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絲筠的手臂已經軟了,一點力氣也使不出,可是皇帝現在還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她死咬著牙,堅持著,忽然身邊一個人靠到了她身邊。
“歇歇吧,我來。”衣袂飄飄,猶如謫仙落在身邊,白絲筠看著他,沒想到白修遠竟然來了。
簡單檢查了一下皇帝的口鼻,白修遠將雙手交疊放在了位置上,比起白絲筠他要更有力氣,按下的時候更有效果。
白絲筠看著白修遠,她不想將他牽扯進來,心肺復蘇對人身體會有傷害,極有可能將肋骨按斷,她剛剛從皇后那里領了懿旨,就算出現意外,只要皇帝還有一口氣,那么她就可以幸免于難,但是白修遠不見得這么好運。
白絲筠不能讓他涉險,他現在前途一片光明.
“哥!你讓開!”白絲筠想要阻攔,但白修遠神色凝重,毫無分心。
“筠兒,哥哥也是一個醫生,身為醫者,怎能將病人生死和自己安危看的這般重。”
白修遠一字字說的鏗鏘有力,白絲筠嘴角緩緩舒緩下來,看著白修遠,她明白白修遠的心情,同樣身為醫者,大家都是以懸壺濟世之心存于世間。
“咳!”
皇帝的這聲聲音就好似是一劑強心針打在了白絲筠的心中,她雙眼驚喜的看著皇帝。
“父皇!父皇!”
心跳恢復了!
白絲筠伸手搭在他的頸部,一下下鄭重有力的心跳刺激著指尖,白絲筠看著身邊的白修遠他英俊的面容上掛上了汗珠。
“太醫來了!”大家聽到這個聲音紛紛避開太醫跑上前給皇帝小心把脈診斷,就聽旁邊的白絲筠道。
“父皇現在需要臥床靜修,快些找人來送父皇回寢殿休息。”
太醫聽后連連點頭,白絲筠手從皇帝的胸口滑過,白修遠用內力為皇帝做心肺按壓,力度控制的極好,肋骨沒有一點受傷。
皇帝離開,也沒有人有心情繼續什么無聊的宮宴,況且皇帝剛剛轉危為安,現在還在這里吃喝玩鬧豈不是犯下了大罪,一時間原本熱鬧的大殿陡然氣氛低沉,白絲筠伸了個懶腰,看向身邊的白修遠。
“哥,你太大意了。”
白修遠知曉白絲筠是為自己好,他輕松一笑,“筠兒,你可以不安危的沖上去,哥哥一樣也可以。身為醫者濟世救人就是本分,我有這一身救人的本領,就不能將其枉費。”
白絲筠對白修遠又多了幾分崇敬之情,雖然被世俗倫理強加于身上已經近二十年,但他的心中仍然有著不滅的信念和底線。
“你遇事容易沖動,有時會分不清主次。你救人之心,哥哥明白,但這畢竟是古代,你還是一個女子,若是今日之事追究下來,你該如何是好。”
事情過去之后,人才能夠反思過去,白修遠沖上來一來因為自己是個醫生,救人就是自己的天職,二來,他擔心白絲筠一人獨單罪責,他陪著,總會好些。
“哥,你我都是一樣的人。況且,我從沒因為自己是個女人就將自己困束。和你一樣,我是一個醫生,治病救人,普度眾生,本就是本職,我如果遇事總是冷靜分析利弊,可能病人都沒有這個命等到我下定決心。”白絲筠輕輕一笑,她相信世間不會讓好人蒙恨,世事也許不公,但一個人,尤其是醫生,每次遇到事都在考慮自己,那其實是這個世界的悲哀。
白修遠知道自己勸不住她,或許自己本就不想勸她,若是一個醫生都不能堅守本心,那么這個世上還有什么人能夠相信。
白修遠不再多說,默默退于一旁,白絲筠回眸之時,正好與皇后四目相對。
皇后美麗的眼眸中眼神深不可測,她就好似是一潭深淵,看不到底,捉摸不透,不過從她微微低垂的長眉能看出,她心中的大石落了地。
白絲筠俯身一拜,自己和哥哥是否有事還要全憑皇后的嘴巴,若是皇后將此事包攬,自己和白修遠可能還立了一個大功,她也會因為救駕有功得到嘉賞,若是她想要趁此機會將自己剔除……
白絲筠轉過身,嘴角勾起,那么她也不會善罷甘休。
走到門口,就看到了站在殿門邊的墨池淵,他眼神擔憂望著白絲筠,白絲筠知道他的意思,也不想被他責怪,徑直往前走。
“今日留宿宮中。”墨池淵見她直向前走,跟上她的腳步,開口對她道。
如今時辰已經不早,白絲筠對此也沒有異議,而且今日年妃只在晚宴上匆匆一面就離開了,就連墨沁海她都沒見到。
“母妃近日如何了?”
“聽太醫說,總是頭疼不好入眠。”
墨池淵問過幾次,年妃怕他擔心,總是謊稱自己身體很好,可無論是太醫還是榆木一樣的墨沁海都說年費今日的神色不佳。
白絲筠心中還惦記著前幾日留宿宮中發生的事情,這個皇宮總是覺得極為蹊蹺,那日的朱砂到現在都沒解釋清楚。
“去母妃那里休息吧,我給母妃把把脈,開一份安神的藥方。”
墨池淵沒有拒絕,扶著她登上了馬車,剛剛神經太過于緊繃,所以白絲筠現在都感覺心臟怦怦亂跳。
“父皇是什么病?”
白絲筠不知道這個病如何用古代的話解釋,只好直說:“心肌梗死,大概是近日過于疲勞,或者是飲酒過量,情緒激動。原因很多,不過這個病如果沒有及時的救治,死亡的概率非常高。”
墨池淵聽了這話,眼眸低垂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壓低聲音問道:“你認為父皇還能活多久?”
這話是大不敬,白絲筠聽后略略一驚,眉頭微微蹙起,心肌梗死救治及時其實對身體不會造成很大的損傷,不過第一次心梗之后,之后發病概率會高很多。古代的醫療情況,想要根治幾乎是不可能的。
“不好說,如果一直還是持續現在的生活方式,不進行響應的治療,下次發病救治不及時,可能……就是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