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不知道該怎么說,博藝一直以來說話都是半真半假。
想了想,琉璃決定什么都不說,仙中山的事和她一個南交峰的人有什么關系,她只要做到不聞不問置身事外就好。
“所以,琉璃你要給師兄保密啊,要是讓四峰暗戀師兄的人知道,還不得芳心碎落一地!”
琉璃看著沒個正形的博藝,嫌棄的離博藝遠了些。不要臉,哼!
若華醒后,雅醇和子衿來看過若華一趟,送了些丹藥護身玉佩,便和景鑠在一旁說話。
“師父現在閉關不出,師兄你打算怎么辦?”
景鑠看著雅醇,心中想著小小的若華,微微皺起眉頭,他沒想到除了養孩子,還得考慮如何教導她,現在孔陽很明顯閉關修煉短時間是不可能出來的。
所以如何教導若華也是個問題,若是教她修道,那么是自己收她為徒,還是等孔陽出關之后收她為徒,這些都是問題。
“先教導她些心法醫術,待師父出關之后在做定奪吧。”
一旁的沉默不語的子衿開了口,目光落在窗外的若華身上,若華看著結冰的寒湖顯得十分好奇。
若華看著原本深不見底的寒湖此刻卻結冰了,好奇的不得了,小心翼翼的伸出一只腳踩了踩,確定能踩之后,再放下另一只腳,整個人徹底踩在冰面之上,跳了跳,發現真的凍上了,隨后轉了個圈,自言自語了起來。
“這湖這么大,怎么就凍上了呢!好神奇……”
若華說著,使勁踩了幾腳,冰面卻紋絲不動。
若華不知,她現在的行為已經全然落在了三人眼中。
“仔細打扮了一番,和云月仙子越發相似了,若不是她還要幾分像她生父,只怕是與云月仙子一摸一樣。”
雅醇看著若華緩緩開口道。
云月仙子是和孔陽一同入門,也是看著他們師兄弟幾人入的門,有時候孔陽考慮不到的事云月仙子都會考慮到,對他們師兄弟六人也是極好的,如今卻這么歿了,想想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景鑠看著若華的樣子,緩緩嘆了口氣,若華拽著自己的衣角說怕的樣子又浮現在自己腦中。
“她也是個可憐人。”
嘆息過后。
“就如子衿所說,我先教導著她心法和醫術,待師父出關之后再說吧。”
雅醇點了點頭。
“至于斯年和樂成那邊,我回去提點他們幾句。”
“嗯嗯。”
“如此這般,師兄我與子衿就先離開了!”
“回去吧。”景鑠點了點頭目光卻一直看著窗外的若華。
雅醇和子衿對視一眼,朝著殿外走去。
若華看著雅醇和子衿要有,對著二人揮了揮手。
“雅醇師兄,子衿師兄再見。”
雅醇點了點頭,這是子衿卻走上前,從懷中掏出一個小泥人,遞給若華。
“給。”
若華看著手中的泥人愣了愣,她記得娘親對她說過,以前有一個小男孩總是哭,后來她知道原來是因為害怕,所以娘親親手做了一個泥人給他。
若華看著子衿,子衿笑了笑。
“拿好!”
若華點了點頭,子衿師兄是不是娘親說的小男孩?
子衿看著若華,摸了摸若華的頭頂,隨后跟著雅醇離開。
景鑠覺得,這養孩子還真的不是一般的難,若不是若華暈了過去,只怕是他都要忘了,人是還需要吃東西的。
“景鑠師兄……”
若華看著景鑠,眨了眨眼,有些不好意思。
景鑠無奈的搖了搖頭,罷了。
“你好好躺著,博藝已經去給你拿吃的,怎么餓了不和我說呢?”
若華將臉埋在被子中,顯得有些不太好意思,她覺得不能一直麻煩景鑠她們,可是卻萬萬沒想到,這仙中山真的是除了丹藥,任何吃的都沒有。
“好了,你好好休息幾日再說吧。”
景鑠為若華蓋好被子,他需要下山一趟,看看凡塵之人是怎么養孩子的,要不是若華……他真的幾乎快有百年沒有下過山。
若華養了幾日,發現寒水殿變了些許樣子,多了一個廚房,廚房之中還有各種吃食。若華很開心,以后終于不會餓著了。
景鑠準備好了廚房中的一切,忽然發現他不會做吃的,若華還小,更加不可能會做吃的。
無奈之下,他又只能讓博藝每天帶著琉璃上來教若華做吃的,順便做吃的給若華吃,可是后來卻是景鑠待在廚房……
“這是我找的一些最基本的心法還有醫術,你先自己看熟,我在給你講解里面的內容。”
景鑠將自己手中的書卷放到若華面前,若華愣了愣,接過景鑠手中的書卷,翻了翻,臉色微紅,低下頭。
“師兄……”
“怎么了?”
景鑠看著若華,認為若華不想學習,縱然天生聰慧,可是若是天天只想著玩樂,那便憑白浪費了這份天資,臉色微微沉了沉。
“我,我不識字。”
若華低著頭,細若蚊蠅一般的發出聲音。
景鑠一愣,有些錯愕,若華竟然不識字,這一點他倒是真的沒想到,若華的年紀,在凡塵早已經過了啟蒙的年紀,現在若華卻對自己說,她不識字。
“娘親一直病著,也沒人教我,所以我不識字。”
若華小聲的解釋道,景鑠也明白了些許,這也怪不得若華,嘆了口氣,養孩子除了想辦法讓她吃飽,加上教她識字這是真真正正的養孩子。
“沒事,我教你。”
景鑠拿過一旁的紙筆,在宣紙之上寫下若華的名字,隨后拿到若華眼前。
“來,寫寫看,這是你的名字,若華……”
若華學著景鑠的樣子在紙上寫著,可是她不明白為什么在景鑠手中服服貼貼的狼毫在她手中這么不聽話。如同狗爬一般在景鑠寫下的字旁寫下若華二字。
景鑠無奈的笑了笑,起身來到若華身后,握著若華的手,在紙上緩緩的寫了起來。
“若華,是神木若木的花,羲和之未揚,若華何光?知道了嗎?”
若華點了點頭,看著宣紙上的若華二字。
“羲和之未揚,若華何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