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柔音倒是半點都沒意識到有什么不對勁的,本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道:“不太清楚,應(yīng)該不會立時回京都。至于回不回益州,也得看她心情吧!
她說得這一句,蘇錦言也沒接話,這事兒便算翻篇了。
不過曉得周慕菁不會在益州府長待,蘇錦言還是狠狠松了口氣的。
同昨兒一樣,忙得一日,到得未時末后廚便開始打掃,不再做新糕點了。
差不多申時鋪子里頭的東西賣完便做衛(wèi)生收鋪。
陳柔音挨在柜臺前噼里啪啦的打著算盤,又把抽屜里的銀錢數(shù)的一回,曉得眼兒彎彎的道:“今兒個比昨兒還要多二兩!
蘇錦言今兒做的糕點比昨兒出的還要多,早已經(jīng)累的不行了,挨著板凳上坐著不動,聞言就道:“明兒還有最后一天,后天開始該沒得這么忙了!
這買一送一的促銷活動一連做了三天,到了第四天,鋪子里頭的生意果真差了不少。
劉君澤跟著周慕菁去了渭州,陳柔音自個一個人在府里頭也悶得慌,便日日到鋪子來收錢。
收鋪的時候瞧著那賬目上少了三分之一,不由得嘆道:“怎么一下子就少這么多呢!
蘇錦言看得一回,在心里盤算一番,倒也沒不覺驚訝,促銷結(jié)束還能保持著三分之二的收入,算是很不錯了。
而且單看賬面收入少了,但支出也少了,其實盈利比前幾天的都要多,這鋪子便也算是開起來了。
自打那日秦子衡說想給小久久添個弟弟妹妹后,也確實每日努力實施著,只不過沒幾天以蘇錦言月事的到來而宣告失敗。
蘇錦言早就曉得自己那幾天處于安全期,所以便是月事來了,也沒露出半點失望之色來。
吉祥居開業(yè)十來天,便已經(jīng)走向正軌,因著每日光顧的客人沒得開業(yè)那幾日多,前頭跑堂的三個人便顯得有些多余起來。
蘇錦言同秦子衡合計一回,便讓趙北,趙永元趙永楊三人每日輪流著進后廚學藝。
只還簽了份學藝出師后需在吉祥居工作五年的契書。
這時代學藝可不是那么好學的,除了要托關(guān)系,還要教學費,四時節(jié)禮一樣都不能少,末了還要當牛做馬的給師傅干活。
蘇錦言卻沒得那么多要求,只要好好干就成。
這三個小少年都是窮過來的,自然曉得這份機會的難得同可貴,連猶豫都不曾便歡天喜地的簽了契書。
大順娘跟祝嬸子曉得后,也都高興得不得了,不說別的有門手藝傍身,往后去到哪兒也都不怕餓死。
大順娘手頭寬裕,從自家雞籠里抓了兩只雞過去,才見著蘇錦言就笑:“可多虧你了,要不是你,我這負擔啊,還不定多重。”
蘇錦言跟秦子衡才回來,給大順娘倒了茶也跟著笑:“我這也是為了減輕負擔罷了,成不成還得看他自個爭不爭氣!
大順娘連連道:“是這個理,是這個理!
大順娘才來沒得會子,祝嬸子便也跟著來了,她家境差許多,家里的雞都是要用來生蛋賣錢的,便翻箱倒柜的將早幾年生辰娘家送的一塊碎花布送了來。
她也不善言辭,左左右右便都是感謝的話。
蘇錦言本來就是為了減輕負擔,讓自個松快松快,到得這兩位嬸子嘴里,她還就跟那救苦救難的活菩薩似得了。
這又是雞又是料子的,她也不好意思收,可也推不過她二人,后頭想一想,便索性道:“二位嬸子可把東西收回去,我還有事要你們幫忙呢!
如今已是四月下旬,距離端午也還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鋪子里頭已經(jīng)開始應(yīng)節(jié)包粽子賣了。
只鎮(zhèn)上此番賣粽葉的人少,天天叫人摘了送來,也還不夠用。
蘇錦言便把這主意打到大順娘跟祝嬸子身上了。
大順娘一聽當下就笑:“我當是什么事,不就是點粽葉,回頭我讓大順天天去割豬草的時候給你割一籮筐!
祝嬸子一聽,也連忙道:“我也是,我也是!
這兩人還真是說到做到,第二天一早趙北帶著趙大順跟趙永元趙永楊兄弟幾人,比以往早起一個時辰,一人割了一籮筐水靈靈的粽葉便送到鋪子里。
蘇錦言瞧著這四筐粽葉有些無語,她以為自己算是行動力強的人了,沒想到這古人的行動力比她的還要強。
粽子葉不算值錢,不過是山林里生的野東西,就是廢點功夫罷了。
四大筐葉子能用一天半,蘇錦言全部收了,一人便發(fā)了五文錢下去。
趙大順沒上鋪子里頭來,他的那一份便被趙北拿著。
本就是應(yīng)得的,可這幾個少年郎,一個個紅著臉不好意思收。
也不知是家里人教的,還是自個想的,都道:“嫂子又讓我們上工,又讓我們學藝,我們已經(jīng)很感激了,左右不過是順手的事兒,嫂子就別客氣了!
也不知道這幾個孩子是不是跟自家老娘學的,反正蘇錦言這銀錢愣是沒發(fā)出去。
不得已,便索性記到幾人的工錢上頭去了。
自那日起,鋪子里頭也不必去外頭買粽葉了,這三個少年郎天天早上來鋪子,都帶幾大筐粽葉來。
近的山脈摘完了便去遠一點的,片片都大小適中,還鮮嫩水靈,不管是大太陽的,還是下雨天的,都沒斷過。
劉君澤自渭州回來,陳柔音便沒再天天往鋪子里跑了。
先頭蘇錦言特意做了些各種口味的粽子給劉府送去。
第二天陳柔音就說,讓她多做幾匣子要給京都送過去。
益州本就地處南方,便是還未到端午,天時也一天比一天熱了,快馬加鞭往京都去一趟最少也要三四日功夫,這粽子是熟食不耐放,便是再好吃運送到京都怕也要壞掉。
便同陳柔音說,讓劉君澤去尋些冰塊來,連著冰塊一道送去京都。
過得幾日功夫,陳柔音便又歡天喜地來同蘇錦言道:“你那法子真有效,去了京里冰都還沒化干凈,一家送了些去,個個都回信來說好吃!
又笑瞇瞇的道:“吉祥,你什么時候把吉祥居開去京都就好了!
陳柔音當時也不過隨口這么一說,就算蘇錦言自個都沒放到心上,可誰能想到,這話竟一語成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