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城,一些中小士族世家集在一起,商議既將開學的荊州學府,以及軍武學院。
“此次荊州學府招收的學員,不分寒門以及世家,而讀書人一向是世族的權利,很明顯張繡是想針對我們這些世家。”有人冷冷的道。
“是啊!世家重文,寒門重武,就算曹操也只是任用少量的寒門子弟,張繡此舉意想逐漸削弱我們的勢力”
“荊州學府已招一千多名學子,并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可是他從那里找來那么多讀書人,為他抄寫書本”有人提出疑問道。
“張繡曾送書籍給司馬徽等三名大儒,據說書籍是用紙張做成的,字跡工整清晰,實得司馬徽等三名大儒愛不釋手,或許張繡的書本就跟這有關”一人將自己得到的情報分享出來。
“好了,我們來這里不是為了分析荊州學府,而是商議如何讓張繡見識一下世家的力量”
“荊州世家為首的蔡家,因蔡夫人的關系,想必不會插手。黃家因黃祖選擇劉琦的關系,大倍分人力和物力轉移到益州的漢中,剩下的也被張繡打壓待盡。蒯家到現在還沒任何表態,如若我們能成功,他們勢必插上一腳”
“某認為與張繡硬撞硬,對吾等沒有好處,另外我們多少要給司馬徽等三名大儒一絲面子。不如我們將族下子弟送進荊州學府,在學府之中,鎮壓寒門子弟,以此向張繡施壓”有人提議道。
“此言大贊”其他人紛紛贊成,事情就這樣定下。
……
“如今荊州學府大肆招生,并有司馬徽等三名大儒不定時授課,諸位如何看待”
“某認為該去看一看,如若能入學,得到司馬徽等三名大儒的教授,就已不需此言”
“的確,如若不能入學,權當云游一趟,對吾等并無害處”
幾名青年之子不由集在一起,商議著荊州學府的事,這種情況不斷在各州各郡產生,區別只是時間、地點、商議之人上的不同。
……
“文平”一名身強體健的青年,發現家中來了故友,面露驚喜道“汝何時來的”
“義陽”閻宇上前擁抱一下自己的好友,然后直接道出自己的目地“某此次前來,是想邀請你一同前往襄陽,參加軍武學府的考試”
軍武學府以及荊州學府開學為同一天,區別是荊州學府是早上開學,軍武學府是下午開學。
“為何”傅肜沒有直接答應,反問道。
“你我從小四處找人拜師學藝,不就是為了將來能在沙場上建功立業。相對從小兵當起,進入軍武學府將是一條更加便捷的方式”閻宇目光之中散發著一種對權利的渴望性。
“好!某隨你一同前往”傅肜對于張繡有些好奇,因此當好友閻宇提出,不免有些心動,點頭答應。
……
張繡對世家的行動有所耳聞,但他不打算限制世家子弟的入學,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如果這些寒門子弟連這點困難都克服不了,自己以后怎么放心將官職交給他們。
此外荊州學府會加上一些條令,限制那些世家子弟的行為。
同時張繡決定讓鄧艾入學,鄧艾的年齡太小,軍旅生活有點不適合他,不如讓鄧艾進入學府,待學有所成,在回到自己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