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誰說過“只有見識過煙火和愛情的人,才知道人世間的美好與凄涼!绷挚尚缹矍榈钠吩、對理想生活的憧憬都是在書本里,而她卻從來沒有在柴米油煙的婚姻生活中真正地體驗過、享受過。
當“瓊瑤事件”發酵時林可欣已然四十有加,似乎才明白自己中了瓊瑤的毒有多深!
林燕妮寫給金庸的文章是: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生!林可欣該是讀了瓊瑤誤終生吧。
雖然后來浸泡在生活的旋渦中,難得有空閑再讀閑書,但是那種根深蒂固的、植入骨髓對愛情天真的想法是始終存在的。亦或者說不能說是因為瓊瑤誤人觀念的故事,而是緣了性情吧,因為一個人的選擇往往因為性情而產生,而結果又由選擇而決定。
小時候的林可欣因為身體的原因,只能靜靜地呆在家里看書,從不認識字時讀連環畫到后來上學后的雜亂無章,什么書都讀,少年文藝、莫愁、知音、故事會…….
上學時讀、放學時讀,吃飯時看,上廁所時看,什么內容都讀,甚至于報紙、雜志中縫的廣告都不放過,對于一個普通工薪階層的家庭來說,并沒有書香門第的藏書萬卷,也不會有人去系統地傳授什么,只要不鬧騰、身體棒棒的,家長是沒有空理會的,何況是三個孩子的家庭。
在這種放養式的狀況下,林可欣的大哥受了一點家學的淵源,考了個醫科大學,大學畢業后隨了女朋友去了很遠的女方安家落戶了。
雖然林爸爸氣惱,但是因為那時候的大學是分配工作的,也是非人為可以運作的,分到哪兒通常個人沒有發言權,為了兒子的前途與感情幸福,只能放手。
“唉,你說我這不是給別人培養了一個兒子嗎?”傳統的林父每每談到大兒子都好一陣難過,做父母的拼死拼活地生兒育女、培養成人,為的是什么?還不是為了老有所依、享受天倫之樂,可這隔了上千里的路,除了通訊聯系,一年也就過年過節的偶爾回來個幾天,跟個親戚差不多。
“行了,可不就是親戚么,孩子只有小的時候才跟父母親,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難不成還跟你親。俊崩洗笪沂遣粨牡,就是這老二跟小丫頭可怎么好?“周美芳暗地時嘆了口氣,大兒子性子溫和又有出息卻不在自己身邊,這在身邊的又不省心。
老二為人倒是義氣,但是過于散漫了些,最終大學都沒考上自己離開家折騰做生意去了。
林可欣的求學之路和身體捆綁在一起,一波三折,過幾天就有個發熱感冒的回家不上學,而且到了十歲才入了校門,上小學、初中的時候離家近天天走讀回家,說走讀也是她媽周美芳或是她爸爸林如海接與送,可是到了高中之后就需要住校了。
住校之后的林可欣成了父母心頭牽腸掛肚的痛,雖說她的年齡比同年級的人大了好幾歲,小學上晚了、初中因為身體又留了一級,到了高一都20歲了,可就是這個農村女孩子都可以出嫁的年齡在林可欣身上沒有任何體現,她還是那個體弱的、病懨懨的姑娘。
那時候的人們也不時興現如今的陪讀模式,而且周美芳要照顧老太太,還要想著多掙點錢,眼見著二兒子到了娶妻的年紀,別人家都在市里買了商品房,他們家這幾年明顯地有點落了后。
林如海只能找熟人在學校里多照顧照顧林可欣,一個星期恨不得有三天都去送吃的。
及至很多年之后,林可欣刻意地不去想父親,但還是在相似的天氣想起那個下雪天父親踩著齊膝的雪,一大早步行把衣服送到她學校的情景。白茫茫的雪,一眼望過去分不出哪里是路、哪里又是田野,可是她的父親硬是拄著一根竹子
、走了七八里路到了她的學校。
高中的日子除了一次因為便秘一個星期被同學送回家之外,林可欣倒是比以前強壯了許多,人也胖了一些,但即便是如此,她的學習也是稀稀松松的,別的同學教室息了燈掌上蠟燭也要挑燈夜戰到11點,她9點就回宿舍睡覺了。
除了不敢過分勞累外,在思想意識上她和家里人已然有了共識,就是這個女孩子一生不會有什么大出息了,只要平平安安、不生病就好了,所以,學習的事倒真是沒有去在意過,上學不過是沒有其他事可做,從來沒有規劃過將來這孩子應該做什么職業,在父母的眼中,似乎這件事離她是很遙遠的事。
其實,林可欣是有想法的,一開始她想當畫家,事實上她畫畫是有天分的,只不過卻是需要培養與燒錢的,沒有人在意,所以沒有了后來。
還有一個職業是林可欣最想做的,那就是雜志社編輯,或是滿世界跑的記者,只不過,這些都是需要考上很好的大學才行的吧。
那時候的林可欣就是一個傻傻的什么都不懂的蝸牛,縮在自己小小的殼里,不敢與外界接觸,小心翼翼地躲著,生怕別人強有力的腳踩到自己,她很少主動和別人說話,只有在熟悉的好朋友面前口惹懸河,陌生人面前一說話就臉紅,特別是男生,就像絕了緣一樣。
所以,在身體的現實面前林可欣只能隨遇而安,藏起自己所有夢想的種子,甚至于對大學也沒有什么渴望,不會像別的同學那樣拼命去學習、去在老師面前刷存在感,在班級里她是個存在感很低的人,因為她太安靜了,從來不在乎班級排名,不在意老師、同學如何看待自己,她只是與所有人為善、除了完成必要的作業外就是與閑書為伍。
同時,她又是一個小有光芒的人,因為她的文科成績,特別是作文總是那么出色,讓人不注意都不行,那一行行娟秀的鋼筆字、那美麗而又動人的文筆,一直都是班級甚至于全校的佼佼者。
因為一直以來對自我的不自信,所以,林可欣對自己成績是沒有任何底氣的預估,填志愿時瞎填,甚至于認為自己有可能達不了線,根本就沒有想到分數出來時會達本科,可是,志愿卻已定型。
其實,她媽周美芳曾經表達過讓她不要上大學的意思,一是離家后不放心,二是家里還有個男孩未結婚,用錢的地方多,這時候的老二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不想讓這個小姑子上學也是這個未過門媳婦的意思。
這個老二媳婦離林家并不遠,倆個人是在外面打工時認識的,倔強的老二因為不想承認自己不上大學的錯誤,所以,在外面不管多苦都不會和父母說,實際上他在外面那兩年真的是吃盡了苦頭。
因為在他最艱難的時候,女朋友對他不離不棄,所以這份情意老二無論如何都很看重,雖然,這個媳婦的媽惡名在外,林家夫婦并不同意這門親事,只是,畢竟兒大不由娘,兒子鐵了心地要娶,做父母的只能妥協。但是,還沒過門就對家里的事指手劃腳,這讓一家人很不痛快。
“強子,你家媳婦還沒有過門,我們現在還能動能做,還有收入,怎么就輪得到她對可欣上學的事做決定了?”林如海比較生氣。
“哎呀,爸媽,你別聽別人亂說,這不是娟子說的,是娟子媽有這個意思,我也跟娟子說了,這事輪不到她管,再說可欣是我唯一的妹妹,怎么可能不讓她上學呢?
老二林強再怎么樣,對妹妹還是疼愛的,雖然為這件事情未來丈母娘頗有微詞,但是,這件事說到底和他們結婚有什么關系?所以,也只是傳來傳去的一些閑話,誰都不能決定林家夫婦怎么來養女兒吧。
盡管,后來林可欣只能上了一個概念模糊的經濟管理專業的三流大專,但不管怎樣也是大學,它是唯一一個可以讓林可欣撕開閉塞窗口去呼吸外面精彩天空新鮮空氣的出口,這個機會,無論如何她都不能錯過。
后來有時候撐不住的時候,林可欣會思考自己短短的人生經歷,問自己,假如當初自己不上學、或者是不上大學,自己的命運又將會是如何?會不會沒有那么固執地堅持自我,亦或許沒有那么多想法、有著不切實際的個人情感需求而擁有了沒有色彩的心思,就那樣不懂而沒有不安與渴望?
只是,一個人見識過大海之后又怎么會拿小河作為遠航的終點呢?特別是對愛情婚姻的一些個人情感的需求與看法,就像一個人的審美一樣,又怎么可能有固定的模樣?