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的北方,有一片四季寒冷的森林,名叫“冬之森”。
森林之中,天空長年未曾停止地飄散下鵝毛般的大雪。白雪將整個森林的植被都覆蓋,而它們根植著的土地也早已因這從未改變過的冰封而變成了永久凍土,于脊髓上被刻入了冰霜。
這已遠遠超過人類對生活環(huán)境的忍受限度,無人問津這片森林也是理所當然的。在這座森林中活動著的生物,正常想去也就只有比人類強大數(shù)倍的野獸了。
但事實卻是,這里棲息著一個家族。
其名為“愛因茲貝倫”。
于是,在這極寒的森林之中,搭筑著極為強力的結(jié)界,將坐落其中的一座古典豪華而巨大的城堡徹底地從俗世的監(jiān)視中隱藏了起來。
那城堡便是愛因茲貝倫家族的安居之地。
城堡的外墻和窗戶上盡是飄雪累積成的白垢,只看著就讓人很是發(fā)冷,但與外部的惡寒形成巨大反差的,便是內(nèi)部那十分的溫暖。
是的,溫暖。因為壁爐中的木材正充分地燃燒著,將光亮和溫度帶給每個有人存在的房間。既包括每個小臥室,也包括富麗的廳堂。
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晚飯時間,餐廳的桌子上自然已放著豐盛的飯菜等待有人來享用。看上去十分和諧,若要說有什么不對勁的地方,那也只有兩點。
第一——這飯菜實在是過于豪華了。各路山珍海味,不知還讓人以為是哪個王朝的宮廷料理被重現(xiàn)了出來,實際卻只是這個家族的一頓普通的晚餐而已。
第二——桌上有著如此豐盛的佳肴,作為享用者而坐在座位上的人卻竟然只有一位老人。
老人外表上只不過年逾古稀,卻其實已經(jīng)在這個世界上活過了至少兩百年之久。他正是愛因茲貝倫家族的第八代家主,他的名字叫做“尤布斯塔庫哈依德·馮·愛因茲貝倫(Jubstacheit von Einzbern)”,但幾乎沒有人叫他這個名字,因為在接下家主這個位置后,他就一直被通稱為“阿哈德翁”了。
他并沒有立馬進食,只是面無表情也無感情地靜靜坐在那里。
飯桌上只剩下一個家主——這是否是正說明著這個家族的生命已經(jīng)處在風燭殘年的時候了呢?
如果這個家族的運行效率因此而降低了倒是能夠這么說,但愛因茲貝倫卻并不是。這副景況已經(jīng)持續(xù)了長達兩個世紀,愛因茲貝倫也仍然穩(wěn)定而高效地運作著。其制造人造人(homunculus)的技術在魔術協(xié)會也愈來愈享有盛名。
家主會如此孤寂,其緣由是這個家族其他的成員都沉迷于魔術的研究,連進食都不愿在同一張餐桌上進行了嗎?
也不是。
只是因為除了他這個管理者之外,愛因茲貝倫其余的人口全都是人造人(homunculus)罷了。
人造人們將整個愛因茲貝倫的事務承包,同時又不停地制造著新的人造人將沒了用處、被扔進墳場的人造人代替掉,這就是這個家族運轉(zhuǎn)的方式。
或許會有人對此疑問:這也算是一個家族嗎?
——從本質(zhì)上來講,愛因茲貝倫確實不應該被叫做一個“家族”。直到一千一百年前,“愛因茲貝倫”都只是一個魔術師們集體作業(yè)的工房而已。
作為實現(xiàn)了第三魔法的魔法使,其弟子們建立起來的工房而已。
魔法使。
這是一個與“魔術師”不同的,用以指代某類人的詞語。被指代的兩類人的差異也是從字面上就能看出來的:后者使用的是魔術,而前者使用的是魔法。
魔法是與魔術相異的存在——這是這個世界的常識之一。
魔術是耗費魔力,經(jīng)由既定的規(guī)則和儀式,人為的重現(xiàn)神秘和奇跡的行為的總稱。之所以稱為神秘,是因為魔術需要常識外的、被隱匿的知識和其成果。雖然表面看上去魔術是萬能的,但是基本上仍需滿足等價交換原則,其發(fā)動和安定化需要耗費自然界和使用者所儲藏的魔力,而且在結(jié)果上來說也可以通過現(xiàn)代技術達到同樣的效果。
而魔法是與魔術不同的神秘,是與根源之渦直接相連的力量,是魔術師們追求的最終目標。魔法與魔術最顯著的區(qū)別在于,無論使用多長的時間和多龐大的資源,現(xiàn)代技術都無法達到魔法所能達到的結(jié)果。
也就是說只要是憑借人力、物力、科技,并使用一定時間可以達成的事情使用魔力在短時間內(nèi)達成的就算魔術。反之,就算費了再多的人力、物力、科技與時間都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能使用魔力達成了就是魔法。
當一個事象只要花費時間和資金就能實現(xiàn)時,即使它如何困難都不會被當做魔法。在人類的文明尚處于幼年的時期,所有的魔術都是魔法。不過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人類之手所“能做到的事”增多了,而相對地魔法就減少了。
殘留在現(xiàn)代的“魔法”,其數(shù)量相對于古老的神代來說已經(jīng)變得非常稀少,只有僅僅的五個了。
【未知】——“開始”的第一魔法使“以前”變?yōu)榭赡,改變了一切?
【平行世界干涉】——“隨之”的第二魔法拓寬了可能性。
【靈魂物質(zhì)化】——“承前”的第三魔法已然完備。
【未知】——“啟后”的第四魔法隱藏了自身。
【魔法·青】——“終結(jié)”的第五魔法失去了意義(席位)。
對應著這五大魔法,能夠使用它們的人便被稱作“魔法使”。
其中,第一魔法使已經(jīng)去世;第四魔法使僅有“存在”為人所知;第五魔法使的話,盡管時鐘塔的魔術師們都知道有“蒼崎青子”這位魔法使,其本人卻被看作麻煩人物而沒人參拜其下。有視情況招收弟子的就只有第二魔法使——被稱作“魔道元帥”和“寶石翁”的基修亞·澤爾里奇·修拜因奧古,和第三魔法使了。
然而,之前也提過吧,被寶石翁收為弟子就代表著“被搞成廢人”,例外少之又少。最后剩下能夠安心拜師的,就只剩下第三魔法使了。
所以在公元元年之前,第三魔法使旗下便招徠了數(shù)位魔術師來作為弟子。他們從第三魔法使那里汲取第三魔法的使用方法,盡管前途艱難卻仍然信心滿滿。
直至某一天,第三魔法使突然不辭而別了。
作為弟子的魔術師們當然不會因此就放棄,他們已經(jīng)從師父那獲得了知識,所以打算以自己的手重現(xiàn)第三魔法。
他們?yōu)榇嗽诙薪⒘顺潜,在城堡中成立了工房。但他們在開始了嘗試后才發(fā)現(xiàn),他們卻沒有足夠的力量去做到,于是只能改變了策略,不再蠻干,而是用更加取巧的辦法。
——制造和師父相同的個體,讓這個個體來再現(xiàn)魔法。
隨后,他們徒勞了九百年,卻在偶然發(fā)生的偶然下,在他們的意料之外,和師父擁有相同性能的人造人被制造了出來。
冬之圣女,羽斯緹薩·里姿萊希·馮·愛因茲貝倫。
魔術師們高興不起來,因為她的出生和他們的技術沒有半點關系,反而是因為中途產(chǎn)生了異變才生產(chǎn)出她,這對于魔術師們來講是絕對無法接受的事情。
盡管羽斯緹薩確實能夠使用出第三魔法,但她的第三魔法是接近精細的編織物,要將一個人的靈魂物質(zhì)化都需要比這個人壽命還要長的數(shù)年時間。
九百年的挫折只換得這個結(jié)果。
魔術師們絕對不想承認這事實,于是竭盡全力嘗試再制造出比羽斯緹薩更加優(yōu)秀的人造人。
直到最后,絕望的結(jié)局到來了。
無法做到。
即使制造出了超越人類之物,也不能制造出滿足愿望之物。
魔術師們放棄了,他們選擇了屈服,向自身才能的限制屈服。
他們有的離開了城堡,有的自我了結(jié)了性命。而曾經(jīng)他們勞作的工房也隨之被遺棄,只留下他們制造出的人造人們。
人造人們雖然被創(chuàng)造者舍棄了,卻仍未停止他們的工作。他們的純粹使得他們將魔術師們?yōu)樨瀼乩砟睢谌Хㄟ@一奇跡的徹底再現(xiàn)而建立的工房繼續(xù)運作。
同魔術師們最后留下的,他們的技術結(jié)晶——愛因茲貝倫城的中樞制御用人工智能Golem·Jubstacheit一起。
這便是“愛因茲貝倫”的起源。
作為由魔術師們的執(zhí)念誕生出的人造之物,在經(jīng)過了數(shù)百年的歲月后,本屬于別人的夙愿也已經(jīng)完全成為了他們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