馬,現在已經是沒人管沒人要的孤軍了!”
“啊?”眾人聽到這里,全部都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