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國公到底是鎮國公,他一旦下定了決定要做什么,蘇夢蓮一個小小的姑娘自然反抗不了,當天下晌,蘇夢蓮便被蘇夢霆親自帶人押著回了西北,對外口徑是,“西北只有鎮國公夫人留守,勢單力孤,所以蘇夢蓮蘇夢霆回家幫助娘親去了。”
第二日楊道濟便要出兵開往檀州,去討伐駐扎在那里的楊道靖和德妃,并接回被擄的皇帝。
前一晚寶珠已經打點好了楊道濟的行囊,她那重新籌措出來的十萬兩銀票,楊道濟沒要,寶珠便全部買了糧食和布匹,準備等楊道濟走后,她便開個粥棚,便組織些婦女做些針線,好讓無家可歸的流浪兒能安然度過這個冬天。
對于寶珠的決定,楊道濟向來不反駁,只要她愿意的,又不出格的,他支持一把又如何呢?
所以囑咐了平逸加強王府防衛之后,楊道濟又叫他盯緊了王妃出行時的場合,萬事以王妃的安危為重,不僅如何,楊道濟這次還只帶了兩萬精兵,剩余的,全部留在京都大營,已做震懾之用。
震懾的對象,自然便是如今盤踞在京都的燕王勢力了。
因為楊道濟這一行的目標是接回皇帝,所以一大早,燕王便帶著滿朝文武百官俱都出動了,眾臣子站在寒風凜冽的荒原,靜靜地等著景王殿下揮師北上,迎回國君。
楊道濟卻坐在馬車里,對著寶珠碎碎念:“……無事不可外出,外出必帶平逸,若京都有異動,立時便叫平逸調西郊大營的士兵入城,有鎮國公坐鎮,料應無事……不可入宮,不可去見燕王妃……不可挑食,把蘇嬤嬤預備的補品都按時吃了……最后,若事有不諧,可向康王求救。知道了嗎?”
寶珠連忙點頭,道:“王爺,滿朝文武都等著您呢,您快別念了,趕緊出去吧。”
楊道濟卻更加不悅了:“怎么,你就這么盼著我走嗎?”
寶珠忙道:“不是不是,我怎么舍得王爺走呢,我恨不得跟著王爺去,王爺在哪兒我去哪兒,天涯海角永相隨,可惜現在卻沒機會……”
楊道濟眼中現出了笑意來,親了親寶珠的唇角,道:“等我回來,咱們就永遠不分開。”
寶珠瞬間紅了眼眶,明知這種話都只是說來聽聽的,但此刻,她卻忍不住當了真。
“王爺,”寶珠撲進楊道濟的懷里,悶悶地道:“一定要回來,我等你……”#@$&
楊道濟抱著寶珠,好一會兒不見她起身,才道:“方才是誰催我的,怎么現在又舍不得了?”
寶珠赧然地起身,道:“好了,王爺快去吧。”
楊道濟卻又有些不舍了,他的王妃這般美好,他真是一時一刻也舍不得離開……
“王爺,王爺?”
直到外面傳來平逸的呼喚,楊道濟才握了握寶珠的手,下了馬車走了。%&(&
平逸習慣地要跟上,楊道濟轉身瞪了他一眼,道:“跟著王妃,護好王妃!”
“是,”平逸十分不甘,他也想去戰場,你退我進,刀刀見血,那樣的生活才是屬于他這種熱血少年的人生啊!
唉,當初怎么就一時頭暈答應了殿下的安排呢!
平逸悔不當初,偏又技不如人,想反悔都沒有資格,只能憋憋屈屈地留在這京都城中,給王妃的看家護院了。
楊道濟策馬行去,帶著兩萬精選出來的士兵,祭天、誓師之后,便潮水般向著檀州方向蜂擁而去。
一路上倒甚是平安,只曾遇到幾次小股的流民叛亂,楊道濟順手都收拾了,因此還耽誤了一點時間,等到檀州,已是三日后。
檀州多山,峰巒疊嶂,若非廣布了斥候,根本就看不出哪里會藏著一股人馬。
不過楊道濟也不著急,楊道靖在這一帶張貼的尋求名醫的告示還在,他跑不了了。
只要找到了楊道靖,父皇自然就要找到了。
就這么一座山挨著一座山地搜過去,終于查到了楊道靖人馬曾經的駐扎之地。
說是曾經,因為這里已經人去營空,只有零零散散的幾個老弱殘兵,還在苦苦支撐。
楊道濟忽覺得不妙,楊道靖跑的這么快,不似匆忙撤離,倒像是有預謀的玩了一出金蟬脫殼,那他將自己賺到這荒山野嶺里來,是為了什么?
調虎離山?
楊道濟腦海中“嗡”得一聲響,立時便下令撤兵,不管他的猜測是真是假,他都必須回京看一看!
若是假的,大不了他再來檀州,若是真的……楊道濟忍不住頭皮發麻,京都啊京都,那里如今可有著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
可惜楊道濟的馬再快,也沒有京都的局勢變化的快。
楊道濟走后第二日,京都西北百里處便出現了瓦剌人的蹤跡,滿京都無不戰戰兢兢,燕王不愿動用自己的軍隊,便派人去通知了鎮國公,要他率領西郊大營的兵馬出城去抵御瓦剌人。
鎮國公當然不愿意,他駐扎在京都,一是為了捍衛京都的安危,二也是最重要的,他要保證景王妃的安危,這是景王殿下千叮萬囑的事。
鎮國公不肯出馬,燕王無奈,只得派出程大猷,率領了兩萬大軍去了西北,本以為瓦剌人該消停消停了,沒想到緊接著便傳出了消息,蔚州方向也出現瓦剌人的身影,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西北的硝煙還在彌漫,燕王只得再次請求鎮國公出兵,這回鎮國公也無法拒絕了,因為京都武將,程大猷已經出戰,剩下的大都是文官,還有一個賦閑在家的武將是承恩公,可他久不掌兵權,士兵不聽他的,帶著也是費勁兒,數來數去,還得靠他。
鎮國公只得整裝待發,他臨走特意進城來看寶珠,道是叫她小心防備,又分出一半的兵馬,共計一萬五千人,交給了平逸,叫他親自統率,若有不測,只管護衛著景王妃。
平逸接了鎮國公這一批人馬,再加上他先時手中的一千人,便有了一萬六千的規模,這本來不算少了,再加上楊道業手中的兵馬,京都總共還有四萬的兵力,拱衛一座城池已經足夠。
這是瓦剌人沒來之前,滿京都的認知。
可對上黑壓壓的十萬瓦剌大軍,這小小的四萬兵士,便弱的好似猛獸面前的麋鹿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