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膳時,年羹堯向年母提議帶兩個妹妹外出游玩之事,年母笑瞇瞇地并未反對,在她的愿望中,還是希望促成年馨瑤和年羹堯的親事。現在年馨瑤也大了,是該讓兩人單獨相處相處了。
“出去好好玩,想要什么就讓羹堯給你買。”年母夾了塊鴨肉放入年馨瑤碗中,微妙的將“二哥”替換成了“羹堯”。
她的夫君年遐齡只是低頭苦笑,似乎并不看好養女和兒子的婚事,但礙于年母的心情,只是叮囑了些安全問題,也就沒再說什么。
年馨瑤和姐姐年玉瑩都非常興奮。她們平日里出門的機會并不多,無非就是初一十五的時候跟著年母去廟里上上香,來去馬車接送,又多在寺廟里逗留。她們是漢人,年母自然不像滿人那么放縱自己的女兒,平素的管教也是很嚴格的。
除了請了位女先生教授兩人讀《女戒》《女則》《列女傳》等書籍,便是在房內繡花畫畫,言行舉止端莊賢淑,渾身上下都是大家閨秀的風范。
不過,姐妹倆的性格還是略有差異,姐姐年玉瑩文靜淑雅,喜好讀書彈琴,妹妹年馨瑤活潑好動,反倒對騎馬有著濃厚的興趣,只不過在七八歲學騎馬時出了次事故,年母就再也不讓她去學了。
過了幾日,便是花朝節,正是去郊外踏青賞花的好日子。
由于是第一次同年羹堯出游,年馨瑤打扮起來格外用心。一身嫣紅色繡著彩蝶戲花圖案的旗裝,額前整齊的齊眉劉海遮住了額頭,頭發梳成一根辮子置于腦后,辮根扎著紅頭繩,留著一寸多的辮梢,松松的垂在背后,左鬢處戴著一朵絹花,便再也沒有多余的首飾,整個人既雅致又透著一股子嬌媚。
年玉瑩的打扮一貫淡雅出塵,應和著出游的心情,也稍作了改變。一襲鵝黃色繡著蘭花的旗裝,頭發與年馨瑤梳得差不多,只是絹花顏色不同。
當兩人一齊站在馬車前時,就連天天見面的年羹堯都不覺眼前一亮。
這兩姐妹真是太漂亮了。
馬車晃晃悠悠向郊外駛去。
若是平時,年馨瑤肯定會撩開窗簾看路上的風景,可今日與心上人同行,倒是收斂了好奇,端端正正地坐著,目不斜視。
年玉瑩想笑,但看了看坐在一旁閉目養神的年羹堯,又不敢笑出聲了,只好沉默,就連呼吸也輕了下來。
良久,年羹堯睜開眼睛,開口道:“瑤兒,你如此斯文的樣子,二哥真不習慣了。”
“撲哧”,還未等年馨瑤有啥反應,年玉瑩已經捂嘴笑了起來,她是實在忍受不住了。“瑤兒啊,也只有在二哥面前才如此文靜呢!”她打趣道。
“姐姐!”年馨瑤絞著手中的帕子,臉又紅了,她有些羞赧地看向年羹堯,發現他也在看著自己,一雙眼亮晶晶的,如星光一般璀璨。她不知不覺就被吸入這具有魔力的光芒中。
待她清醒時,馬車已經停了下來,目的地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