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光他沒聽說過,我們剩下的幾個人也都不知道這溫昭圖到底是誰。
也不奇怪,“大將軍”是先秦、西漢時帶兵打仗將軍的最高稱號。
如漢高祖以韓信為大將軍,漢武帝以衛青為大將軍。
魏晉以后,大將軍漸成虛銜而無實職。
明清兩代則于戰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后就廢除了,所以有大將軍稱號的人物很少,扳著手指頭都能數的的過來。
我因為經常接觸古玩,對于歷史也算精通,心里隱隱感覺這個名字很熟悉,想著想著,突然心中一動,叫道,“溫昭圖,不會是溫韜吧。”
周彬點點頭,算是默認了我的猜測,麥葉在旁邊“哇”了一聲道,“原來是他。”
我登時張大了嘴巴,沒想到隨便收購了一塊玉牌,就牽扯出了這么一個人出來。
說起溫韜,這位老兄在歷史上也是大名鼎鼎,不過不是什么好名聲,至于為什么這么說,看看他的生平就知道了。
溫韜,京兆華原人,(就是今天的陜西省耀州縣)幼年家境貧寒,當過小偷,后來從軍,為李茂貞做事,改名李彥韜,先是擔任華原鎮將一職,后來又升級為耀州刺史,耀州節度使。
這人非常的狡詐善變,典型的墻頭草,手里掌握了一定的軍事力量后,就在李茂貞和后梁兩家勢力中跳來跳去。
誰打來就歸順誰,因為雙方都要看重他的實力,因此溫韜在耀州這個地方整整做了七年的土皇帝。
耀州這里一直都很靠近洛陽,所有唐帝王陵寢也埋在這里,借此之便,溫韜開始瘋狂的挖掘帝王陵寢,攫取其中的金銀珠寶。
后來溫韜歸降后唐莊宗,后者信守諾言沒有殺他,可是等到明宗上位,溫韜還是難逃厄運,流放德州后,緊接著就被賜死了。
雖然最后被殺,但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位不折不扣的猛人。
他一共盜挖了17座帝王陵寢,而唐朝所有的帝王陵寢,一共才18座。
除了武則天的乾陵以外,剩下的幾乎無一幸免,全被這位老兄挖出來曬太陽了。
溫韜盜陵的時候也沒什么顧忌,一般都是率領眾兵,在光天化日之下進行。
要知道在古代的時候,偷墳掘墓是不赦的大罪,雖然五代時期中國社會動蕩不堪,但盜挖陵寢的活計,在當時人們的眼里,絕對是一種大逆不道的行為。
而且更加夸張的是,此人除了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盜墓外,還將所盜物品編成名冊公諸于世,其膽量之大可為天下所有盜墓者之楷模。
我將溫韜的事跡告訴了麥建國他們,聽的他們都張大了嘴巴。一個個的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說完后,我又感到有些奇怪,對周彬說道:“可這溫韜只做過節度使,沒有做過大將軍啊。”
周彬笑了下,“這人臉皮也厚,我猜應該是他自封的吧,反正這玉牌也是給他子孫看的。”
旁邊的林菲問道:“那為什么他沒有盜挖過乾陵,難道是看武則天是個女的,所以手下留情?”
周彬聞言登時笑了起來,“溫韜盜墓哪里管過這些東西,據史書記載,他是因為一旦開始盜挖乾陵,天氣就會風雨大作,古人迷信,認為有神靈保佑,就不敢再挖了。”
麥葉雖然是文物研究所的,對溫韜也有些了解,不過對相關細節卻不是很清楚,睜大了眼睛道,“怎么聽你說的跟神話故事一樣。”
我想起了這位溫韜的戰績,似乎和自己也能扯得上些許關系,忍不住插嘴道:“不止如此,這溫韜還盜過始皇陵呢,只不過最后沒有找到地方,只好放棄了,用現代的詞來形容的話,這是他盜墓人生當中的兩大敗績之一。”
麥葉對著我翻了個白眼,“幸好他沒成功,不然我們現在就只能看到一堆廢墟了,不過這始皇陵大家都知道在驪山北麓三百里處,這點史書都有記載,為什么這些盜墓賊卻從來沒有成功過呢。”
我從小就被老爸教育神威一個護陵人的職責,卻從來沒有想過這一點,這會聽麥葉說來,頓時也覺得有些奇怪。
是啊,這始皇陵歷經千年,其間改朝換代,就算有官方下令保護,但是民間的盜墓團體卻多如牛毛,為什么從來沒有聽到過有人成功盜掘過始皇陵呢?
正思忖著,就聽周彬說道:“這點其實很好解釋,因為真正的始皇陵,壓根就不在史書記載的那個位置。”
麥葉聞言立即反駁:“始皇陵已經用科學手段勘測過了,的確和史書記載的大體一致,就在驪山北麓約五公里處,你憑什么說始皇陵不在那里。”
麥建國見我們討論的離題甚遠,忙插嘴道:“咱們不是說溫韜呢嘛,怎么又說道始皇陵上面去了,都打住啊,不然說到下個月也說不完了。”
周彬沉聲道:“其實我下面要說的就跟這個溫韜有關系,他當年盜挖始皇陵失敗,除了前面挖掘其他帝王陵寢已經收獲頗豐外,還有一點就是,他挖到一半的時候發現,自己盜的這個根本就不是始皇陵,這才停手不挖的。”
麥葉可不相信他這一套,她自詡在這屋子里當中,也算是個專業人才,當即瞪著眼睛說道“你就別瞎編亂造了,你又沒有親眼見過,你怎么知道這些的。”
麥葉嘴里的話毫不客氣,旁邊的林菲看她情緒有些激動,輕輕拉了拉她的胳膊,示意她冷靜一下。
我們其余幾人看在眼里,都有些無奈,這麥葉愛較真的性格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幸好大家都是熟人,倒是見怪不怪。
周彬自然也知道她的性格,苦笑不已,而他接下來的話,卻讓我們每個人都大吃一驚。
“我之所以知道這些,是因為當年我們六合派的一位前輩,就是溫韜重金請來勘探帝王陵寢的風水先生!”
“不會吧,怎么會這么巧。”我驚呼出聲,
周彬點點頭,“還真就是這么巧,連我都沒想到,居然會在這里碰到當年那位六合派的前輩遺留下來的東西。”
說著,他就把當年的事情,簡要的和我們說了一遍。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一個年代,軍閥征戰,人命如草。
在這種時候,普通百姓們幾乎都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六合派雖然是個道家門派,卻還是要自己種田填飽肚子。
只不過到處都在打仗,賦稅日重,連道觀也不能幸免。
每年的收成還補不齊前一年的,不得已之下,道觀只好暫時解散,讓每個人都出去自謀生路。
那位六合派的前輩聽說南方富庶,就準備南下去討生活,由此踏上了行程。
在路上,因為害怕被官兵抓去充了壯丁,就每天在山野小道穿梭,渴了喝一點山間的泉水,餓了就去找附近的人家乞討為食。
大部分時間遇到的百姓也同樣沒什么吃的,他經常是兩三天吃不上一口飯,有時餓的頭暈眼花了,只好憑借著自己在道觀學來的草藥知識采摘些能吃的植物根莖充饑。
不幸的是,他雖然東躲西藏的,卻還是被官兵發現了。被抓去當小兵,跟著大部隊東征西討,其間當然也有打敗仗被俘的時候。
五代十國雖然人命不值錢,不過那是指老弱婦孺的。
但勝利者一般都不殺俘虜,而是編制進自己的隊伍里讓他們繼續打仗。
他運氣很好,每次都能僥幸活下來,就這樣打了降,降了打,最后居然稀里糊涂的就變成了溫韜的手下。
溫韜早有盜墓的打算,因為知道他懂風水,就讓他運用自己所學的風水知識來勘測帝王陵寢的具體位置,以及墓道入口等等。
這位前輩也是迫不得已,為了活命,只好幫著溫韜挖了一座又一座的帝王陵。
其間溫韜所獲頗豐,不知道怎么想的,也給自己修了一座墓,將大部分盜來的金銀財寶放入自己的墓葬之中。
因為他自己就是個大盜墓賊,所以這墓修的十分隱蔽,其間又有種種機關暗道,只等自己死后可以安享其中。
結果天不遂人愿,后唐國主明宗上位后,就將溫韜流放到了德州,然后賜死。
在這之前,溫韜自知大勢已去,在危機關頭讓這位六合派的前輩制作了這么一副地圖,并讓他轉交給他的兒子,好等他死后,自己的兒子可以把他的尸骨帶到那個墓里安葬。
聽到這里,我和麥建國不經意的對視了一眼,基本上肯定了周彬所說的真實性。
因為我們真的在這個玉牌里,發現了一副地圖,那么按照周彬的說法,這地圖上標記的那個地方,只怕就是溫韜給自己修建的陵墓了。
接著周彬又說道:“這位六合派的前輩也不傻,知道自己一旦把玉牌交給溫韜的后人,自己只怕也會被滅口,所以他直接帶著這塊玉牌遠走他鄉。
他自知自己為了活命,干下這等遭天譴的事情,必會死于非命,所以就將自己畢生流浪的經歷寫成了一本小冊子,也算是為自己找回一點的借口。
而我以前正好看過這個小冊子,見到這塊玉牌,和小冊子里的內容一對應,就明白了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周彬說完后,攤了攤手,說道,“我也沒有想到,居然會在這里碰見那位前輩的遺留下來的東西。你們看那玉牌左下角的那個花紋,正是我們門派的暗記,所以我一眼就認出了這塊牌子。”
我們聽完之后都面面相覷,沒想到這玉牌居然還有這么一段故事,而且居然還能恰好和我們當中的一人扯上關系,這實在是太巧合了。
麥葉拿著玉牌翻來覆去的看,奇怪道:“這玉牌里面怎么可能藏有地圖,你們那個門派的前輩是不是有些夸大其詞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