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楊氏聞言先喜后驚,隨即目光猶如利刃般,在謝媽媽和謝氏身上來回打轉兒,心緒不停起伏。謝媽媽說罷卻不看楊氏,只規規矩矩的站到謝氏身后,低聲將這一趟進城的收獲簡單說了。
謝氏眉頭微挑,微微笑起來。
蕭寒潛即能應下賀壽的事,就說明李英歌已經將她的意思轉達到了。
她心中越發有底,就開始盤算著哪天抽空親自去拜會知府夫人,順便將紅豆飯的配料方子寫給小福丁兒。
楊氏見謝氏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心中又氣恨又驚疑,當下也顧不上再和人打擂臺,重重哼了一聲道,“我倒是不知道你還有這份孝心,居然能為我這老婆子請動乾王殿下。老四媳婦,咱門打開天窗說亮話,你使盡詭計堅持要分家,究竟打著什么盤算!”
“樹大分枝,如今李鏘李銓都已成家立業,李銓媳婦這頭一胎也懷上了。眼看離英哥兒及笄也沒兩年,銘兒也大了,我想要分家,放到哪家都站得住理。”謝氏抬眼對上楊氏的視線,嘴角掛著端方的笑容,“大哥他們這三房在族里,也是被族里小輩叫一聲叔公的年紀了,您不肯松口,又是何苦?
您愿意說敞亮話,我就跟您來句實在的——我做過什么事您清楚,我也不辯白。事情鬧成這樣,要么您松松口,要么就押著七姨娘和彩琴去見官,您不怕’家丑’外揚,我也不懼把事情鬧得人盡皆知。
不過清官難斷家務事。您可得考慮清楚了,這老臉值不值得豁出去。您也聽見了,乾王殿下屈尊降貴要給您賀壽,可別把喜事辦成了壞事。
這小福丁兒雖跟著英哥兒進城了,不過乾王殿下既然撥了他到英哥兒身邊,自然是知曉我欲分家的打算。殿下是個什么態度,想來您老比我們多吃了幾十年鹽,當是想的明白”
楊氏越聽面色越是精彩,心念幾轉,忽然呵呵笑起來。
她聽著謝氏直呼庶子全名,只當這其中是嫡庶之間生了齷齪,又想那個素未蒙面的嫡孫李承銘還是個立不起來的毛頭小子,心下不無痛快。
她是知道李子昌有多看重庶長子李鏘的。
謝氏在她面前再能耐又如何,還不是在庶子身上栽了跟頭,急巴巴地打起了分家的主意。
就算謝氏膝下多了兩個嫡子女又如何,還不是棋差一招?
再對比她將三個房頭的庶子壓得死死的“成就”,當下就忍不住大笑出聲。
“好,老四媳婦,這回是我低估了你的毒辣,連親生女兒都能當棋子利用。”楊氏笑夠了,端起茶盞啜了一口,恢復了往日鎮定,慢慢道,“你要分家可以,除了殿下親來賀壽之外,且說說你還能給出什么條件,我好衡量衡量?”
貪心不足的死老太婆。
謝氏腹誹歸腹誹,卻是早算到楊氏的鬼精。
當下也不含糊,公事公辦道,“我答應過族里和另外三房什么條件,想來您事后也不難查到。到您這兒也一樣,每年該孝敬的一分不會少,無論是您還是族里有事,我們四房也不會不管不顧。
再多的卻是沒有了。您這兒分家走的是公公生前清算的公賬罷?四房也一樣,往后給您的族里的,也只會從公賬走。這點就算是老爺來,也是一樣說法。
早幾年汪公公代乾王殿下給您’轉達’過幾次話,族里族外多少有點閑話,如今但凡殿下一露臉,您這面子里子就找回了一大半,將來您真成了殿下的親家祖母,還有什么舊事揭不過去的?
這筆帳如何算,您老該比我清楚。您要是還不滿意,那我也沒辦法了,少不得要請殿下做主,親自和您老談一談。”
她拿話唬楊氏。
楊氏卻不敢冒險。
謝氏了解她,她也同樣了解謝氏。
聞言故作姿態,假作沉吟了一會兒,才冷聲道,“我信不過你,你白紙黑字寫下來,我們各自留存一份。你干脆,我也給你個痛快話。英哥兒受傷的事,不關你和我、也不關錢婆子的事。
都是七姨娘居心叵測,起了貪念主使的。這事族里必定過問,你只管當你的’受害者’,由我出面說道。
但七姨娘和彩琴不能打殺了事,死了才叫說不清。且讓她們去家廟待著,至于分家的事你且等幾天,我不會讓你白跑這一趟,也不會讓你再多在族里耽擱。”
事情既成,她一旦權衡清楚,就懶得再看謝氏在她跟前礙眼。
而七姨娘自己犯蠢,她只覺又惡心又羞惱,如今把人弄走,能不能有重見天日那天,全看她心情。
也讓三老爺和三太太曉得,想借分家脫離她的掌控,沒那么容易。
只要她不死,那三房人就別想擺脫她這個嫡母。
話說得爽快果斷,倒像楊氏平日的作風。
老太婆心態倒是調整得極快。
謝氏半是感嘆半是不恥,她本也無意弄死七姨娘和彩琴,一聽這話就知道楊氏是遷怒,轉頭就讓謝媽媽備上紙筆,大手一揮,寫清楚了兩人談好的條件。
楊氏仔細看過,收起契約,臨到了依舊忍不住刺了謝氏一句,“聽說李鏘和李銓如今在朝中做得不錯?等老四來了,我這老婆子少不得要和他說兩句,替你這個’教導’庶子有方的嫡母,贊上兩句。”
謝氏左耳進右耳出,根本不放在心上,面上卻大度配合,假作不虞的愣了一愣,才甩袖帶著謝媽媽離開。
楊氏收斂笑容,放松脊背靠上椅背,緩聲道,“派個人去京里仔細打聽打聽。看看朝中是否有什么動靜,可跟李鏘、李銓有關。”
剛進屋的管事媽嗎聞言肅然,服侍著楊氏用茶,低聲道,“您的意思,四夫人分家是沖著那兩個庶子去的?”
“她這次鬧得過分了些。不像她的作風。”楊氏不全然被動挨打,早在得知李英歌受傷后,就不得不往壞處想,之后種種也不無做戲的成分,聽心腹如此說,就若有所思道,“李福是老四的一手培養的心腹。謝氏鬧,他卻不管不問,可見心中不是有底,就是另有盤算。
分家的事老四事先知道也就罷了,若是事先不知道,恐怕老四媳婦這一場大戲,主要針對的不是我。”
說著嘿然笑起來,“若真是那兩個庶子捅了什么簍子,光是分家還不夠老四媳婦收拾爛攤子的。哼,到時候影響不到族里。且看老四媳婦頭疼她那內宅去。”
她只猜對了一半。
管事媽嗎卻是嘆服,少不得恭維道,“您說得是。四夫人自認手段了得,哪里比得過您這雙火眼金睛。最后誰算計了誰,還不好說呢。”
楊氏緩緩閉上眼,低低道,“笑到最后的,才是贏家”
這邊主仆倆自顧腦補,那邊才被說到的李福卻匆匆進了謝氏落腳的客院。
“你來得正好,老太太已經應下了分家的事。這里列了張份例,你收好。”謝氏吹干重新抄纂的一份單子,交給李福道,“往后四時八節,府里給族里和老太太的東西,就按照這份單子來。以往的定例作廢。”
李福快速掃了一眼,見所列內容都是些金銀黃白之物,看著比往常的給得重了,實則卻是破財消災,少了不少扯皮的麻煩。
他是個全然為李子昌考慮的死忠,如今見四房人總算能順利分了家,不由為李子昌松了口氣。
這些年,李子昌官位做得再高,也少不了受楊氏的牽制。
李福清楚李子昌對嫡母那份不能外露的厭惡和不滿。
如今有謝氏出頭,他樂見其成。
心中不無敬意,當下一躬身,正色道,“夫人放心,老奴必然辦得妥妥當當。”
只是他卻不是聞風而來,而是另有事情在身,話鋒一轉又道,“京里還來了消息,說是老爺朝中事忙,無法請假來給老太太拜壽了。還招了老奴回去,夫人您看”
他敢私下將庶子的暗賬捅到謝氏眼皮子底下,就敢私下讓心腹留意府里南院的動靜。
南院住著李鏘和李銓兩戶人。
而代李子昌送消息來的,就是他放在南院的心腹眼線。
李鏘做的勾當事發了?
他有此擔憂,謝氏自然也想得到。
真是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謝氏眉頭微皺,頗有些自嘲的冷笑道,“我這里剛落定分家的事,就有人急著要鬧幺蛾子,還真是老天開眼,好歹留了點時間給我。”
李福不敢接話。
謝氏冷哼一聲,似笑非笑道,“你先回京罷。有什么事不必往族里送信,且讓老太太的壽宴風風光光辦完再說。也讓我過幾天清靜日子。”
李福復雜眼色一閃而過,低低應了一聲,退出門外就打點行裝,不等用過晚飯,就輕車簡從往京城里趕。
一行不起眼的車隊和李福錯身而過。
袁驍泱放下挑起的車窗簾,若有所思道,“那位可是李府的大管家?怎么會這個時候回京”
“爺說得不錯。正是那位總管李福。瞧那樣子,不像是帶著女眷。應該是單獨回京吧?”心腹小廝曲流聞言附和一句,對李府并無好感,反而擔憂道,“乾王爺怎么會突然讓您押送犯官,這披星戴月的,不是折騰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