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明白到,張景龍身上有傷,這樣一走,以他“黃泉冥龍古厲生”的能力,今后只怕再難相見……
趙匡胤心中倏然大悔:“為何昨晚不答允,與他一起回石大哥處,一起努力!”
趙匡胤霍地站起身來,把紙張塞到懷中,向習氏兄弟略一拱手,說道:“兩位習兄,在下有急事先行離去,待會再行拜見習大爺!”也不待二人回答,足下急踏,已閃身出房,直奔出去。
他一遍茫然,天大地大,又素知這個義弟的隱藏蹤跡之能,實不知往那兒去找,忽地看見一人,心中一喜,叫道:“敖大哥!”
正在街上的敖守龍一愕,回過頭來,認得他是張景龍的朋友,笑道:“趙兄弟有何貴干?”
趙匡胤也不轉彎抹角,便道:“請問敖大哥有否見過我的義弟景龍?”敖守龍聽罷一怔,奇道:“張兄弟沒有跟你說過?他早上便跟司馬大哥出城,到云龍會作客。”趙匡胤忙道:“他們往哪一個方向去了?”敖守龍答道:“云龍會總壇于惠州沿海之處,司馬大哥他們今早已于南門出發,往西南方向走去。”
趙匡胤大喜,急忙別過敖守龍,便往城外直走出去,體內真氣疾走運轉,以輕功拼命狂奔,一路之上人跡罕見,直跑了半個時辰,雙腿酸軟,還是未能追上司馬江河,心下漸急,即使已氣喘連連,還是深深的吸了口氣,拔足便走,忽見在不遠之處有著幾個人形,放眼望去,其中一人身形高大厚重,正是司馬江河!
趙匡胤眼見終于追上他們,大聲叫道:“景龍!”急步趕了上去,那些人在聽見他的叫聲后亦停下步來,趙匡胤沖了過去,卻沒有半分張景龍的蹤影,心中雖急,卻還是有禮地向司馬江河抱拳說道:“在下乃少林派智真禪師之徒,請問司馬大爺,我的義弟張景龍到哪里去了?”
司馬江河斜晲著他,隔了半晌,冷冷地道:“我不知道。”趙匡胤奇道:“我曾問過敖守龍敖大哥,他說景龍正跟你一起?”司馬江河面色一沉,冷笑道:“年輕人爭名逐利,理所當然,但萬事需對得住自己的良心,義氣為先,方不枉生于人世。”趙匡胤找不著張景龍,又遭司馬江河莫明奇妙地搶白一番,亦是怒氣漸爭,但他向來都十分冷靜,加上急欲弄清張景龍的去向,遂說道:“謝司馬大爺賜教,還請告知我義弟下落,在下感激不盡。”
司馬江河“嘿”的一聲,說道:“我不知道。”趙匡胤再也忍耐不住,大聲說道:“你是知道的,為什么騙我?”司馬江河還未回答,本站在他身后的一名云龍會兄弟走了上來,喝道:“大膽!”隨著這吒喝之聲一起,一股氣勁倏然而發,向趙匡胤直撲過來,趙匡胤心中一凜,知道云龍會中人全都身具驚人藝業,絕不好惹,但他追了張景龍半天,已然心浮氣燥,眼下司馬江河又明放著隱瞞張景龍的行蹤,怒意徒生,反向前踏上一步,那股烈陽氣勁反向那人急涌過去,二人雖沒出手相斗,但兩股內勁在空中相互交纏,一時間難分高下。
司馬江河微微一笑,左手隨便一揮,正斗得難分難解的氣勁竟消失得無影無蹤,二人只感身前倏地毫無著力之處,一驚之下都是各自退了一步,司馬江河淡淡地道:“少林武學,博大精深,但趙大爺功力未到,火喉未足,欲要找我云龍會干架,恐怕還未是時候吧?”趙匡胤聽他提及師門,方才想起以自己的身份,絕不能隨便胡來,只好向司馬江河深深一揖,恭敬說道:“在下只是心系景龍安危,方才至有失態之舉,還請見諒。”
司馬江河看著他緊張的樣子,確是很在意張景龍,嘆了口氣,淡然說道:“恕我仗著比你年長,趙兄弟可否聽我一言?”趙匡胤一怔,但聽得他語氣已緩,點頭說道:“在下謹聽司馬大爺賜教。”司馬江河說道:“可不敢當,趙兄弟是否已決定要隨郭威爭逐天下?”
趙匡胤答道:“在下確有此打算,但目的在于要教百姓于亂世,卻非如司馬大爺所言的“爭名逐利”。”適才與趙匡胤真氣互拼的那人聽著,復又氣往上涌,正欲開言,司馬江河略一擺手,那人隨即恭敬地站在一旁,再不說話,司馬江河續道:“郭威乃當世梟雄,即使你眼下并無此心,將來耳濡目染之下,便會明白我今日所言,我老實跟你說,景龍他著我以調虎離山之計,先以敖守龍指你隨我們的方向跑來,實則已往他處而去,既景龍有心相避,你又對今后去向早有所定,何必還苦苦相迫,徒添煩惱?”
趙匡胤聽著,心中頓時一沉,想不到打從在青州城中走出,便已被云龍會的人弄得暈頭轉向,只見司馬江河徒地雙手背負,仰望藍天,喟然嘆道:“人生充滿了無數選擇,往往很難兩全其美,既有選擇,便有放棄,你已選擇了加盟郭家軍,而景龍選擇了離去,便應當尊重大家所思所想。”
趙匡胤心中便亂成一片,于司馬云龍的話,再也聽不進耳中,雙腳向后微退,徒地轉身往來路拔足便跑,司馬江河嘆了口氣,向兄弟們說道:“走吧!”看著趙匡胤那神不守舍的樣子,腦中不其然地想起了無數往事……
一個清麗的倩影,面上永帶著溫柔的笑意……
但回看身邊的眾兄弟,全都是準備了為天下百姓,拋頭顱,灑熱血的大好男兒,司馬江河心中倏復剛硬,便沒有后悔過,當年作出了的決定,使自己白白的失去了她……
回說趙匡胤在荒野之中亂跑,知道以張景龍之能,自己浪費了這許多時間,便再也找之不著,頹然坐在地上,看著上那寫得密密的紙張,回首前事,悔之不及,一腔悶意無處發泄,不禁仰天狂嚎:“景龍!”隨即躺在地上,閉起雙目,一時之間,只感勞累之極,便欲倒頭大睡。
忽地一陣涼風吹過……
趙匡胤只感到涼風拂體,把身上的熱氣吹散不少……
“這位是趙兄弟嗎?”
趙匡胤心中一震,猛地睜開眼來!
來者站在烈日之下,共有二人,在陽光照映之下,趙匡胤一時便看不清二人面貌,只覺得說話之聲,有點耳熟,但他們能在無聲無息之間站在趙匡胤身前,武功實在厲害之極,若要傷他,便只在瞬間,那二人雖沒有惡意,但還是使得趙匡胤整個人彈起身來,本能之下全神戒備。
那人又道:“徐某并無意思嚇驚趙兄弟,還請恕罪。”此時趙匡胤看得真切,來者竟是“不死雙龍傳人”徐鐸,而站在其身旁的,卻是一個面容俊冷的青年,徐鐸微笑道:“他是我表弟李碧峰。”
趙匡胤聽著,雖只是向李碧峰微一點頭,暗地里卻已把其全身打量一遍,他早已聽張景龍說過李碧峰大鬧碧春樓之事,及知道此人乃是南唐之主李璟身邊的大紅人,眼下只感到李逆璟只是隨意一站,渾身霸氣更是毫不掩飾,除顯得盛氣凌人之外,神色之間更是冷冷的沒把趙匡胤放在眼內,但趙匡胤這時已沒有了適才與司馬江河會面時的急燥,又知道徐鐸甚不簡單,遂拱手說道:“正是在下趙匡胤,不知徐爺有何指教?”
徐鐸道:“昨天在習家之中,曾看見趙兄弟替眾人奔走療傷,惜當時太過忙亂,因此沒緣結識,我本已遠去,但在路上遇到表弟,于青州城中要辦點事,因此沿路折返,適才聽得趙兄弟在此……大叫……因此欲問趙兄弟一點事情。”
趙匡胤面上一紅,自出道以來,因為掛著少林弟子之名,鮮有如此失態,不意竟給徐鐸瞧在眼里,忙道:“在下但有所知,無有不答,徐爺請說。”
徐鐸面色忽地認真起來,正色地道:“趙兄弟適才大呼“景龍”之名,請問這位景龍,是否姓張?”
趙匡胤心中一凜,沒有即使答話。
徐鐸乃是何等樣人,即使細如皮膚上少許的跳動,也走不過他的雙眼,更何況現下趙匡胤眼神游離,更說不出話來?
“哼!”
一聲冷哼向過。
趙匡胤只覺眼前一花……
喉頭已然一涼!
只見不知那個時候,如何出手……
一柄古樸陳舊的古刀,其圓鈍的鋒口,已架了在趙匡胤的頸項之上,冰冷的感覺,非是從刀鋒處傳來,卻是那執刀之人,此刻所散發出來的漫天殺氣……
但趙匡胤的武功與日俱深,現下的修為,比之當日在碧春樓中初戰楚秋生時,已不可再同日而與,一招失利之間,精神隨即拿緊,進入那“五心向天”的境界,接著足下一移,已往后避開……
“噗!”
一聲輕向過后,趙匡胤再沒有動……
不是他已不能再動,而是他,不敢再動!
即使已祭起了“五心向天”的精神境界,那一柄古刀的刀鋒,卻還是跟著他的身影,如影隨形地,緊貼在他的咽喉之上,只要執刀之人有意,催勁一發,他便不死也得重傷。
“表弟,不可!”
隨著這一聲吒喝之聲,刀鋒霍地離開了趙匡胤的喉頭,趙匡胤一驚之下,又退了三步……
一直都沒有說話的李碧峰,倏地開口,卻只冷冷的吐出一字:“說!”彷佛趙匡胤于他的眼中,便如全沒價值的囚犯一般……
“是……他是我的義弟,張景龍。”
此言一出,趙匡胤心中感到深自羞慚,在李碧峰的死亡威脅之下,竟又再一次的出賣了張景龍。
李碧峰冷冷地道:“表哥,此人自稱趙匡胤,想來便是當日在東門縣守城,礙我大事之人。”
徐鐸聽罷全身一震,抖聲地道:“你這個義弟張景龍,是否就是當日在東門縣城中,跟你一起守城的黃泉冥龍古厲生?”
趙匡胤點了點頭。
徐鐸向后退了一步……
普天之下,現下又有何人,可使徐鐸后退一步?
但……他退了……
他的心中忽地空洞,腦海之中,亂成一遍……
心中憶起了對顧落陽的承諾,這個故人之子,明明便在自己跟前,重創之下,武功盡廢,自己竟還茫然不知,跟他說此生難再動武……
徐鐸猛地沖向趙匡胤,抓著他的雙肩,厲聲喝道:“他現下人在哪兒?”
但趙匡胤卻不知他心中所想,看著李碧峰與徐鐸的反應,便只道他們要找張景龍出來殺掉,幸好他現下真的不知張景龍所在,遂說道:“他剛剛才把我騙出城來,獨自走了,我也不知他到了何處。”
李碧峰冷然道:“想不到找了十年之人,竟然便是大名早己傳遍江湖的古厲生,看來你也不會跟我辦這淌差事了。”徐鐸點了點頭,說道:“好,那你小心了。”轉身便欲離開,卻忽地停下步來,說道:“此人是他的義兄,不要傷他。”語意之中便罕有地以命令的方式說出,李碧峰點了點頭,冷笑道:“這樣的武功,殺起來也沒勁兒,一起走吧。”
徐鐸與李碧峰隨即飄然而去,剩下趙匡胤獨自一人呆呆的站著,終于無力地,緩緩的坐了下來……
他的手按在地上,默默細想,自出道以來,他憑著家傳武功,少林真傳,在年青一輩中可謂罕逢敵手,雖未能擠身當代高手之列,卻已漸露頭角,鋒芒畢露,再加上機變靈活,外貌俊朗,以及身為少林方丈徒弟之利,在江湖上往往都能占人于先,或被受重視。
可是今天先是被司馬云龍如長輩般嚴詞訓斥,復又在徐鐸與李碧峰二人的武功壓力之下,出盡洋相,備受奚落,徐鐸乃武林中數一數二的絕世高手,也還罷了,但面對著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李碧峰,雖說趙匡胤乃是在昨天才力拼蔣出云以致身受重傷,晚上又因與柴榮及趙普詳談軍機要事,這日又已全力運功疾跑半天,早已疲累不堪,但竟連一招也接不了,實在不由自主的甚感羞慚,一股十分不忿的怒火由心而起,不禁緩緩的伸手放進懷中,緊緊的握著趙匡濟經張景龍之手所留下的內功要訣,想起當年趙匡濟臨終前的一句說話……
“記著,從此去到那里,也要高高在上,連大哥那一份都活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