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代的江苒,還保留著少女該有的姿態。這是被皇帝寵的。但在兒女之中,她又有母親的形象,那是因為兒女被教導的很好,他們知孝懂禮。
而不管是夫君還是兒女,都不愿意看到她生氣的模樣。
“母后不理潤兒嗎?”
十歲的少年還是能撒嬌的年紀。
可也只是在他母后面前而已,在外頭,他已經是能出征,成為鮮衣怒馬般有他故事的年紀。
江苒沒忍住,雖然還是賭氣,但總不能跟兒子如此冷戰吧。
她嘆口氣,然后轉身過來面對父子兩。同時,她瞪了一眼沈懷郎。
“母后,是兒臣請旨隨甄將軍出征。母后可以放心,甄將軍是姨丈,兒臣從小便在他那兒學武,他會看著兒臣。”
這么說,的確是讓人稍微放心一點。甄明聰的本事,她是知道的。
但是,怎么說他年紀也太小。
“母后不是不讓你出征,只是你年歲還小。”
“不小了啊,兒臣聽說,父皇這個時候就已經有自己的侍衛軍,而且母后也是很支持他。”
“這能一樣嗎?”
沈懷郎睨眼過來,表示很委屈。
江苒并不是這個意思,她的意思是當初沈懷郎那是特殊情況,他年紀雖然小,但他事實上是大人。
她趕緊眉目傳情表達自己立場。
然后又勸兒子。
“母后,兒臣知曉戰場代表什么,也不是一時沖動覺得好玩。”沈潤蘇很認真告訴江苒。
這么小的年紀能夠耐心告訴父母自己的想法,不急不躁來說服。足以表明,他的心智已經夠成熟。
江苒跟所有為人父母一般,在她眼里自己的孩子不管多大總歸是孩子,更不用說,沈潤蘇的確是只有十歲。
可現在,她卻漸漸被說服了。
沈懷郎適時過來,他坐到江苒身邊握住她的手,“讓他去見識見識也好,不會太久。甄明聰那邊朕打過招呼。”
“那不會給姐夫添亂?”
“當然不會,你還不知道我們兒子的本事?”
這么父子齊上陣,最后哪里有辦法,她當然只能同意。
而作為一個要送兒去出征的老母親的心,江苒是深深體會到了。小到出行的配備大到武器伙伴,她都準備了一份。
龍鳳胎特別崇拜兄長,特別是最小的女兒,以前就“大哥長大哥短”三句不離,知道沈潤蘇要離開一段時間,她跟江苒一樣非常不舍,干脆就哭鬧了起來。
哄她的任務,江苒是不管,直接交給了大兒子。
事實上,大兒子的確已經初長成,不但能搞定她這個老母親,同樣也很順利哄好了弟弟妹妹。
出征那天,江苒親自帶著小兒子小女兒送行大兒子。
當年沈懷郎出征,她也如此依依不舍送別過。時光真的是一種奇妙的存在。
當年的人,現如今的人。
交替著,改變著。
一代又一代,有著自己的故事和人生。
江苒突然就想明白了。她送上最好的祝福,沈潤蘇雖然是她江苒的兒子,但同樣,他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他會有他的人生,他的故事。
“父皇和母后,等你平安歸來。”
“是,定不負父皇母后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