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木系法術吹三聲急促的口哨,這是危險的信號。土系法術者停止推土。所有人警戒。第二隊的前方有人聽到了危險信號口哨,也吹出口哨,由前往后傳遞。
很快的,更詳細的信息傳遞過來:十點鐘方向一百米遠,有一頭劍齒虎,它發現了隊伍,正在慢慢靠近。
唐之噶施展輕功,躍上樹梢,腳尖輕點,悄悄向十點鐘方向躍去。原本他功夫不咋地,但在劉經理的魔改下,他的功夫和法術有了質的飛躍。
他打開“火眼金睛”,這不僅有詳細參數,達到高級時,還具有望遠鏡功能。很快的,他看到了那只劍齒虎,參數如下:成年劍齒虎。體長:3米。力量:300kg,速度:30m/s,金系法術攻擊:300.土系法術攻擊:100。
唐之噶迅速回去,然后對大家說:“劍齒虎,一只,身長3米,速度快,會法術。非常厲害,大家要當心。”
傭兵小隊長阿都沁(意思是牧馬人)上前指揮作戰,土系法術者迅速建起了壕溝,
當這邊壕溝土墻建起時,那只劍齒虎憑感覺知道了這群人發現它了。它猶豫了。它只有一個,但對方有幾十個。原本它想偷襲,就像以前偷襲馴鹿一樣,悄悄靠近,猛沖,叼上一只就走。
它朝隊伍的后面走去,這么多人,前面的發現它了,后面可能沒有發現。但是它一路下去,卻看到那群人都十分準確的,面部眼睛朝它看。最后它哼哼唧唧、罵罵咧咧的走了。
隊伍虛驚一場,重新開始前進。
但很快的,從殿后的隊伍傳過來的消息,那只劍齒虎墜在隊伍后面跟著走。
唐之噶叫來烏拉拉向導,問他意見。
四位烏拉拉向導都是城主的兒子,確實個個都是經驗豐富的獵人。他們進入隊伍之后,開始學說漠北通用語。現在已經基本與大家溝通無障礙了。
和唐之噶組隊的烏拉拉人名叫布爾蘭拜(意思是疾風)他和唐之噶簡單說了劍齒虎狩獵的習慣,動作敏捷,喜歡從背后偷襲。不貪婪,一次只捉一頭獵物。
唐之噶撫摸下巴,沒想到這種體法雙修的老虎居然走猥瑣流。
阿都沁躍躍欲試,在一旁說:“噶公子,讓我去對付劍齒虎吧。我鮮卑國曾一人打死過東北虎。我還沒有見過劍齒虎。”
唐之噶通過員工資料知道他是木系法術者,身手也了得,點頭同意:“你再帶兩個幫手。這只劍齒虎速度快,還會法術。據我觀察,它應該會金系和土系法術。”
傭兵隊長點點頭,叫上布爾蘭拜和一個傭兵,正要往后走。卻聽到后面喧嘩,很快傳過來消息,第三隊隊長阿古拉,單挑劍齒虎成功,抗著虎尸歸來,只是手臂上受了點傷。
阿都沁懊喪得一拳捶向旁邊的樹木。布爾蘭拜和另一個傭兵也發出遺憾的叫聲。
唐之噶安慰他們兩句,然后去后面看望阿古拉。
一直走到隊伍末尾,唐之噶看到劍齒虎虎尸擱在一匹馬上面,一位醫療傭兵給阿古拉手臂治療傷口,阿古拉精神亢奮,口沫橫飛的給圍著他的人說他的打虎經歷:
“那老虎一見我來,就弓著背朝我咆哮,我先射了一箭試試它的深淺,沒想到它速度挺快,一下子就避開了,它還朝我咆哮,它面前的土地就翻騰起來,劈頭蓋臉的向我砸過來。我也是土系法術者。我立刻撐起土盾擋住。沒想到,它躲在那沙石的背后向我沖過來,我拔出刀,彎腰就朝它肚子上一劃拉。沒想到這只老虎還會金系法術,它就使用了金剛護甲,我的刀就像劃在一塊鐵板上,火星四射。它躍過我的頭頂,落地后,對我大聲咆哮,再次夾著沙石沖過來。這次它是直接朝我撞過來。我身手靈活的一閃,躲開了。好家伙,它一頭撞在一顆樹上面,把那比我腰還粗的大樹攔腰撞斷。我還會火系法術,立刻朝它發出一顆火球。火克金嘛,它痛若的直打滾,身上的火熄了。我趁它虛弱的時候,再射一箭,正中它的眼睛。它嗷嗷叫著,打算逃跑。我跟在它后面,我連發數個火球。它就這么被我磨死了。”
唐之噶走上前,眾人見他來了,給他讓出一道口子。唐之噶慰問了一下他,又給他一個小瓷瓶,這是唐家的金瘡藥。
刷完好感度,唐之噶走到虎尸旁邊仔細打量。劍齒虎的后半身體被火球燒焦了,但前面一半還好。雖然叫虎,但它身上沒有老虎那樣的條狀花紋,而是像豹子那樣的斑點紋。沒有看到突出的犬齒,但是下頜很大,估計是下頜包住了牙齒。它的頭很大,看起來全身比例不大協調。
唐之噶回想著天書信息,說漠北被破壞得少,所以植物動物會重生。他想著,不知道明天還會有劍齒虎尾隨嗎?
中午隊伍停下來,傭兵們挖灶做飯,學者們拿出機器,開始取土樣。
女神馬鞭學者用的是洛陽鏟,那是金甲大王設計出來的。經五百年的發展改良,有了大大小小的更多樣式,比如破磚鏟、掏沙鏟、土鏟、泥沙鏟等等,以適應不同土層需要。
唐家學者最初使用的也是洛陽鏟,但唐之噶“覺醒”后,身為學院派的他,重新設計了一套取土裝置,考古桿。
第一節考古桿有個中空的鉆頭,考古桿長一米,兩頭有螺紋,可以接起來,如此就可以打洞打得很深。而且還有配套的打洞裝備,其實就是一個可以手搖和腳踏的裝置,可以帶動考古桿旋轉,這樣鉆頭旋轉就能往下打得很深了。
考古桿是中空的,這樣可以帶出來很多的泥土。唐之噶不好稱它為考古桿,給它改名“唐家鏟”。
自打唐家學者拿出“唐家鏟”,女神馬鞭也使用洛陽鏟了。
唐家學者和女神馬鞭學者選了兩個隔得比較遠的地兒,開始鉆洞取土。
吉曉跟著本隊的學者們在二號取土點。雖然她是文科僧,但系人家很喜歡看人擺弄冰冰涼的機器。
剛開始還很輕松,接下來就很費力了。
五月天熱起來,土層開始解凍,這里的土層,上層是腐殖土,也就是樹葉草木腐爛混泥。因此能很輕松的往下鉆,但是再往下,土層是凍住的,就很難鉆了,特別是含水量越高,就越難鉆。
女神馬鞭學者蘇德(卓越的意思)搖了半天,手酸得不行,換唐家學者唐德吉去搖。
蘇德說:“太硬了!我猜這下面又是一個凍土層,含水量應該達80%。”
唐德吉搖了兩把,嘆口氣說:“我力氣不夠。確實太硬了。用法術吧。”
蘇德點點頭。他們把考古桿拉上來,給每一桿貼上一張紙條,表示是第幾桿。總共打下去五桿,也就是說五十米。
接下來是一人取土,一人記錄。
基本和昨天的采土樣一致。最上面是腐殖土,接著是含水量50%左右的黑鈣土,接著是褐鈣土,最底層也就是50米土層是含水量80%的褐鈣土。
唐德吉說:“含水量太高了,現在才五月,那進入六月時,土地會融化得更深,是不是會出現沼澤了?”
蘇德拍拍手中的土,對吉曉說:“你去叫布爾克特拜來。”
吉曉點點頭,叫第二隊的烏拉拉向導布爾克特拜(鷹的意思)到采土點。
布爾克特拜聽了蘇行和唐德吉的話,說:“這里確實有很多沼澤,越往北走越多。現在是五月還好,凍著呢,不難走。等到六七月,沼澤都化開了,加上草木橫生,路會越來越難走。不過隊伍里都是法術師,不用擔心會陷入沼澤。”
吉曉一囧,整支隊伍就她不會法術。不知道她哪里得罪了劉經理,就是不給她外掛上法術。
唐德吉是從蜀國一路跟過來的學者,也曾在西域生活過十年,他說:“這里的降水量怎樣?”
布爾克特拜茫然:“啥叫降水量?”
蘇德偏過頭嘿嘿笑。
唐德吉不好意思的說:“就是下雨的多少。”
布爾克特拜看一眼蘇德。
蘇德立刻正經臉,對他說:“我不是笑你,我是笑那個糟老頭子。”他轉頭看向唐德吉,“一點都不懂啥叫‘入鄉隨俗’。噶公子三番五次下令,要貼近群眾。”
吉曉走在兩人中間打圓場:“好啦好啦。”她對布爾克特拜說,“這里下雨多嗎?”
布爾克特拜說:“我們這里下雨不多。冬天會下雪,雪到了春天化成水,但河里的冰層厚,堵住河道,水就漫到地上了。于是開成許多水塘。水塘又形成沼澤。”
唐德吉和蘇德兩個糟老頭子不打眉眼官司了,他們認真的聽著布爾克特拜的話,然后開始了學術討論:
在西域生活過十年的唐德吉說:“這里氣溫低,蒸發量弱。”
被凍土層折磨得手疼的蘇德說:“地下有較厚的凍土層,地表水不易下滲。”
在蜀國山地生活過的唐德吉說:“這里地勢低洼,排水不暢。”
生活在貝爾加湖畔王庭,見過安加拉河和勒拿河凌汛的蘇德說:“這里的河有‘凌汛’現象,堵塞河道,容易產生積水。嚴重重時,會引起中上游洪水泛濫。”
兩人達成一致,總結說:“所以這里沼澤遍地,水塘溝渠縱橫交錯。”
——————————————
烏拉拉人,參考的哈薩克族,人名百度的哈薩克族名字。女神馬鞭,參考的蒙古族人,人名也是蒙古族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