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百家兵刃之中,刀之一門可算是極易上手,且打造容易,比起其他亦甚為普遍的兵刃如長槍及長劍等更為簡單,向為江湖人士廣泛使用,且于當今武林之上,五大勢力的“神劍山莊”,“東海長恨島”以及“西岳五行宗”等的鎮派武學都是以劍法一途為主,用刀的便只有“南方一霸莊”一派,因此在一般江湖中人來說,近代武林的主流武學都是劍法,而刀之一門,便有點落后于人之感。
但此等想法便只存在于“一般人”的心里,在真正的高手眼內,刀之一道,博大精深,于武林源遠流長的歷史上,“刀”便曾與“劍”的地位分庭抗禮,而于二百多年前,當李唐未取得天下而隋亡之時,曾有兩大高手相約,為了當時天下之爭而進行過一次驚天動地刀劍生死決,傳聞當年的“劍”雖已到了具能操控一切,使天地變幻,鬼神莫測之能,但與其相抗的“刀”則霸氣縱橫,沛然無盡,具斬斷世間一切之威勢,雙方大戰數十回合,歷時一日一夜,卻只能堪堪的打成平手,本需以生死才能分出的勝負,到最后因為某種已隨年月而無人得知的原因,以平分秋色的戰果收場。
當年那使“劍”的高人,以及“刀”之尊者,在他們戰后的數年,均對于當一日戰未能分出勝負而梗梗于懷,惜二人當時力紀漸長,精神氣力已衰,再也難以發揮自身武學的最高精華。
先說那“刀”之尊者,在選才方面既要骨格精奇,合于練刀之外,還需要抱有一夥俠骨仁義,濟世為懷之心,也是他運氣甚佳,在晚年之時,竟遇到了當時年紀尚輕的“不死雙龍”,遂把其一生對刀的所學所感傳授了他,而“不死雙龍”之名之所以能在當時的武林中向負盛名,與其能得授其刀道實在影響至深。
而與那“刀”之尊者所用的法子背道而馳,那“劍”之高人在當年遠赴長白山之巔,深思七日七夜之后大徹大悟,遂于當地建立了一個以劍為主的門派,以其武功及影響力,此劍派便如平地一聲雷般震動著整個武林,雖然經過了二百多年之久,此劍派亦經歷過種種的興盛和衰落,甚至連名字也曾易轉。
但“刀”的名聲之所以不比“劍”向,卻全因當年傳功者的不同而產生了如此的分別,“劍”之高人生性寬厚仁愛,故選擇了把自身的劍道廣泛流傳,冀望有緣者可領悟那劍道的無尚境界,重踏自己的至強之路而再拼那絕強刀道,但當年“刀”之尊者的傳人“不死雙龍”實為不世武學奇材,“劍”之高人至死亦未能遇上能與之比肩的人物,因此即使到了刀劍的下一代傳人,雙方都沒有再作出比拼的機會,而在數十年后,“劍”之一門,亦曾出現過一位人稱“江海劍圣”的強者,其一人一劍便敗盡神州各大高手,但終其一生,也沒有再遇到過那“刀”的傳人,引為一生憾事。而跟著輾轉百余年,那一刀一劍始終像是欠缺緣份的鴛侶一樣,歷盡千世始終未能相遇。
但就在當今江湖,“劍”之地位極高之時,傳說當年繼承了“刀”之尊者那絕世無雙刀道的“不死雙龍”傳人,終于在江湖之上使出其失傳多年的刀法。只見李碧峰體內甫一際起了那獨一無二的螺旋之勁,大廳眾人都同時間感到了整個空間的氣流同像在向其所在之處流去,而那一股旋風的風眼之處,卻集中在他的掌刀指尖之上,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石重貴原想此驕橫少年即使戰功顯赫,但年紀尚輕,武功上的火候及造藝也不會強至哪里,可是現在眼見其一招中所流露的氣勢,在旁人眼中他便彷佛變成了一柄精鍊的利刀一般,石重貴便知道,即使自己身上沒傷,武功也最多只能略勝李碧峰一線,而面對著此霸道一招的漢子亦心中一凜,渾沒想到眼前這青年人不過二十多歲的年紀,手底下的功力卻如此之深厚霸道,急忙功聚雙臂,只見他身穿短袖雜役的裝束,雙手前臂都露了出來,臂上肌肉粗壯,紋理分明,顯得武功路線純走外家硬功一途。
那漢子暴喝一聲,向得有如旱雷轟天一般,跟著呼的一拳打出,勢要與李碧峰此招拼個明白,他年輕之時,實為黑道中極為厲害的外家高手,即使對手的招式再花巧,內力再強大,他也能憑著那可說是得天獨厚的身體及強橫的蠻力硬功,把對手硬生生的轟下,此時雖年過半百,多年來于“碧春樓”中又干著店中小役之職,鮮有與人動手,但眼下這一拳的霸道,便半點也不減當年,李碧峰雖霸道橫蠻,但這多年來調兵遣將,于沙場上征戰無數,年幼時莽撞亂沖的性格已不復再,現在眼見此酒樓中竟臥虎藏龍,除了石重貴這個與自己應是棋鼓相當的高手外,還有著這許多作下人打扮的奇人異仕,那店主的武功豈不更高?就在二人的拳掌將要相拼之時,李碧峰精神一緊,竟把自己的精神境界提升至當年徐鐸獨有的“心湖不驚之境”,把那大漢此一拳的拳鋒去勢,力量分布在一剎那間全感受得清清夢楚,跟著就在拼上的那一刻,李碧峰把掌刀微側,使掌刀所指的方向微變。
在場所有會武之人,包括正倘在地上的海無咎,都不禁為此一著而面色一變,實在沒想到李碧峰的武功竟高明之此,在使出如此強猛的內力下,竟還可以臨時改變方向,對那漢子而言,他那強猛的一拳便如使著一條巨木破城一般,如此強猛沖前的巨力,又豈可中途轉向而勢道不減?而這掌刀的方向一偏,便把雙方原來相拼的條件改變,那漢子的一拳本是以自身拳上最硬最強之處轟向李碧峰的掌刀,但現在那最強之處卻無著力之處,相反地李碧峰那掌刀上的鋒刃之處,卻因改變了方向而直削向那漢子拳上近尾指的地方,只聽得“嚓”的一聲輕向,那漢子的拳頭竟被李碧峰的掌刀破開至手臂之處,不倫蓬血花從拳上爆射出來!那漢子怒吼一聲,不理拳上的傷勢,強硬地把拳勢直轟到底,拳勁暴發下頓把李碧峰整個人震退數步,但那漢子在拳上受創后還強行發勁,加之李碧峰的刀氣中便帶著強大旋勁,鮮血激射出來后被兩人的內勁沖得隨處都是,便連李碧峰身上亦沾了不少。
就在李碧峰被震退的同時,只見他腳步急錯,竟向后再倒退三尺,飄至眾人的攻擊范圍之外,此著除了是防止被石重貴襲擊外,還因為在那漢子剛受創后,在洪嬌身后的其他五個男子,已搶了上前護在那漢子,洪嬌及其身后的老人。適才一招,除了李碧峰武功高明外,那漢子的料敵不明亦是一個主要因素,但觀乎“碧春樓”那夥人,明顯地飽歷江湖風霜,即使那漢子在一招之間受創,面上卻沒有絲毫痛苦失措之色,反顯得毫不在乎,同樣地其他人雖嚴守地護在面前,面上卻始終泰然自若,當中一個赤著上身,作廚子打扮的人更背著那漢子笑道:“劉鐵拳拳多年不動粗,豈料今天一出手便吃了大虧!”另一個作雜役打扮的人卻道:“端木廚子此言對極!我想他從今天起要改名為“劉紅拳”好了!一拳既出!滿地通紅!通殺!哈哈!”
那漢子劉鐵拳拳給那些人揶揄得滿臉通紅,更加活像那人口中的“劉紅拳”,“碧春樓”眾人都不禁大笑起來,連張悅可及羅如龍等人都不禁莞爾起來,若在平常,敵人竟對李碧峰如此無視,他早已勃然大怒起來,但適才一招過后,即使他勝得十分漂亮,但已大致摸到“碧春樓”眾高手的能力,劉鐵拳拳的功力便深厚之極,即使自己可略勝他一籌,若其他人一涌而上,而功力又與劉鐵拳拳只在伯仲之間,自己便絕對討不了好去,因此心中一邊正在盤算著對策,另一邊口中卻道:“想不到碧春樓臥虎藏龍,在下實在佩服之至,萬料不到貴樓另一絕技卻更是高明!”洪嬌眼見李碧峰的語氣已收斂了許多,笑道:“碧春樓好吃的東西很多,未知李將軍欣賞的是那一道菜呢?”只見李碧峰面露不屑之色,冷笑道:“在下實在想不到貴樓最好吃的菜式,乃是一道“倚多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