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瑾瑜啞然,眼看著蕭寒潛大步離開的身影消失在視野內,才反應過來她被蕭寒潛懟了,頓時氣得直跺腳。
太后見怪不怪。
城陽大長公主也不以為杵,假意數落陳瑾瑜,“你小的時候最愛追著阿潛,讓他帶你玩,他不理你,你就委屈的掉金豆子,說以后再也不跟阿潛說話。幾年未見阿潛,如今倒忘了自己說過的話?還不害臊的開口討要東西,活該阿潛不理你!
說著看向太后,苦惱道,“這孩子被兒臣慣壞了,頭先大病一場好了之后,就跟轉了性子似的,越發跳脫得像個皮猴。”
她嘴里埋怨,眼中卻透著無盡的溺愛。
京里誰不知道,比起城陽大長公主膝下那三個嫡子,陳瑾瑜這個四十歲上才得的老來獨女,才是城陽大長公主,乃至整個公主府的心頭寶。
太后就慈愛的笑道,“跳脫些才養得皮實。瑾瑜這樣挺好,阿潛和她是姑表兄妹,打斷骨頭還連著筋,以后多親近親近,小時候的情分哪能說沒就沒的。”
又意味深長地對城陽大長公主道,“阿潛什么脾氣你是知道的!
蕭寒潛對陳瑾瑜的不假辭色,才像他自小的脾性,兩相對比,就更顯出他對李英歌的不同。
眼緣這事兒誰又能說得清。
城陽大長公主心念一動,就順著太后的話茬告訴陳瑾瑜,“聽見你皇外祖母的話了?阿潛是你四表哥,如今已封王當差,你以后可不準再沒大沒小的。既然你和李二小姐合得來,小女兒家的以后多走動走動,將來你還要喊李二小姐一聲‘四表嫂’呢!
太后正有意讓陳瑾瑜和李英歌交好,好為李英歌抬抬身份。
畢竟她在宮中,示恩有限,公主府若能和李府搭起交情來,反而便宜。
聞言就滿意一笑。
陳瑾瑜卻面色古怪,自言自語道,“真是輩分大一級壓死人”
她湊到李英歌跟前,不無調侃道,“四表嫂,四表哥那種冷面毒舌,你是怎么受得了他的?”
太后和城陽大長公主聽得大笑起來。
李英歌汗顏。
陳瑾瑜就和她咬耳朵,“比起四表哥,我更喜歡你?上ё谑疫^年的時候最忙,我恐怕要到二月二龍抬頭后才有空找你玩。你不知道,我病好后我娘就信了道士的批語,說趁著過年要多帶我在宮中宗室走動,好借皇室福氣壓命,我是不信這些所謂玄術的。
我娘卻篤信的很,對外還瞞得死死的,我只告訴你,你別往外說。我暫時不得空,不如先給你寫信吧,你們這些大家閨秀做閨蜜不是都愛從筆友開始嗎?等公主府請春酒,我就給你下帖子!
所以陳瑾瑜和燈辛小道長在宮中私會,是因為批命的是燈幸的師父無歸道長嗎?
無歸道長不是在閉關,怎么還能給陳瑾瑜批命?
無歸道長還真愛給人算命!
李英歌想到這里,到底守著兩人的約定,沒有點破燈辛小道長的事,只是越發覺得陳瑾瑜性子古怪。
不僅交淺言深,把自己的私密都隨意告訴她,還總愛將自己抽離“大家閨秀”之外說事。
這份直白的單純卻讓人討厭不起來。
李英歌就抿嘴笑,想著年后各家都要請春酒,沒有一口答應陳瑾瑜,只保守道,“那就聽你的,我們寫信互通有無,你下帖子前,我先問過我娘家中請春酒的安排,省得到時候日子撞在一起!
李府還沒那么大的臉請城陽大長公主和陳瑾瑜過府吃春酒,自然是她去公主府。
城陽大長公主釋放出善意,她自然不會沒眼色。
陳瑾瑜算是她今生在京中,交到的第一個朋友吧!
李英歌嘴角微翹,露出個甜甜的笑。
陳瑾瑜轉著琉璃似的眼珠兒,咯咯捂嘴,“曉得咯,你還是少開口吧。回頭多練練怎么說話,缺了兩顆門牙,講話漏風太好笑了!
李英歌:“”
五十步笑百步,陳瑾瑜也挺毒舌的!
太后見她二人親親熱熱說完小話,覷一眼外頭天色不再留人,端起茶送客。
元姑姑跟著蕭寒潛去了御書房,太后就指了萬壽宮的總管大太監,親自送她們出宮。
城陽大長公主已是知天命的年紀,啟陽帝下了特旨,許她出入皇宮可乘坐端與代步。
李英歌和陳瑾瑜一左一右,跟著城陽大長公主坐上了四人抬的端與。
總管大太監在前頭躬身領路。
這樣的陣仗,很快傳遍宮里宮外。
等看到城陽大長公主的端與特意繞道,出現在西南門時,各家外命婦的車架都自覺規避讓道。
公主府的車馬已經牽到了西南門外。
城陽大長公主面帶微笑,看著陳瑾瑜依依不舍的和李英歌告別,沖下車見禮的謝氏微微頷首,就牽著陳瑾瑜上了公主府的車馬,擺開儀仗,先行駛離西南門。
城陽大長公主雖然從頭到尾都沒開口,但她的默然,已經表明了公主府對李府的態度。
瞧陳瑾瑜和李英歌依依惜別的樣子,可不像全無交情的樣子!
沒想到李英歌進宮一趟,不僅在萬壽宮待了許久,還和公主府套上了交情!
之前明目張膽打量謝氏和李英歌的目光,此刻盡數化成了暗地里的審視,全都隱在各式車簾車窗之后。
在場的外命婦都是見過世面的,只匆匆掃了一眼,就看出李英歌換過頭飾,且都是些精貴巧麗卻不符合她年齡戴的內造式樣。
是太后賞的吧!這樣大的手筆!
不管眾人心思各異,西南門外卻不是能夠長時間逗留的。
一等公主府的儀仗走遠,四下就想起此起彼伏的喝駕聲。
李府的馬車緩緩駛出西南門,拐去東華門和李子昌碰頭。
馬車內,謝氏面色微沉,手指捻了捻李英歌之前換下的衣裳,既有雪水滲入的潮濕又有酒菜的異味,還沾著灰白的塵土,不由瞇起眼問,“英哥兒,發生了什么事?”
蕭寒潛和城陽大長公主、陳瑾瑜先后離開昌和殿,前者大搖大擺牽著李英歌送去萬壽宮,后者在萬壽宮作陪,又親自送人出來,長樂殿用宴的內外命婦聽在耳里,看在眼中。
人人艷羨,謝氏的一顆心卻始終懸在半空中。
太后賞賜是一回事,衣服全套換過,原先的首飾不見了,就是另外一回事。
謝氏直覺背后另有隱情。
她并沒有被城陽大長公主的示好迷昏了頭。
李英歌心下暗贊,示意楊媽媽和常青,“你們先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