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奉天殿。
一身明黃常服的皇帝坐在御座之上,看著底下跪著的皇后,面色沉郁。
皇帝在位一十九年,現(xiàn)年四十又一,多年的帝王生涯讓他威勢欲隆,平常的時候便有威儀赫赫,更別說發(fā)怒之時。
皇后雖然身為中宮,可帝王之怒,也不是她能承擔(dān)的起的,尤其是,皇帝平時對她也甚為敬重,雖有寵妃,卻也不會因此冷落與她,皇后向來以為她在皇帝面前有幾分顏面,而今,她卻不敢這么想了。
她跪了一會兒,聽不到上首皇帝的聲音,便大著膽子道:“陛下,妾自入與王府,便安分守己謹言慎行,后蒙陛下愛重,與我中宮之位,妾心中感激,卻又每每慚愧,執(zhí)掌宮務(wù),務(wù)求盡心,是以,妾不知哪里做的不好,還望陛下明言,妾自當(dāng)改過。”
皇后與皇帝,說起來也是少年夫妻,她自皇帝還是瑞王的時候便進了王府,不過不是正妃而是側(cè)室,但她性子沉穩(wěn),不僅對王爺十分愛重,且對王妃也恭謹有加,平時又從不生事,是以王妃過世,還是瑞王的皇帝便將王府交于側(cè)妃,等到做了皇帝,更將她立為皇后,說起來,皇后雖是側(cè)妃又是繼后,但她卻是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地位自然不同。
可今日,皇帝竟將她叫進奉天殿來,一句不問,便將她晾在這里,這般行事,還是多年以來的頭一次。
“你真不知?”皇帝看著龍案上承恩公的奏折,還有長子那封凌亂的手書,心中的憤怒不減反增,怒道:“秦氏是怎么回事,你不知嗎?”
皇后一愣,立時道:“陛下在說什么?秦氏,是承恩公夫人嗎,她怎么了?”
“她怎么了?”皇帝重復(fù)了一聲,冷笑道:“她病了,從今往后,再不能現(xiàn)與人前。”
這是病危時長子的請求。
雖然有些婦人之仁,可皇帝明白長子的心思,他只有這一個舅舅,投鼠忌器,為秦氏說話,無非是為了不讓承恩公太過難堪。
既然如此,他便遂了兒子的心愿吧。
皇后好似忽然明白,她神色一變,不是心虛,卻全是哀婉,重重地磕了一個頭之后,皇后凄然道:“陛下,陛下莫不是以為,濟兒中毒,與妾有關(guān)?”
皇帝目光沉沉地看著皇后,不說話。
皇后淚盈于睫,白皙的面容上露出傷心欲絕的神色,只道:“妾身冤枉!”
不過是四個字,皇后卻說的擲地有聲,除此之外,別無他言。
皇帝倒有些動搖,莫不是,真的冤枉了皇后?
可正如承恩公中的奏折所言,秦氏沒有加害長子的動機,她這般做,除了害處,再無收益。
可秦氏還是做了,這也說明,對她來說,陷害大皇子,她有利可圖,那么,她怎么才能獲得利益呢?
唯有某個人因此得勢,然后回報與她。
因此,皇后是最有可能的。
畢竟,皇長子聲名狼藉又或者暴病而亡,受益最大的,便是二皇子。
而皇后一向?qū)Χ首庸芙躺鯂溃源耸碌哪缓笾魇梗嘶屎蟛蛔鞯诙讼搿?
“你冤枉?”皇帝從龍案后頭走了出來,冷冷地道:“皇后,除了你,朕想不出,還有誰會對濟兒這般記恨。你,難道忘了朕之前的話了嗎?”
皇后聞言,猛得抬起頭來,道:“陛下!妾身沒忘!妾身敢對天發(fā)誓,從未對濟兒起過歹心!若有違背,天誅地滅!陛下……陛下,請您相信妾身,陛下曾告誡妾身的,妾身記得一清二楚,妾身真的不會去害濟兒啊!”
皇后說的情真意切,皇帝倒真的有點相信了,畢竟,濟兒出事,對皇后來說,一點好處也沒有。
畢竟,他曾說過,只要濟兒好好的,他將會把帝位傳與業(yè)兒,皇后,當(dāng)不會操之過急。
他神色緩了緩,親手將皇后扶了起來,道:“朕信你,只是,濟兒遇害,種種線索都指向?qū)m中,朕不得不多想,適才誤會了皇后,還請皇后不要見怪。”
皇后破涕為笑,忙道:“妾身不敢,只要陛下不疑妾身便好了,濟兒被人害成這樣,妾身也擔(dān)憂的很,只是,既然線索指向?qū)m中,陛下便好好查探一番吧,千萬莫要放過了真兇。”
皇帝點了點頭,其實,承恩公根本沒有具體指向?qū)m中的線索,他方才,不過是詐皇后一詐,不過,皇后的反應(yīng)倒沒叫他失望。
他雖是帝王,但也畢竟是丈夫,是父親,他不愿意看著自己的孩兒骨肉相殘,自己的后院雞毛遍地,所以,他才會早早地對皇后做那樣的承諾,又早早地將濟兒送往西北,他所求,不過是諸兒和睦罷了。
皇后臉上一派如釋重負,完美演繹了一出沉冤昭雪的情景,但她心中是怎么想的,誰也不知道。
泰元殿內(nèi),楊道濟昏昏沉沉地躺在寢殿床上,因為用了藥,所以困倦不堪,但他硬撐著沒有睡,他在等一個人。
“陛下駕到——皇后駕到——”
殿外內(nèi)監(jiān)的聲音尖細悠長,楊道濟微微一哂,他的父皇終于肯來了。
在他回宮已近大半天之后。
國事,真的有那么忙嗎?還是他這個兒子,在父皇的眼中一點都不重要?
這個問題,直到那個威嚴的一國之君進殿之時,楊道濟都沒有想明白,或者說,這么多年來,他一直沒有想明白。
皇帝走進泰元殿,看著臥榻之上蒼白憔悴的長子,目中閃過一絲復(fù)雜。
“你醒了?”他坐到楊道濟床前,卻不知該說些什么。
自從這個兒子離了京都,每年回來,他都會覺得兒子變化了很多,及至現(xiàn)在,他看著那有些熟悉的面容,更多的感覺確是陌生。
還是皇后見氣氛尷尬,從旁笑道:“濟兒的氣色看著好多了,我聽太醫(yī)說,濟兒雖然受了罪,但幸虧底子好,將養(yǎng)些時日便可恢復(fù),陛下不必擔(dān)心。”
皇帝點了點頭,楊道濟本想說些什么,此時卻忽然沒了興致。
所以,之后不管皇帝叮囑什么,他都順從地點頭,又以精神不足為掩飾,名正言順地不答話了。
皇帝倒也沒說什么,見楊道濟精神不濟,也未久留,囑咐宮人盡心服侍后,便帶著皇后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